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什麼能毀了你孩子的一生

沒有什麼能毀了你孩子的一生

1.

昨天上午去參加高考報考志願講座,標題是《別讓高考報考毀了孩子的一生》。這個標題很刺眼,一下子就把家長的焦慮全帶了出來,會場爆滿,後面的家長都站著。

會中照例是講師扔給家長一些小概率的報考失誤,引發家長更多的焦慮,然後主持人帶著電視直銷的激動語氣報告大家一個好消息,公司給大家的福利,3980帶回家云云。

被焦慮纏繞得透不過氣的家長紛紛擠到前面收銀臺,問尋交款,我和身邊的一個胖媽媽沒動,我沒動是因為我擠不進去,我問她你為什麼不去交錢,她說我家孩子分低,交了也白交。

這時一個剛交完錢擠出來的瘦媽媽聽見了,她語重心長地勸胖媽媽,“分低更應該去交錢,你沒聽剛才講師說分低,報的好,走的也俏嗎?”

“可是,如果沒進一本線,報的好就能走一本嗎?”瘦媽媽被頂得無言,甩下一句:“十來年了就為了高考這一天,那麼多錢都花了,還差這一點?”

胖媽媽動搖了,望著擁擠的人群,咬咬牙衝了上去。顯然,瘦媽媽的回答並沒有解決她的問題,但從另一個角度提醒了她,臨門一腳,不能退縮,她不敢冒前功盡棄的危險。

有時候我們行動,並不是因為行動能解決問題,而是行動能安撫到自己的焦慮。

沒有什麼能毀了你孩子的一生

2.

說來諷刺,六年前的五月,也是在這個會場,由學校發消息,聽了一家知名培訓講師的演講後,我和很多家長一樣,花了1980,買了一套網課,是小升初包括初中三年的名師指點。那套網課孩子只在初一的時候看了一點,便原封不動的留在了書架上。

三年前的五月,還是這個會場,也是學校老師發的消息,我和眾多家長又趕到這個會場,聽了另一家知名培訓班的演講,會後我們又花2980買了一套高中的網課,和三年前的那套一樣,也留在了書架上。

是孩子不學習嗎?學校的學習安排已經很滿,孩子沒有時間再去看網上的課程。而且他看了一點說和學校老師講的差不多,沒必要再花時間去看。

可是家長仍願意花時間和金錢去弄各種課程和培訓,媽媽們的朋友圈儼然是一個教育大本營,各種培訓班,各種老師,各種教程。只要對孩子好的,都不敢落下,都要去試一試,為什麼呢?

中國是一個有著上千年文明的大國,前人留給我們很多寶貴的經驗。有一個詞特別有意思,叫“一語成讖”, 意思是別人說了一句不吉利的話,這句話卻變成了真的。

很多培訓班就是抓住了家長這樣的心理而打出各種標題,從“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到“別讓孩子傷在小學”,再到“別讓孩子落在初二”,直到今天的“別讓高考報考毀了孩子的一生”。這一路走來,家長們都是小心翼翼,生怕哪個環節沒注意,讓培訓班一語成讖,毀了孩子一生。

三年後的今天,這種心理讓我又走進這個會場,又一次在講師的煽動下焦慮滿滿,差點失去判斷力。往事重現,我毅然轉身離開,孩子,沒有什麼能毀了你的一生,高考不能,高考報考更不能。

沒有什麼能毀了你孩子的一生

3.

人的一生要經歷大大小小不知道多少次的抉擇,高考報考只是其中的一項。高考報考到底在孩子的一生中佔著多大的比重,每個人都不同。

就象感冒,據統計人的一生要經歷大大小小近二百次感冒,有的人不吃藥不打針就自愈了,有的人卻真真切切死在了感冒上。雖然這是小概率事件,但沒有媽媽敢冒這個險。

不敢冒險才是最大的危險。生活中到處都存在危險,父母不可能跟著孩子一輩子,也不可能24小時,時時看護。與其為孩子準備好一切,不如教會孩子如何變通,在危險來臨的時候學會面對。

就象高考報考,沒有什麼事是萬無一失的,如果考分失利,家長要面對的是孩子的沮喪,還有孩子因為埋頭學習對報考學校和專業的一無所知。家長自然要擔起報考的責任,但也要充分的和孩子溝通,尊重孩子的選擇。這個時候,讓孩子快速走出低落的情緒,儘快進入報考環節是很重要的。

這裡就有一個情緒管理的問題,如果平時多注意孩子這方面的培養,那孩子很快就會走出低谷,保持良好的狀態自主擇校,而不會把所有的問題都丟給家長和培訓班,自己聽之任之,或者是走向極端。

就象上個月盧浦大橋跳江的17歲男生,因與同學發生矛盾,又被媽媽一頓批評,他打開車後門,頭也不回的衝下車,毫不猶豫地從盧浦大橋跳下去。

如果家長在情緒管理上能多些培養,悲劇就不會發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不是嗎?

沒有什麼能毀了你孩子的一生,除了他自己。

沒有什麼能毀了你孩子的一生

4.

有人說中國人把日子過反了。還是孩子的時候,本應該好好玩,多活動,充分認識這個世界,結果很多孩子都沒有童年,有的只是各種培訓班,各種作業,一天十二個小時被釘在椅子上,其勞動強度比成人還大。

而孩子之所以能完成這樣高強度的學習,是因為他們不想玩嗎?還是因為他們弱小不能反抗?

不,他們只是深深地愛著自己的父母,甚至比父母愛他們還多。

他們並不懂考不上大學就沒有出路,因為那種生活離他們還太遠,但他們懂父母看到成績單時緊鎖的眉頭。

他們也不懂什麼985,211,甚至連這些學校的名字都不知道,但他們知道父母從口袋裡掏錢就是為了這些他們不知道的名字。

他們更不懂當年信誓旦旦地說,只要考上本科就行,不管一本二本的父母,為什麼現在狠心把他們塞到了全拖班,還一致口徑,不考上名校就不要回家。他們只能安慰自己,父母是為了自己好,他們回報父母的是把學習時間從十二個小時增加到十六個小時,甚至十八個小時。

孩子成績不好,家長比孩子還悲痛,可有幾個家長知道,你的孩子之所以把自己逼到不想說話,不想吃飯,甚至不想活著是為了什麼?有時,他們只是不想看到你傷心。

他們無法面對你們的期望,無法面對你們沉重的愛。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家長錯誤的愛是壓倒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所以,沒有誰註定會輸,除非他不想贏。也沒有什麼能毀了孩子的一生,如果說一定要為孩子做點什麼,那就是我們做父母的,不要因為自己的焦慮而給孩子加把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