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下取癌】市二醫院順利開展食管早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

75歲的老伯因十幾天來一直排黑便到市二醫院就診,內鏡中心專家團隊對老伯開展無痛胃鏡檢查,NBI+放大內鏡在食管距離門牙30-32cm處發現黏膜片狀充血、水腫、糜爛,活檢為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決定行

內鏡下食管黏膜剝離術(ESD)。因為食道管腔狹小,肌層薄,易受食管蠕動、心跳和血管搏動干擾,ESD難度較大,風險較大。最終,在王博智副主任醫師的細心操作下,病變被完整剝離,病理結果確診是原位癌。經過一系列的治療護理後,病人目前已康復出院。

【鏡下取癌】市二醫院順利開展食管早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

消化內鏡四級手術,是高技術難度的內鏡微創手術之一。是指利用各種電刀對>2 cm病變進行黏膜下剝離的內鏡微創技術。該技術可實現較大病變的整塊切除,並提供準確的病理診斷分期。具有較低的複發率,相比傳統外科手術,具有損傷小、費用低、術後恢復快等優點。隨著內鏡器械的不斷髮展,ESD已成為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變的首選治療方法。

【鏡下取癌】市二醫院順利開展食管早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

食管ESD的整塊切除率和完整切除率分別為90%~100%和87.9%~97.4%;病變侷限於上皮或黏膜固有層者以及病變浸潤深度超過黏膜固有層者,在接受ESD治療後的5年生存率分別為100%和85%。

早期食管癌

指癌細胞侷限於食管黏膜層和黏膜下層的腫瘤,有或無淋巴結轉移統稱表淺食管癌。病變僅侷限於黏膜層的上皮層,未破壞基底膜,為M1期;病變浸潤基底膜,侵入黏膜固有層,為M2期;病變浸潤黏膜肌層,為M3期;癌變浸潤黏膜下層上1/3 層、中1/3 層和深1/3 層,相應分期為SM1、SM2和SM3。

食管癌前病變:業已證實與食管癌發生密切相關的病理變化,主要包括鱗狀上皮不典型增生等。

適應症:

1. >15 mm的食管高級別上皮內瘤變。

2. 早期食管癌:結合染色、放大和EUS等檢查,確定病變的範圍和浸潤深度,侷限於M1、M2、M3或SM1,且臨床沒有血管和淋巴管侵犯證據的高或中分化鱗癌。

3. 伴有不典型增生和癌變的巴雷特食管。

4. 姑息性治療:① 侵犯深度超過SM1;② 低分化食管癌;③ 心肺功能較差不能耐受手術的高齡患者;④ 對拒絕手術者須結合術後放療。

患有嚴重心肺疾病、血液病、凝血功能障礙及服用抗凝藥的患者,未糾正凝血功能前嚴禁行ESD。病變浸潤深度超過SM1是ESD的相對禁忌證。

對癌前病變患者,在ESD術後第1年及第2年各行內鏡檢查1次,以後每3年連續隨訪1次。早癌ESD術後3、6、12個月定期內鏡隨訪,並行腫瘤指標和影像學檢查;無殘留或復發者術後每年連續隨訪1次;有殘留或復發者視情況繼續行內鏡下治療或追加外科手術切除,每3個月隨訪1次,病變完全清除後每年連續隨訪1次。

食道癌預防方法

潮汕地區是食管癌高發地區,篩查有助於食管癌的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是降低死亡風險的關鍵之一。內鏡檢查已成為檢查上消化道疾病(食管癌、胃癌等)常規的臨床診斷、術後隨訪、療效觀察的最可靠方法。在早期食管癌中,內窺鏡的檢出率可達85%以上。除此之外,在生活中也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01 遠離亞硝胺與黴菌

亞硝胺與食管癌的關係密切,黴菌能增強亞硝胺的致癌作用。要禁食隔夜蔬菜、腐爛水果、發黴的糧食、市售的鹹魚鹹肉和醃菜,以及煎、炸、烤的食品。飲水要注意水源,自來水也要防被汙染,否則也會致癌。

02 禁菸限酒

吸菸的致癌面廣,形成癌症可引起消化、呼吸、泌尿系的癌症。長期大量飲酒難免不食入致癌物。有的酒含亞硝胺、黃麴黴素等致癌物,還有醛醇等間接致癌物。

03 改善營養不良

營養不良與食管癌有關係。蛋白質缺乏會出現食管粘膜增生,容易惡變;脂肪缺乏時有礙必須脂肪酸和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影響健康和降低免疫功能。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前者不能代替後者,因烹調中常破壞大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要提倡飲茶。綠茶能防癌,並對心血管病等有利。但不主張豪飲,最好是品嚐,要少量多次有效的飲於體內。當妊娠、哺乳、發熱、出血和患胃腸病時則不或慎飲。

04 補充微量元素

患食管癌的病人常缺乏鐵、鉬、鋅、錳、硒等微量元素和維生素A、B2、C;故高危人群可在醫師的指導下,補充相關的微量元素、維生素和藥物來預防。

05 忌吃粗、燙,細嚼慢嚥

食物過燙、過於粗糙以及進餐太快會使食物不能進行充分的咀嚼,顆粒粗糙、溫度較高的飯菜,很容易損傷本身就很脆弱的食管黏膜上皮,使其破潰,進而發生形變而致癌。


專家介紹

【鏡下取癌】市二醫院順利開展食管早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

吳和順

消化內科

1984年畢業於汕頭大學醫學院。從事普通內科、急症醫學、消化內科及消化內鏡等專業臨床工作已30多年。系廣東省消化內鏡學分會委員,汕頭市消化病學會常委。

擅長消化道出血的診治以及消化內鏡的診治。掌握肝穿活檢、中心靜脈置管術及消化內鏡的介入治療技術等。學習和運用國內外先進的專業理論和診療技術,掌握本專業動態,主持並參與本專業開展的新業務、新技術。


【鏡下取癌】市二醫院順利開展食管早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

李文芳

內鏡中心副主任

1983年畢業於汕頭大學醫學院醫療系,從事消化內科工作30年,2000年取得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資格。汕頭市消化病學會常務委員。

擅長消化系統疾病的臨床和內鏡下診斷及治療。


【鏡下取癌】市二醫院順利開展食管早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

王博智

畢業於中山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從事普通外科及內鏡外科工作多年,外科學基礎紮實,擅長消化道腫瘤等普通外科常見病診治,對普通外科急危重症搶救臨床經驗較豐富,對內鏡外科等微創外科手術有深入研究,曾往上海復旦大學中山醫院內鏡中心進修學習內鏡外科診療技術。近年來承擔市級科研項目2項,在國家級及省級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多篇。


【鏡下取癌】市二醫院順利開展食管早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

馬佩炯

消化內科

1998年畢業於中山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從事消化內科工作近20年,2009年取得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資格。國家級、內科學北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篇。擅長消化系統疾病的臨床和內鏡下診斷及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