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典型人工智能城市发展案例整体分析之——上海篇

上海地区人工智能感受力指数整体分析

上海整体AI感受力较好,居民AI使用情况相对突出

上海地区居民整体对AI的感受力较强,AI使用指数总分为64.2,AI需求指数总分为68.0,居民对于AI落地应用的需求略高于平时实际使用,这也说明AI在城市中的应用渗透具有较强的需求基础,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与典型的六大城市平均水平相比,上海的AI需求分数略低于平均分,AI使用率则略高,作为全国经济中心的魔都,AI在各领域的应用已经在政策和企业中不断加深应用和普及,居民的感受力较强,整体对AI场景的使用情况较好。

中国典型人工智能城市发展案例整体分析之——上海篇

上海地区AI感受力指数分场景分析

交通、安全及生活办公普及度较高,AI+医疗需求缺口最大

上海地区居民在交通、安全、生活办公三大场景中,对于AI的使用情况与需求均较高,这也与人工智能目前在视觉识别与语音识别上的技术与产品较成熟有关。

相对来看,使用指数平均分在各场景中均低于需求指数平均分,而零售、文娱等与休闲生活及消费相关的高频使用场景中,AI使用率排名高于需求排名。但从AI潜力值(需求指数-使用指数)来看,医疗、金融、教育三个与惠民育民最为相关的场景需求缺口最高,仍旧需要政府与企业重点关注,将AI技术更深入的落地。

中国典型人工智能城市发展案例整体分析之——上海篇

上海地区AI感受力指数细分服务分析

安全交通和生活办公离AI更近,医疗娱乐等细化场景潜力高

上海地区城市居民AI需求程度和使用程度均较高的细分服务主要来自安全、交通和生活办公场景,其中AI需求指数TOP10中有三项细分服务来自安全场景,分别是智能手机解锁、智能门禁/门锁和智能家庭预警探测器,而AI使用指数TOP10中有三项细分服务来自生活办公场景,分别是智能输入法、家庭机器人和智能考勤。可以看出,用户对细分服务的使用频率和AI感受力强度有直接关系。

另外,从发展潜力来看,上海地区细分服务AI潜力值排名中前五项有三项都来自医疗场景,尤其是潜力值最高的智能辅助问诊,对改善城市居民的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典型人工智能城市发展案例整体分析之——上海篇

中国典型人工智能城市发展案例整体分析之——上海篇

上海分场景细分服务指数排名TOP1

上海安全场景细分服务AI感受力情况

智能手机解锁和智能门禁需求强烈,普及度高

据调研显示,智能手机解锁、智能门禁和智能家庭预警探测器是上海城市居民安全场景中AI需求指数最高的三个细分场景,同时也是AI使用指数最高的三个细分场景。其中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智能手机解锁的AI需求指数和AI使用指数在八大场景的所有细分场景中均排名最高,分别为73.8和72.2,指纹解锁、人脸识别解锁已经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手机隐私安全管理不可或缺的AI场景,同时AI潜力值低达1.6也侧面论证了智能手机解锁当前应用已经相当普及。而在安全场景中发展潜力最高的细分服务则是智能家庭预警探测器, AI潜力值达4.4,一方面可以发现城市居民对于家庭安全的智能化有着较高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家庭安全场景下的AI应用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典型人工智能城市发展案例整体分析之——上海篇

上海零售场景细分服务AI感受力情况

支付场景智能化普及程度高,购物挑选环节发展空间大

据调研显示,智能支付是上海城市居民零售细分场景中AI需求程度和使用程度最高的服务,其AI需求指数和使用指数分别高达71.6和69.4,并且在八大场景所有细分服务的需求指数和使用指数中均排在第五。通过指纹、人脸等生物特征识别的智能支付技术的普及和安全场景中的智能手机解锁一样,也是得益于智能手机的全民普及,另一方面,也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服务提供方在各类线下商家、消费场景中的大力推广有直接关系。从发展潜力来看,导购机器人/智能终端、智能货架/自助购物机和虚拟试衣等都是潜力值较高的细分服务,可见在通过AI应用丰富居民在零售场景购物挑选环节的体验感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典型人工智能城市发展案例整体分析之——上海篇

2018年上海地区AI感受力零售场景指数

智能乐器、AR/VR体验馆等新兴文娱服务发展潜力大

图片和视频方面的AI技术应用,是文娱场景的一个重要方向。据调研显示,拍照美化以70.8的AI需求指数和68.6的AI使用指数成为上海城市居民AI感受力最高的文娱细分场景,而视频特效和智能识图在需求程度和使用指数上也都有不错的表现。另一方面,基于休闲娱乐的目的,用户更加追求娱乐体验的新鲜感,对新兴的文娱类AI场景应用保持更高的好奇心和包容性。因此,文娱场景下有很多需求指数和使用指数相对较低的细分服务,都有着较高的发展潜力,如AI潜力值排前两位的智能乐器和AR/VR体验馆等。

中国典型人工智能城市发展案例整体分析之——上海篇

上海地区AI高需求人群画像

女性占比高,月收入过万人群超过5成

调研结果显示,上海地区AI高需求的人群中,女性占比相对较高,达到56.3%;平均年龄为33.7岁,其中25-30岁这一区间段的人群TGI较高,可见这一年龄段的中生代居民渴望更多的尝试AI应用,相对于其他年龄段人群对AI的需求度更高。在个人月收入方面,上海地区AI高需求人群中月收入过万人群占比达到53.4%,其中月收入30000元以上市民的TGI达到198,表明这部分高收入人群对于人工智能服务的需求特别突出。

