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9岁孩童在联合国演讲,我反手就给孩子一巴掌,网友:该扇自己

12月7日,在第2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来自中国四川成都9岁的女孩黎子琳用英文发表演讲,她以保护熊猫为切入点,讲述了中国青少年在气候变化中所做出的贡献与努力,并呼吁全球青少年站在一起,践行环保,对抗气候变化。


看9岁孩童在联合国演讲,我反手就给孩子一巴掌,网友:该扇自己


比这段新闻更精彩的还是下面网友的评论:

有自贬的:1.英文口语不如9岁女孩系列。
有诚心夸赞的:2.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祖国的花朵真棒!
也有跟风自黑的:看着我8岁的儿子还在睡觉,我甩手就是一耳光!

紧接着有网友回应道:这耳光该扇你自己!


说这句话的人也许是真情,也许是假意,但都从一个侧面提醒了我们:我们这辈子没有完成的事,为什么要强迫孩子去做到?

01 我在舞台上演了一块石头

绘本《胖石头》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当猪爸爸猪妈妈知道猪宝宝要在校园里演话剧的时候,他们发动了全家人去观看,为此猪爷爷和猪奶奶还特意打扮了一番,猪爸爸和猪妈妈甚至借了亲戚家的相机准备拍照用,等到话剧演出那天,大家左等右等不见猪宝宝的角色,他们想宝宝肯定是要压轴出场,所以还没见到他,可直到最后一刻,演员谢幕的时候,小猪一家才发现原来猪宝宝演了舞台上的一种道具:一块石头。

回家的路上,猪宝宝问:“你们看到我的表演了吗?”大家都很开心地称赞他演得好,能那么长时间一动也不动。


看9岁孩童在联合国演讲,我反手就给孩子一巴掌,网友:该扇自己


老实说,面对孩子这样的表现,还能做到对孩子这样态度的家长不多。

儿女对父母的爱从来都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而父母对孩子往往包含了太多不对等和功利的爱。
有一个家长不小心烫到了孩子的脚,去换药的时候她特别的自责,自觉对不住孩子,孩子的回应却是这样的:

妈妈:“宝宝,妈妈好笨,把宝宝脚烫成这样了,你有没有很讨厌这个笨蛋妈妈?”
宝宝:“没有,你还是我的好妈妈,我很爱你”
我:“为什么?”
宝宝:“因为你爱我呀!”

这世上唯有母子之间的爱最简单!孩子不求父母事事当主角,父母也不要求孩子次次拿第一。

02 第二也挺好

2010年小沈阳在《大笑江湖》中唱道:

江和湖波浪滔滔


看我浪迹多逍遥
谁最难受谁知道
天下第二也挺好……

再往前十年左右的时间,《蓝猫淘气三千问》里蓝猫也唱过:“都要做第一,谁来做第二……”

老子说:“圣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看9岁孩童在联合国演讲,我反手就给孩子一巴掌,网友:该扇自己


业绩为了拿第一,销售员需要没日没夜地工作加班,比赛为了拿第一,运动员要无时无刻不在努力,考试为了拿第一,学生要付出更多时间去学习,总之,第一名向来不是件容易的事,有时也不是那么有乐趣和满足感。


在金庸的小说《神雕侠侣》和《笑傲江湖》里都出现了“独孤求败”这样的剑客,无敌是多么的寂寞,相信这样的人生也是缺乏满足感吧。


心理学中有个“向上边际效应”的说法,意思是向上求第一而不得的人,往往没有求第二的人开心快乐,比如在领奖台上,银牌获得者往往愁苦满面,充满遗憾,铜牌获得者却满脸悦色,因为第二名往往会想我如果再少一点失误,就能拿第一了,第三名会跟其他没有拿奖的人比,觉得能有奖牌已经不错了,因而更容易获得幸福感!

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成为主角的机会并不是特别多,许多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之余,需要的是多承认孩子这一生也可能就像自己一样做个平凡人,就像《平凡之路》歌词中唱的:我曾跨过山和大海,也曾穿越人山人海,直到我看见平凡是唯一的答案。”


看9岁孩童在联合国演讲,我反手就给孩子一巴掌,网友:该扇自己



03 用信仰来量定自己和孩子的人生价值

村里有个小时候学习很好的邻居,他爸妈一直把他当成整个家翻身改命的王牌,为此我们去找他玩耍的时候,他爸妈怕耽误他学习,就骗我们说孩子去亲戚家了,或已经上学去了;最让人不可理喻的是,他的爸爸在外边和人吵架,吵着吵着说:“将来我家孩子考上好学校了,当官了再治你。”

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成绩一直优异的他上了市里的重点初中,但半年后因为压力过大他的心理产生了问题,断断续续看了半年心理医生后,也再没能返回学校……


看9岁孩童在联合国演讲,我反手就给孩子一巴掌,网友:该扇自己

圣经里说:“人若赚得全世界,却赔上自己的生命,又有什么益处呢

尔识真理,真理释尔。人活着都有自己的使命和意向,帮孩子从小就确立自己的使命和意向是对他们一生有益的事,不是每个人都有改变世界的能力,但每个孩子都有改变世界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