省级非遗传承人黄金平:疍家糕层层相叠 制技代代相传

出生于西江“水上人家”的黄金平,是端州区疍家糕制作技艺领域首个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多年来,他坚持制作和推广疍家糕,希望通过这一载体传承和宣扬疍家文化,让疍家人的传统习俗伴随着米香浓郁的糕点,世代延续。


省级非遗传承人黄金平:疍家糕层层相叠 制技代代相传

做疍家糕是广东疍家人逢年过节的传统习俗,以谐音“高(糕)”祈盼生活步步高,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省级非遗传承人黄金平:疍家糕层层相叠 制技代代相传

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黄金平

疍家糕我们从小喜欢吃,我们小的时候资源比较匮乏,所以疍家糕在我们的记忆里面特别深厚的。疍家糕作为疍家文化的一个载体,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载体去记录疍家文化,记住我们的乡愁。

省级非遗传承人黄金平:疍家糕层层相叠 制技代代相传

在波光粼粼的西江上,随着时代的发展,疍家人渔舟唱晚的悠然,或渐成绝唱。

省级非遗传承人黄金平:疍家糕层层相叠 制技代代相传

但今年78岁的父亲黄北娣依然在船上生活,保留着疍家人最淳朴的生活习惯。身体依然非常硬朗的黄北娣,干起活来十分利索,一点都不输给年轻人。

省级非遗传承人黄金平:疍家糕层层相叠 制技代代相传

与儿子谈起疍家人的回忆,父亲滔滔不绝,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省级非遗传承人黄金平:疍家糕层层相叠 制技代代相传

黄金平父亲 黄北娣

每年过年都是自己蒸来吃,如果亲戚朋友过来也会分他们一点。现在就是一代传一代,我现在就把这个传给我的儿子了。

省级非遗传承人黄金平:疍家糕层层相叠 制技代代相传

传统疍家糕分为咸、甜两种味道。吃起来爽滑,又米香十足的疍家糕做起来一点都不简单,有着严格且繁琐的制作工序。


黄金平父亲 黄北娣

甜的放糖,黄糖和白糖;咸糕最重要放虾米、云耳、腊肠、半肥瘦肉,剁碎放入。开水磨浆一定要合适,开水不适合就蒸不了,太硬了、太软都蒸不好,第一层蒸不好全部失败。

省级非遗传承人黄金平:疍家糕层层相叠 制技代代相传

疍家糕需要经过浸泡、打浆、调配、蒸粉、翻动、出炉、冷却等多个步骤,其中光是浸泡大米就需要4个小时,蒸煮时还需要每隔5分钟便加一层米糊。每一步都需要认真细致,马虎不得,成品质量更是与制作者的手艺密切相关。

省级非遗传承人黄金平:疍家糕层层相叠 制技代代相传

天青色等烟雨,才能够烧制出最好的瓷。而在整个的疍家糕的制作过程当中,最最考验工艺同时也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在我身后的这个的一个蒸糕环节,在蒸糕的这个环节不但要把握好整个的一个火候,还对于整个时间的把控,每5分钟铺上一层,必须铺上四十层,才能够做到疍家糕的一个整个的是香味十足,而且是爽滑的这种感觉。

省级非遗传承人黄金平:疍家糕层层相叠 制技代代相传

省级非遗传承人黄金平:疍家糕层层相叠 制技代代相传

黄金平所制作的疍家糕更是精益求精。他透露,经过十几年来不断的努力和改良,现在疍家糕的制作工艺在传统的基础上,采取了半自动化生产以及引入真空保鲜包装。近几年来,黄金平身体力行,亲自走访全国十几个省市推广肇庆疍家糕,让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和喜欢疍家糕。


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黄金平

在这几年,我们都很认真、很努力地全国各地去推广疍家糕,想把疍家糕作为肇庆一个新的名片。


记者手记

疍家糕代表的不仅仅是传统疍家人的手艺与习惯,更是现代疍家人对传统的探索和追求,更是对于流淌在血液里、已经无处安放的乡愁的寄托。愿将来,我们的子孙后代依旧能够一尝这一滋味,依旧能够听到那些来自水上的故事。


省级非遗传承人黄金平:疍家糕层层相叠 制技代代相传

记者:翟舒婷、黄海涛、姜志权

编审:夏绮云

端州区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