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刘娥的野望,宋仁宗和李旦差不多,为何我做不得武则天

说宋朝,难免都说文弱无力,弱宋成了标签。

在这个标签下,武将成悲剧,文臣成主角,至于外戚,貌似也难登大雅之堂。

但外戚势力,在宋朝其实并不弱小,反而曾横行一时。

最近,因电视剧《清平乐》热播,让宋朝传奇太后刘娥也成人们眼中宋朝风云人物。

《清平乐》刘娥的野望,宋仁宗和李旦差不多,为何我做不得武则天

(不简单的刘太后)

一个敢于和儿子皇帝争权夺位的皇后,左右看去都不该是一般人。

事实也确实如此,一般人又如何能压制的自己儿子权柄尽失,成提线木偶,直到母后死后才得以亲政,成真皇帝。

由此可见,这刘娥必定有过人之处。

不过这过人之处,和汉唐的皇后依靠父母家族又有不同。

这刘娥也是苦命人出生,原本是成都城中一无依无靠唱戏女子,年纪轻轻嫁给了一个银匠,如果安安分分过日子,刘娥必定一生毫无出头之日。

那知自己嫁的这银匠不争气,居然因生计问题将自己媳妇给卖了。

这就苦了刘娥啊!

不过苦甜总是相伴相随的,刘娥也因此才有了和大宋第一人宋真宗赵恒结缘的可能。

一朝被卖,就此卖出了个皇后,不知哪穷困潦倒的银匠知晓后做何感想?

《清平乐》刘娥的野望,宋仁宗和李旦差不多,为何我做不得武则天

(刘太后和宋真宗)

民女刘娥也因此一路升天,从美人变修仪直到最后进位皇后。

由此可见,机遇如果要来了,挡是挡不住的。

成了皇后的刘娥也就有了更多的职责,后宫之主成标签,要不那会有狸猫换太子这样典故出现。

被换娃的女人,肝肠寸断,而刘娥则依靠母凭子贵地位越发的稳固。

乾兴元年(1022年),最爱的宋真宗赵恒驾崩,留下一对孤儿寡母,随后年仅13的赵祯继位成宋仁宗。

刘娥也水涨船高成皇太后,在一个孝道为天的时代里,太后都是特殊的存在,特别是皇帝未成年时,更是权倾天下之人。

由此,除了后宫之主标签外,刘娥还有个标签那就是摄政太后。

一主一摄,双双加持后,皇帝说了是不算的,太后说了才算。

就这样,后世以明君著称的宋仁宗成了提线木偶任母摆弄。

而这情况,其实在宋朝已持续近20年,时间线也贯穿宋真宗后期和宋仁宗两朝。

原因吗也很简单,作为老公的宋真宗身体不咋好,很多朝政都是皇后刘娥协助,作为儿子的宋仁宗太小,不懂事,可以名正言顺的临朝听政。

《清平乐》刘娥的野望,宋仁宗和李旦差不多,为何我做不得武则天

(前辈武则天)

这故事左右看,都和一个皇后前辈有点像,这皇后就是唐朝女帝武则天。

貌似武则天也有着和刘娥几乎一样的人生轨迹。

都是二婚预见皇帝,都是老公身体不好,都成了辅政皇后,都因儿子继位成了摄政太后。这唐宋剧本,貌似有朝着一模一样趋势发展的节奏。

唯一的不同就是,武则天杀了不少人,成女帝登天,而刘太后却没有。

无怪乎史学家蔡东藩评这段时,曾在《宋史演义》中对刘娥下这样的评语。

“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才一般意指志向、才华,至于恶则是残酷的言行。、

在蔡东藩看来,这刘娥却有如此志向和诉求但终究为人还是有底线的。蔡老师史学功底如此深厚,本人当然不敢质疑,不过个人感觉他是话没说尽。这没说尽的话,就是刘娥也有野心,而且很大。

至于为何不说尽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清平乐》刘娥的野望,宋仁宗和李旦差不多,为何我做不得武则天

(太平的大宋朝)

证明刘娥野心的事有不少,而且剧本也非常熟悉。

比如宋仁宗时代的第一个年号就特别值得深思,这个年号叫做“天圣”

用拆文解字看,这天字,是二人,圣字则表意明显,那么合起来念就是二圣。

这二圣可不是一般词句,而是武则天时特有词汇,唐高宗时天皇天后合称“二圣”。

最后二圣去其一,剩下一个圣人时,武则天就成了皇帝。

如此看来,这刘娥肯定是深究过武则天剧本,要不也不会再孩子上位后,第一个年号就是“天圣”。

孩子啊,你是圣人,我也是,我们玩出圣人接力可好?

