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战 召必回 战必胜——新时代菏泽市立医院人的使命与担当

当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有一群身着白衣的“战士”,放弃合家团聚的温暖,告别白发苍苍的父母和眼含热泪的儿女,直面疫情,逆向而行,无所畏惧。

无论是毅然奔赴湖北抗击疫情的医疗队员,还是冲锋在前的专家团队,亦或是在发热门诊坚守的医务人员,菏泽市立医院的每一名医护人员都在疫情防控的战争中敢于担责,勇于尽责,以无私无畏的态度、科学严谨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为人民生命和健康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实屏障。

国有战 召必回 战必胜——新时代菏泽市立医院人的使命与担当

市立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冯峰(左三)到发热门诊调度工作

靠前指挥 主动作为显担当

作为菏泽市新冠肺炎疫情定点救治医院之一,菏泽市立医院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明确方案,迅速行动,积极防控。1月17日,菏泽市立医院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冯峰做出部署,成立“新冠肺炎防控医院领导小组及防控指挥部”,对防控工作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为战胜疫情奠定了坚实的组织领导保障。迅速制定《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方案》,启动发热门诊,24小时门诊值班;成立重症救治专家组,保证春节期间会诊救治;腾空传染病房,用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


切实发挥疫情防控中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医院党委书记冯峰多次主持召开会议,进行疫情防控再动员再部署。党员干部积极响应,纷纷请战前往抗疫一线,争当抗击疫情排头兵!

扶危渡厄,医者担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 或驰援湖北,或坚守一线,守护人民健康,防控阻击疫情蔓延,“逆行”的菏泽市立医院医务工作者们用一往无前书写责任担当。

国有战 召必回 战必胜——新时代菏泽市立医院人的使命与担当

山东省第二批援鄂英雄张一卓(左)邓蓉(右)

驰援湖北 四位“战士”逆行而上

若有战,召必应,战必胜。当新冠肺炎疫情来袭,菏泽市立医院医务工作者全员复岗,“我报名!”“我是党员,我先上!”“让我去!她家里还有孩子!”各科室医护人员争先恐后、纷纷请战,主动要求投入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线工作。他们并不是不知道可能面对的危险,他们舍小家,并不是能放心家中的老父稚子。只是,他们身上都有风雨同舟、无私奉献的“市立医院精神”!

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重症医学科一病区副护士长仝雯、呼吸科二病区副护士长潘秋玉出征湖北。

大年初一,原本是团圆的日子,而潘秋玉却已经收拾好行装,抛下10岁的大女儿和不到3岁的小女儿,第一批奔赴没有硝烟的战场。她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甚至不知道能不能回来。但她知道,中国需要她,湖北人民需要她,党需要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必须勇当先锋,义无反顾。

向险而行,到最前线去,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还有专业、严谨和奉献精神。黄冈是除武汉之外的疫情重灾区,她们被安排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刚去的时候,由于医护人员少,重病人多,她每天要工作10余小时,每周要上四个夜班。不仅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护理应用呼吸机、气管切开的病人,每天还要做打扫卫生、消毒、铺床等清洁工作。虽然工作很辛苦,在当地饮食也不适应,但每当看到自己所护理的病人逐渐好转,她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1月28日(农历正月初四),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一卓、医院重症医学科二病区副护士长邓蓉驰援湖北主战场。

未告知父母,已备好行囊。邓蓉说,去湖北抗疫的事没敢告诉父母,怕他们担忧,但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前往湖北抗击病魔是我们的职责,责无旁贷!

不能哭,护目镜会花;不能笑,护目镜会移位。在黄岗大别山医疗中心救治时,他们努力克制自己的情感。3月21日,山东援助黄冈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光荣返回。菏泽市立医院四位“逆行”战士却笑着哭了,他们流下的是幸福的泪水......

白衣为甲,丹心为矛。四位白衣战士逆行而上,且不负众望,战已胜! 

国有战 召必回 战必胜——新时代菏泽市立医院人的使命与担当

山东省第一批援鄂英雄潘秋玉(左)仝雯(右)

守护菏泽 筑起菏泽人民坚实屏障

驰援湖北,菏泽市立医院有勇气、有大爱。守护菏泽,菏泽市立医院更有担当,他们用刚强的脊梁,为菏泽人民筑起一道道坚实的屏障。

发热门诊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为了全面做好防控工作,医院紧急启用全科医师培训楼作为发热门诊、患者排查、救治的基地,开通发热病人到CT检查的专用通道,设立三级预检分诊,明确预检分诊和异常患者处理流程,并规范门急诊病历以及住院病历的书写,保证全面、准确掌握和记录来诊患者信息。对进入医院人员逐一测量体温,询问武汉居住史、旅行史和接触史并做好记录。

市立医院打破科室间壁垒,增派“援兵”到抗“疫”一线,感染性疾病科、检验科、放射科、药房等科室通力协作、精心调度,形成了抗击疫情统一战线。

“我带头!”“我愿意!”“若奔赴一线,必不论生死,无怨无悔!若不能前行,必守好家园,履职尽责!”......一声声铿锵有力的响亮回答,是职业精神的召唤,更是医者的本能。

今年53岁的葛方启从事感染工作有30个年头了,谈起这次疫情,他认为他们的本职工作就是“冲锋陷阵”。


赵爱英副主任医师是第一批派驻发热门诊值班的医生,她深知肩上职责所在。虽然87岁的老父亲10天前意外烫伤下肢,面临截肢的危险,多次被下病危通知,但她顾不上照料病重的父亲,毅然冲锋在防治肺炎的最前线。“作为一名感染科医生,一名共产党员,在遏制肺炎最需要我的时候,舍小家顾大家,是我的职业使命,也是职责所在!


