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修煉功法---煉心

第一層

現象:初坐時,體氣未純,心思意念馳散,多妄想,多遊思。古人謂:“妄想生於有欲,遊思起於散漫。”

功法:今將心思意念作用,止於臍堂之後,命門之前(古人指腎左右為命門),其中稍下,有個虛無窟子——古稱“下丹田”、“玉爐”等名稱。將心止於是處而行內視之法。

心照其中,與氣相守,古稱:維繫乎“規矩”之間,來往於“方圓”之內。息息歸“根”,合自然之造化,巍巍不動,立潔靜之“玄機”。

第二層

銜接情形:前此一線"心光”與一縷“真氣”相接,若能直造“杏冥”,自當透出“玄竅”。奈何“定心”不固,每為“識神”所遷,”心”與“氣”離,仍不能見“本來面目”——生命本體。

功法:“心”——意念知覺等作用,“息”——呼吸,相依之時,即把知覺——”心”泯去——於是“歸神從息”。

道家修煉功法---煉心


第三層

銜接情況:前此”心”與“氣”氤氤氳氳,打成一片。

重陰——“元氣”之下,一陽——“元精”(有時為性慾興奮現象,不可固執)來複,是名“天地之心”,即是 “玄關一竅”——生機現象。

功法:“玄關”初現之時(生機初動之際),即刻“踏”住“火雲”——暖流,走到“尾間”,堅其”心”,柔其 “息”,敲鐵鼓(喻強毅精神),而過“三關”(尾閻、夾脊、玉枕),休息於“崑崙”——泥丸(即頂門)焉!

第四層

街接悄況:前此“踏火雲”——從“氣”,“過三關”, 心”與“氣”相隨,固已入於“泥丸”矣,然在“泥丸宮”——腦腔內,或有“識神”―意念作用行動,則氣”寒”而”凝”(此實為古人遣詞之訛,實為“渙”而"散", 希注意!)必不能化為“真水”,灑灌“三宮”——重樓、絳宮州(在兩乳頭之間內一寸三分處)、黃庭(在下丹田之上)——下入丹田。

功法:在“崑崙”頂上,“息心主靜”,“與氣交融”, “氣”乃化為美液,從上顎落下,捲舌承露,吞而送之, “注心”即運“真意”於“絳宮”,“注心”於“黃庭”, “注心”於“元海” ——丹田。一路響聲,直送到底,又待“玄關”之現焉。

道家修煉功法---煉心


第五層

目標:“築基”——前四節功夫之合稱與不斷實行。

銜接情況:前比入“泥丸”而歸“氣穴”,已有“河車”路徑,從此一心做去,日夜不休,“基”或何待百日乎!

或有懈心,有衝動,作輟頻頻,丹墓難固。

夫“築基”所以“聚精合神”也,功夫不勤,體氣不能歸一,仍散亂易病多病,何以延年?

功法:行憑子午——按時行功,逐日抽添——逐日用功

取“坎”填“離”——以體壯神,移精實腹——以體壯體。

第六層

銜按情況:前此“河車”轉動,“聚精合神”,則“靈根”充實矣!從此“心(化液)氣”下降,"腎(精化)氣”上升,是為“坎離交”。

“杳冥”中有信,浩浩如潮,一半水氣,"濛濛如霧,一半雲氣,是名“金水”初動,方修“玉液還丹”。

倘用心不專,則儘性之事難了。儘性所以立命,此命非凡俗之命,為長生之命也。

功法:“金水”初生之日,由“丹田”分下“湧泉”(在兩足心),霎時回到“尾聞”,調停“真息”,鼓之舞之,乃能滔滔逆上至於“天谷”(即泥丸),涓涓嚥下,落於“黃庭”。

道家修煉功法---煉心


第七層

銜接意旨:前此金水河車,仙家名為“內煉”,到此還有“外煉”功夫。以“外”合“內”,“真性”乃聚而不散。

蓋內休雖明,好飛者“汞性”,內修雖具,易壞者"陰丹”。設或保養不純,則心性覆滅矣。

功法:甲,先行觀念。功夫分“主”“賓”,行功分 “彼”“我”。以“性”為“主體”,以“命”為客體。 “性”為“先天”,“命”為“後天”。

乙,功法喻言。以虛明之"心”,妙有之理,“和砂拌土”,“種在彼家”。彼家虛而由我實之,彼家無而由我有之。

以“有”投“無”,以“實”入“虛”。那邊吐出一弦“真氣”,共喻為“虎”,向“水”中生,這邊落下一點“玄光”,其喻為“龍”,從“火”裡出,兩隻“龍” “虎”,會合“性”、“情”,“交感”一場大戰,名為 “天地晦冥”,“身心兩忘”矣。


道家修煉功法---煉心


第八層

目標:出神。

銜接意旨:前此“七返九還”、“以鉛製汞”,已獲更高精神能力,但還要“溫”之“養”之,要使身中之生命潛力,化為能收能放之“神”。

功法:行“溫養”功夫。以“無為”為功夫,以“放鬆”為原則,似仍須坐修“杳冥”。

道家修煉功法---煉心


第九層

目標:煉神還歸太虛,太虛又稱太極,萬有之源也.天地之主宰,真陽之實境也。

銜接意旨:前此溫養神胎出而不惑,隨心所欲,無往不宜。但靈心不虛,不能包含萬有,此所以有煉虛一著也。

功法:煉虛者,心胸浩蕩,萬有皆化,晴空一體。到此,天地是我非我,是空不空,世界有壞,源頭不壞,乾坤有爵,直性無礙。所以充滿太虛,周行不滯,生生不息,此所以為世界,此所以為我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