年号起了头后,这刘娥的野心也就出现了,出现了野心当然要实行。

那么政治斗争就成必备项,由此才有了刘娥掌权时的种种作为。

比如用欲加之罪,扳倒两位当朝宰相曹利用和王曾就是这行动的一部分。

这两人结局可谓悲催,一死一贬,在哪个优渥士人的时代,当是惊天动地大事件。

那么为何刘娥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干如此事,真相很容易想。因为这两人老顽固了,对她这个太后的僭越之举各种不满,反对多多!

领导要干的事,你不停唱反调,你吧领导当干部吗?不整你整谁?

这做派,看上去和武则天抓权时多么相似啊。

干掉唱反调两宰相后,朝中反对之音小了但支持之音也不多,这可愁怀了太后刘娥。

《清平乐》刘娥的野望,宋仁宗和李旦差不多,为何我做不得武则天

(你们为什么就不松口)

刘娥开始下一步行动,那就是培植亲信!

为此刘娥很是提拔了不少人,还暗中对自己的亲信各种试探。

有一次,她对心腹鲁宗道说:卿觉前朝武后是何种人?

这问题其实意思很明显,就是试探口风的,至于为何找鲁宗道,原因也很简单,这人是宋朝知名谏臣算的上清流领袖,只要他开口支持,这背后就是一群人。

可惜这鲁宗道回答并不上路,反而冷冰冰的。

只见他眯起眼睛审视太后刘娥脱口而出:

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

听完这句话,刘娥愤怒之余也深感无奈。

得你们这群卫道士又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套做挡箭牌,话说我主持朝政20多年,你们都听之任之,关键时刻来这手,这不坑人吗?

郁闷的刘娥无奈只能按下野心,随后又玩了一出曲线救国。

借助小吏方仲弓的提议,想弄个刘氏七庙,这事可非一般事而是二般事。

在《礼记·王制》中明确规定了:“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只有皇帝才能立七庙,今日皇太后居然也要弄七庙出来,不是想做皇帝是啥?

面对胡作非为的太后,无数朝臣议论纷纷,联合抵制,没办法的刘娥只能打压闹的最凶的,稳定舆论。

《清平乐》刘娥的野望,宋仁宗和李旦差不多,为何我做不得武则天

(文臣都反对)

过段日子后,等事态平息,在看情况如何继续。

谁知过了许久,这事没办成,反而迎来了新一轮舆论。

无数人都在鼓噪着,皇帝年岁已长,应该归政真龙天子,刘娥闻言默然。

自己终究还是不及武则天啊,这前辈当年纵横捭阖,一呼百应,为何我却难上加难?

于是认命的刘娥,回归正常状态,将国政交给宋仁宗赵祯,就此按下称帝野心。

只是这野心在生命的最后,依旧让她无法释怀。

临终前最后一刻,面对自己带大的孩子,他念念不舍留恋人间,还有梦寐以求的皇权,用手狠狠抓住宋仁宗衣服,眼睛瞪的圆圆的。

那一刻的宋仁宗从不解其意到黯然神伤,最后善解人意的他脱下龙袍给自己的母后。

终于,瞪圆的双眼有了些许神采。

那时的宋仁宗应是懂这个女人的,这个自己叫了几十年妈妈的女人,一生执念女帝临朝,最后一刻让她体会下又如何?

仁宗不愧“仁”之名,而刘娥也终得以安息。

仁宗衣服脱的不冤,因为这母亲终究给了他一个太平天下。

《清平乐》刘娥的野望,宋仁宗和李旦差不多,为何我做不得武则天

《清平乐》刘娥的野望,宋仁宗和李旦差不多,为何我做不得武则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