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會聽,孩子才更愛說,到底怎樣做一個會傾聽的父母呢?

在綜藝節目《少年說》有一期,一位初中女生走上勇氣臺怒問媽媽,為什麼總是拿她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已經很努力了,為什麼媽媽不看一下?而媽媽聽到後,先是立馬指出了她學習上存在的問題,然後說如果不打擊下孩子,怕她會飄。

父母會聽,孩子才更愛說,到底怎樣做一個會傾聽的父母呢?

這位女生聽到媽媽的回覆後,說:”我說了我不適合激將法,你們老是在這裡打擊我,我就一定會覺得自己很差,但是你們從來沒有改過,每次考試成績一出來,都是先說我的差。“

媽媽聽到這裡,這次並沒有回覆女兒,而是反問她,為什麼媽媽提的要求你都達不到?女生聽到這裡又委屈又無奈,知道說不動媽媽,只能哭著下了臺。

父母會聽,孩子才更愛說,到底怎樣做一個會傾聽的父母呢?

生活中,許多家長經常扮演著一個說教者的角色。只顧自己想讓孩子完成的目標,常常以孩子小不懂事為由,拒絕與孩子溝通交流。一次次的拒絕和打斷孩子說話,時間久了,孩子就不願意與父母對話,溝通也就越來越難。

許多家長髮現孩子越長大,越不會說自己的心裡話,父母就焦慮萬分。他們很想知道孩子在想什麼,而孩子偏偏不和你講。那麼,這些家長不禁感到困惑,為什麼自己掏心掏肺地為孩子,到頭來卻與孩子漸行漸遠呢?

父母會聽,孩子才更愛說,到底怎樣做一個會傾聽的父母呢?

其實問題就出在孩子小的時候,在與父母溝通交流時,父母沒有及時傾聽導致的。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哲斯曾說過:“當有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會試著用自己的觀點幫助及改變對方,讓對方用自己的觀點看事情,讓對方朝著我們認為好的方前進。而我們很少體會到,在大多數的情況裡,我們響應的是自己的需求。”

就像這位《少年說》裡的女生,她想通過節目告訴父母不要再拿她與別人比了,希望父母能聽到她的聲音,並且有所改變。但是她媽媽卻不以為意,還反問她為什麼不聽媽媽的話。

父母會聽,孩子才更愛說,到底怎樣做一個會傾聽的父母呢?

我相信,這位女生以後有什麼事,都不願意再與媽媽訴說了。孩子的心靈很脆弱的,一再打擊很容易讓他們失去信心,讓他們對父母感到失望,不願意再敞開心胸去訴說。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家長和孩子之間除了簡單的寒暄,基本沒有深層次的交流。

那麼,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如何傾聽呢?

1.尊重孩子的內心想法。

許多父母面對孩子提出要求時,總是先給否定了,卻很少會問孩子為什麼?這麼做的目的?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女兒今年上大學要用被獎勵的錢買LV包,我應該怎麼對她說?有一個回答獲得高贊。

她說:“如果是我,我什麼都不想說,我只想聽她說。聽她說為什麼想買一個LV,是因為品牌,還是看到過什麼好看的圖片,或者什麼同學朋友買了讓自己很羨慕……。“

父母會聽,孩子才更愛說,到底怎樣做一個會傾聽的父母呢?

我認為這個回答能獲得高讚的原因是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很多父母喜歡把子女的一切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而卻忘了先把孩子當成一個人。其實只有傾聽孩子的聲音,你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

所以,在孩子對你說”不“的時候,做為家長,應該先做的是去了解內心的想法,為什麼不?在瞭解了事情的原委,再說說自己的看法。若是孩子最終沒接受家長的提意,就應該選擇尊重孩子的選擇。

2.在傾聽中,不要急於給孩子下結論。

傑費裡·伯恩斯坦曾在《叛逆不是孩子的錯》這樣說過:傾聽是關鍵,傾聽孩子不等於告訴孩子怎麼去做,要有無私奉獻的精神,不帶私心雜念地傾聽,不急於對孩子下結論。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事例:一位初中女生,在學習遇到困難時,向她爸爸請教,如果她爸爸講完一遍,女生還是不懂時,她爸爸就會很煩。如果女生想跟他探討第二種方法時,沒等女生說完,他就說”怎麼可能?“爸爸的這種急於下結論,讓女生選擇了沉默。

父母會聽,孩子才更愛說,到底怎樣做一個會傾聽的父母呢?

在生活中,許多家長也是這樣,常常孩子一開口,都還沒講,就開始打斷孩子後面的內容。有時甚至還清楚前因後果,就開始一味地指責孩子的不是,認為都是孩子的錯。因為家長的不懂傾聽或沒時間傾聽孩子的心聲,最後導致親子關係僵化,嚴重的還導致孩子憂鬱。

其實,家長要做的很簡單,就是以朋友的方式和孩子相處。認真聽完孩子的話,然後,給孩子提些建議,至於最後是否採用,就由孩子來決定。

所以,想與孩子擁有共同語言,家長們要學會尊重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學會傾聽,才能真正的瞭解孩子,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孩子才會願意分享心中的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