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鬧中取靜的古寺,一場石雕藝術的盛宴

從小家就住在北京市的海淀區,離北京動物園和展覽館很近,對這兩個歷史悠久的景點非常的熟悉,因為被學校和家長帶過去遊玩過很多次了。然而有一座古寺,就安靜地佇立在動物園的後門附近,並且有接近600年的歷史。小時候,只去過一次,但印象深刻。深刻的原因是因為它的殘破和寂靜。

這座古寺就是五塔寺,原名“真覺寺”。位於西直門外白石橋以東的高梁河北岸,初建於明代永樂年間(1403-1424年),建成於1473年,也就是明成化九年。


一座鬧中取靜的古寺,一場石雕藝術的盛宴


出了動物園的後門,步行不過5分鐘,便可抵達。在八十年代初,這裡還很荒涼,五塔寺還沒有正規公園的模樣,當然也不會收門票。在一個冬日的下午,我逛完動物園後路過這裡,空氣裡漂浮著一股化學制劑的味道,因為原來的北京第四製藥廠就在附近。

據史書記載,明永樂初年,印度僧人班迪達自西域來京。明成祖朱棣親切地接見了他。而他嚮明成祖呈獻的五尊金佛和印度式“佛陀伽倻塔”即金剛寶座的規式,也使龍心大悅。明成祖封他為大國師,授予金印,並賜地於西關(今西直門)外長河(今高梁河)北岸,也就是今天動物園的後門附近,併為之建寺,寺名“真覺”。


一座鬧中取靜的古寺,一場石雕藝術的盛宴


後又根據這位高僧提供的規式建成了金剛寶座塔,並重修了寺院。建成後的五塔寺前臨長河背倚西山,成為當時京城人士重陽登高、清明踏青的好去處,由於它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免去了不少車馬勞頓。

這座佔地不大的寺院,也曾經有過皇家寺院的莊嚴巍峨。清王朝建立之後,乾隆帝曾兩次重修五塔寺為給其母做壽。乾隆二十六年,是當朝皇太后七十大壽。五塔寺作為祝壽的主要場所之一進行了全面的修繕,並請來一千名喇嘛做法事。當時此熱鬧繁華的景象被繪製於一幅彩圖之中。


一座鬧中取靜的古寺,一場石雕藝術的盛宴


圖畫再現了五塔寺當年的全貌:南鄰長河,南北向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牌樓、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金剛寶座、毗盧殿、後大殿,東西分別列鐘鼓樓、廊廡配殿等大小二百餘間房屋。寺內主要建築屋頂全部換上了黃色的琉璃瓦,在陽光照射下,金碧輝煌,透出皇家的威嚴氣勢。

小時候,我去五塔寺遊覽,完全就是出於好奇心。那時五塔寺的外牆都殘破不堪,四座小塔邊緣的石縫之中雜草叢生,而主塔的頂部已經有些殘破了。時間真是一把殺豬刀,它見證了幾個朝代的興盛和衰亡,而自己本身的藝術價值也在這時間的長河中浮沉飄搖。


一座鬧中取靜的古寺,一場石雕藝術的盛宴


在經過十年浩劫之後,國家對文物古蹟的保護力度加大。北京市政府在1979年對五塔寺進行了全面的修繕,並於1982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使古塔得到了新生,它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塔寺金剛寶座塔是佛教藝術的結晶。是印度佛陀伽耶精舍(釋迦牟尼得道處迦耶山寺所建成的紀念塔)形式的佛塔。在我國同類的十餘座塔中五塔寺金剛寶座塔的年代較早,樣式最秀美,堪稱明代建築和石雕藝術的代表之作,也是中國和印度文化結合的典範。因此,這裡也是“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的所在地。


一座鬧中取靜的古寺,一場石雕藝術的盛宴


在五塔的寶座和須彌座上佈滿著佛足跡、佛像、五佛寶座、八寶金剛杵、菩提樹、法輪、花瓶、天王、羅漢、梵文、卷草等。這些內容多屬於藏傳佛教題材,對佛學研究有重大參考價值。金剛寶座塔雖然以印度的“佛陀伽耶塔”為藍本,但融入了我國傳統的建築和雕刻藝術,是中印文化交流的實證。

新時代的五塔寺舊貌換新顏,它不再作為皇家的私有產物而存在,而作為歷史的見證和人文藝術的結晶,必將得到越來越多的老百姓的青睞。

五塔寺也許是個小眾的去處,它的歷史也註定了它默默無聞的存在。但也許這個去處是你帶孩子游玩過動物園後的一個好去處,一個可以小憩和徜徉的地方。從遊客的角度,它是個鬧中取靜的地方,但從它的角度看,也許它並不希望被人過多地打擾。


一座鬧中取靜的古寺,一場石雕藝術的盛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