中国典型人工智能城市发展案例整体分析之——上海篇

学历水平高,多为已婚且有小孩市民

教育程度方面,调研结果显示,上海地区AI高需求人群学历水平普遍较高,其中本科及以上的人数占比达到82.7%,硕士及以上人群的TGI达到140,突出表现了高学历人群对于AI应用的强烈需求。婚姻情况方面,AI高需求人群中已婚且有小孩的人群占比达到73.0%,这部分市民人生阅历较为丰富,经济基础较好,在生活中需要用到人工智能的场景也相对较多。在职业分布上,上海地区AI高需求人群中TGI较高的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TGI=128)和律师/经纪等专业人士(TGI=122),可见人工智能在职场中对管理层人士和专业人士能够提供较多的帮助。

中国典型人工智能城市发展案例整体分析之——上海篇

平均年龄34.1岁,月收入3万以上人群AI使用率明显较高

调研结果显示,上海地区AI高使用人群中女性占比相对较高,达到56.7%;平均年龄为34.1岁,其中41岁以上人群TGI较高,说明在AI应用在41岁以上人群中的使用相对较为普遍。在个人月收入方面,同AI高需求人群较为类似,高收入人群对于人工智能的应用率普遍较高,其中月收入超过30000元的市民的TGI达到198,高薪群体对于AI使用情况较为突出。

中国典型人工智能城市发展案例整体分析之——上海篇

学历水平高,多为企业管理人员

根据调研结果,上海地区AI高使用人群的教育水平普遍较高,在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群占比达到了80.9%,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市民TGI达到153,表明高学历人群对于人工智能应用的使用特征突出。婚姻情况方面,上海AI高使用人群同高需求人群情况基本类似,也是已婚且有小孩用户占主要比重。值得一提的是,在职业分布方面,上海地区AI高使用人群中TGI较高的主要是企业的中级和高层管理人员,可见企业管理者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对于人工智能的应用使用普及程度最高,相较于其他职业群体对AI应用最为熟悉。

中国典型人工智能城市发展案例整体分析之——上海篇

上海市城市数据及信息化基础设施

大规模、高水平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助推智能上海行动

得益于互联网软件服务业快速发展以及从业人数的不断上升,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感知网络、互联网、数据库以及其它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明显,三网融合进程不断加快,基础电信运营商IDC机架数量、4G网络基站数量、高清数字电视和高清IPTV用户数量不断提升,第三方维护机制逐步健全,为“智能上海(AI@SH)”行动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运行保障。

中国典型人工智能城市发展案例整体分析之——上海篇

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政策

顶层设计导向明确,打造科技创新全新引擎

为积极响应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上海市政府于2017年11月出台《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全面实施“智能上海(AI@SH)”发展行动,聚焦场景应用、科研布局、产业集聚和创新生态的全方位打造,重点发展无人驾驶等六类新兴产业,到2020年人工智能重点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此外,各项人工智能细化实施意见与各区县配套扶持政策相继出台,共同推动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长期良性发展。

中国典型人工智能城市发展案例整体分析之——上海篇

上海市人工智能企业

区位与人才高地优势显著,形成涵盖领域众多的企业集聚

凭借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发达的商业发展基础和高效的资本市场,上海市集聚了一批技术雄厚、产品独特、市场认可度高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根据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截至2018年6月上海共有人工智能企业210家,仅次于北京排名全国第二,主要分布在浦东、徐汇、长宁、嘉定、杨浦、宝山等行政区内,涵盖智能芯片、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语音交互、机器人、信息安全等领域,其技术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金融、教育、医疗、零售、安全、交通等多个领域。

中国典型人工智能城市发展案例整体分析之——上海篇

上海市AI应用发展现状概览

政策利好,城市居民AI使用率高,安全和交通场景感知显著

中国典型人工智能城市发展案例整体分析之——上海篇

上海市人工智能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政策推广和应用深化,挖掘上海居民AI潜在需求

基于政策利好、资本助推、技术突破等系列驱动因素的作用下,上海AI产业发展迅速,AI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普及程度已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从上海城市居民的AI需求方面来看,相对六大城市平均水平来讲相对较低,引起这一现状的原因,一是上海的AI与场景结合较为全面,居民大部分的基本需求已经被满足;二是上海居民在AI方面的潜在需求仍有待挖掘。2017年以来,上海政府出台了大量针对AI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通过直接对AI技术服务方的扶持,推动上海AI产业在应用落地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针对城市居民AI需求洞察的激励性政策措施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上海城市居民在AI应用的需求未充分表达的现象。因此,未来上海在推动AI技术和产业生态发展的同时,应该关注AI应用和居民真实需求的贴合性,并且通过自上而下的相关宣传普及类政策,推广市民对人工智能城市建设和具体场景应用的认知,并通过不断深化AI在生活场景中的应用程度,挖掘居民的新需求,来提升城市智能化的发展。

中国典型人工智能城市发展案例整体分析之——上海篇

上海AI应用全民普及仍有差距,价格和功能更亲民是关键

上海地区高AI感受力的城市居民主要向高学历和高收入群体集中,月收入在1万以上的高需求和高使用群体占比均超过50%,其中月收入3万以上居民的TGI高达198。以学历和收入为代表的门槛限制造成部分城市居民难以接触更多的AI应用场景,因此也制约了“智能上海”的全民普及程度。一方面,部分AI细分服务还属于高消费场景,较高的价格使得普通居民难以享受和体验。另一方面,部分AI细分服务在应用场景上仍处于摸索阶段,在功能的实用性上还有待优化,难以成为城市居民的硬性需求。因此,更加亲民的价格和功能体验,是实现AI应用全面普及的重要途径。

中国典型人工智能城市发展案例整体分析之——上海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