坚决打赢这一仗,是对国家的忠,也是对父亲的孝,相信父亲不会怨我!


按照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小组部署,在发热门诊建立实验室。大年三十,检验科姚姗姗、杨胜华、王文国、王义等主动请缨,放弃休息时间轮值发热门诊;刘长生,陈海泉、杨雪芳、孙孟炎等老同志也不顾个人安危,积极参加发热门诊值班;1月31日起,时黎明、王淑华、吴园园、尹欣组成了第一梯队。

抽血、收样、检测、复检……检验科的工作很枯燥,与可能存在病毒的样本作伴,精力要高度集中,一次检测下来整个人都筋疲力尽。他们虽然与病人接触次数不多,但要处理大量带有潜在传染风险的标本。所有确诊和疑似病人的鼻咽拭子、流感检测及血液标本均在检验科,当病人的血液样本暴露在空气里形成气溶胶,气溶胶里的病毒极易传染给检验师,对于别人来说那是不可触碰的禁区,但对于检验人员,这就是同病毒博弈的战场。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每天近二百个标本检验,让他们浑身湿透、双手被橡胶手套捂到发胀,但他们毫无怨言。

CT检查是新冠肺炎诊断的重要途径,为保障新冠肺炎病例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CT室开通发热患者专用CT,1月24日(大年三十),张浩技师完成了菏泽市第一例确诊病人袁某的检查。为了让报告单能及时让发热门诊的医生看到,诊断组加班加点,专人值守,不论白天黑夜均保证做完检查1小时之内发出报告,保障了诊断的及时性。

为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医生、技师、护理人员轮流24小时值班,护理人员登记、发片、扎针,直面疫情,无所畏惧。

通过精准的诊查,1月24日,首例疑似病人在菏泽市立医院发现并确诊;1月25日第二例确诊;2月2日第三例确诊。来自医院呼吸内科、心内科、血液内科、肿瘤科等科室的医生救治团队,精准研判,制定患者每日诊疗方案。

对待确诊患者,医院指挥部高度重视,每天下午组织临床、影像、中医药和营养专家进行会诊,安排患者的定制用药、用餐。值班医生及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病情沟通和心理疏导,安抚患者及家属紧张情绪。同时,以呼吸科主任、主任医师胡青为组长的医院专家组承担着全市新冠肺炎病例的会诊,24小时待命,长时间奔波在县区会诊的路上,毅然参加会诊会议,。

医生每天2-3次查房,对病情变化监测、采集、查体、心理辅导、交流沟通。护理人员2班次24小时在病房轮流值班,随时巡视病房,负责患者口服药品、输液、护理、心理辅导与外界沟通等。由于长时间穿着防护服在隔离病房工作,他们面部被勒出深深的凹痕。而这,几乎是每一位一线“战疫人”的专有印记,是这一季白衣人的特殊勋章!

经过市立医院医护人员的精心诊治和悉心护理,2月5日,两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国有战 召必回 战必胜——新时代菏泽市立医院人的使命与担当

再踏征程 共筑抗疫长城

大疫突袭,英雄无畏,一声召唤,再踏抗疫路。2月4日菏泽市立医院医护工作者再出征。在护理部副主任陈文静的带领下,来自急诊ICU的吴延敏、脊柱外科熊政捷、神经外科曹营营、血液内科屈梅、两腺外科李萍、关节外科张茹娜共六名业务骨干先期到达市传染病医院联手开展救治护理工作。随着工作的开展, 医院又派出8名医生、16名护理人员组成救治团队奔赴市传染病院开展新冠肺炎患者临床救治。

与死神赛跑的日子,哪里需要,哪里就有他们。2月12日接到上级通知:确诊病人集中收治,需要医护人员前往济宁。各个队员都不“相让”,最后确定刘训超、熊政捷、李青、李萍、屈梅等人奔赴济宁,共同参与济宁、枣庄新冠肺炎患者医疗救治工作。

他们中间,有的刚刚从“疫情病区”出来,有的正在病区提供救治,有的作为后备梯队,一声召唤,没有片刻的迟疑,没有丝毫的犹豫,只有毅然逆行的坚定。来不及向父母道别,来不及与家人团聚,简单收拾行装,再次奔赴疫情救治的“战场”。

你驰援我坚守,共筑抗疫长城。菏泽市立医院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用热血和担当,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保驾护航。

因为你们,终是疫散春至;幸得有你,山河无恙。


通讯员 周千清 朱朝金 张亚东 张楠楠 王一洋 程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