祕書的基礎操作:會議紀要

小白學習寫材料,關注“寫材料”

一、關於紀要格式

《黨政機關公文格式國家標準》對普通文件、信函、命令三種格式都給出了式樣圖,只有“紀要格式可以根據實際制定”,但紀要格式也有具體要求:“紀要標誌由"XXXXX紀要"組成,居中排布,上邊緣至版心上邊緣為35 mm,推薦使用紅色小標宋體字。

標註出席人員名單,一般用3號黑體字,在正文或附件說明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編排"出席"二字,後標全角冒號,冒號後用3號仿宋體字標註出席人單位、姓名,回行時與冒號後的首字對齊。

標註請假和列席人員名單,除依次另起一行並將"出席"二字改為"請假"或"列席"外,編排方法同出席人員名單。”

按照要求,“紀要”應該是長這個樣子的:

秘書的基礎操作:會議紀要

秘書的基礎操作:會議紀要

二、關於這個問題:會議紀要和會議記錄到底哪裡不同

《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第八條 公文種類,紀要:適用於記載會議主要情況和議定事項。

會議紀要與會議記錄不同,會議記錄只是一種客觀的紀實材料,記錄每個人的發言,而會議紀要則集中、綜合地反映會議的主要議定事項,對工作的開展具有一定的指示或指導作用,它傳達的會議精神、會議共識、會議決定,是與會部門、單位開展相應工作的依據。具體區別有一下四點。

1.性質上:會議紀要是法定行政公文;會議記錄是機關、單位內部用於記錄會議發言的事務文書。 (事務文書是指除法定公文以外、處理日常事務的其他文體。包括:邀請信、感謝信、賀信、請柬、傳真、備忘錄、計劃、總結、會議記錄、述職報告、簡報、意向書、產品說明書、市場調查報告、合同、招標書、投標書、可行性研究報告等)。

2.內容上:會議紀要是經過整理加工的會議上達成一致認識,是對會議記錄等原始材料的分析歸納,以體現會議主要精神和議定事項。;會議記錄是會議發言的原始記錄,基本上要做到有言必錄(實際中,領導們開會發言時可能偶爾會過於發散,甚至開開玩笑,這些就不要記了,我們要如實記錄與會議議題有關的內容),要求準確、完整,以體現會議全貌;。

3.形式上:會議紀要基本上按照行政公文的規範格式;會議記錄沒有統一格式,多是各單位自定。

4.發分形式上:會議紀要按公文程序發,通常要在一定範圍內傳達或傳閱,要求貫徹執行,但沒有主送和抄送機關;會議記錄一般不公開,無須傳達或傳閱,只作資料存檔。

秘書的基礎操作:會議紀要

三、會議紀要到底怎麼寫?

就實際情況來講,一般來說,當我們要寫會議紀要的時候,我們單位往往不是第一次寫會議紀要,我們個人也不是單位第一個寫會議紀要的人。我們在動筆前,要翻閱一下以往的會議紀要,看看以往常用的格式、常用的寫法。因為,以往常用的格式、常用的寫法,往往是領導所習慣的。當然了,如果不符合現在公文的要求,我們就按現在的要求來寫。

(一)會議紀要標題

會議紀要標題的構成一般有以下三種形式:

一是會議名稱+紀要,如《某某單位2019年度工作會議紀要》;

二是召開會議的機關名稱+會議內容+紀要,如《某某單位資產清查工作會議紀要》;

三是例行工作會議,如黨委會等,也可以直接用會議的次數與文種的組合,如《第11次黨委會議紀要》。

(二)會議紀要開頭

開頭主要是介紹會議的有關情況,時間、地點、人員、主持人、研究主題等。

第一段寫要簡要寫明五個要素,即會議時間、會議地點、召集人、出席人、專題研究什麼事宜。如:2017年x月x日,xx領導在xx會議室召集xx、xx.等單位部門..,專題研究......有關事宜,紀要如下。

(三)會議紀要的主體

主體主是要記載會議研究決定事項,這是重點,主體部分的寫作方法,有條目式和非條目式等方式。條目式,即按研究事項,逐一寫出;非條目式,即以會議要求、會議強調、會議指出等來進行分段寫。寫法一般有以下幾種:

1.分專題歸納法。這種寫法一般適用於大中型工作會議、議題較多的辦公會議。即按照會議議定的事項或內容,劃分為幾個專題,用小標題加以歸納,而後分項敘述。這種寫法側重於橫向分析闡述,包括對目的、意義、現狀的分析,以及目標任務、政策措施的闡述,利於全面領會、深入貫徹。這類寫作比較常見,按照議題具體舉例分析如下:

A.對於人事方面

一般來說,黨政機關的寫法一般般模糊,經常是這樣寫:會議還研究決定了有關人事事項。一句話就足夠了,具體的人事安排,由組織、人事部門根據會議要求,以具體行文為準。

因為人事安排,一般還要經過考察、公示、查詢相關檔案等環節,最後才會正式行文下發,會議紀要上寫明的好,反而不好。

而對於人事紀律處理的問題,就可以具體寫明。一般是這樣:

會議聽取了XX同志彙報有關案件審理工作情況。會議討論並決定:

一是給予XX什麼樣的處分(黨內);二是給予XX什麼的處分(行政)。請XX部門按程序辦理。

B.對於聽取工作情況彙報方面

一般是:會議聽取了XX同志彙報了XX工作情況。然後就可以用非條目式的形式,將會議的研究決定事項進行紀要。

會議要求XXXX,會議強調XXX,會議決定XXXX等。

C.關於分析業務板塊方面

實際上也是聽取某項業務方面專題彙報,並作出分析、進行決策的過程,也屬於聽取工作情況彙報的一種形式。

一般是:會議聽取XX同志彙報了某項業務方面專題彙報。會議分析XXX,會議原則同意XXX意見。會議要求,請XXX部門牽頭,根據大家提出的意見、建議,進一步深化研究,對照XX計劃和XXX發展實際,分析XXX發展形勢,合理銜接XXX指標完成情況,科學做好XX各項指標的測算工作等等。

D.關於研究款項方面

一般是:會議聽取了XX關於解決XX經費的請示。會議同意解決XX經費XX萬元。然後對該項工作、經費使用等方面提出要求。如會議要求,從XXX中列支,專款志用,本著節儉、適用的原則,節約使用資金,支付方式等。

E.關於通報事宜方面

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當場通報,另一種是書面通報。

一句話即可:會議通報了XXX方面的情況,或會議書面通報了XX事項。如有會議上有要求,再寫幾點會議要求事項即可。

2.分層次歸納法。這種寫法多用於小型會議,或議題單一,意見集中的會議。即把議定事項按照內容分成若干層次分別敘述。這種寫法側重於縱向分析闡述。每個段落的首句,經常使用“會議學習了”、“會議認為”、“會議同意”、“會議決定”、“會議要求”、“會議強調”、“會議號召”等慣用語。

3.分段落歸納法。這種寫法多用於議題雖然單一,但內容豐富的會議。如學術專題研討會、經驗交流會。即把會議議定事項按照不同內容或問題分成若干部分,每部分談一個方面的內容。並明確標示出 “一、關於什麼什麼”、“二、關於什麼什麼”、“三、關於什麼什麼”……。(研究事項+議定內容;研究事項+議定內容;研究事項+議定內容……)用大標題點明研究事項,如“關於......向材料叔學習有關事宜”,標題佔一行,內容另起一行。根據會議內容而定,如果會議研究了幾件事,就分序號一件事一個標題的往下寫。小標題下的內容為會議議定內容,這為會議紀要的核心。在文段標題下另起一段,寫具體議定內容,即根據會上討論或安排的結果,明確由哪個人/部門於什麼時間內做什麼事。如“會議議定:一是由xx單位於x月x日前開展某項活動。二是某某部門做好資金保障……。三是.....”。

4.集中概述法。這種寫法類似於消息、簡訊。即把會議概況,主要議題,會議共識、議定事項等,用概括敘述的方法,進行整體的闡述和說明。

5.發言提要法。這種寫法適用於徵求各方面意見的會議或座談會。即把會議上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發言加以整理,提煉出內容要點,然後按照發言順序或不同內容,分別加以闡述說明。

(四)會議紀要結尾

主要是提出一些希望、要求等,大部分紀要沒有結尾部分。

參會人員。紀要內容寫完後,文段末尾寫參會人員,寫本次會議的參會人員,參會人員要寫明姓名、職務、單位名稱,如果大部分不知道職務,可只寫姓名和單位,如“參會人員:辦公室xxx,後勤中心xxx......”。

抄送部門。原則上所有參會的部門均要分送,可根據會上安排而定。

秘書的基礎操作:會議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