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家長,不會讓孩子的情緒過載

優秀的家長,不會讓孩子的情緒過載

生活中,很多家長在跟孩子說話時,有沒有發現即使你再情緒滿滿,好像孩子並不買賬,你期望孩子能跟隨你的想法行動,可孩子卻偏偏不樂意,做出一些與你想法相反的行為。

彆著急,如果你也遭遇這樣的情況,很可能你給到孩子的情緒已經過載了。

一 什麼是情緒過載?

人類有六種接受信息的渠道:視覺、嗅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內感受性知覺,感知我們身體內部變化,例如肚子在咕嚕咕嚕叫,這些感覺為我們的大腦輸入信息,讓我們把它們想象成一組組將信息傳送到處理中心的管道,如果管道里的信息氾濫成災,有些信息就可能會丟失,無法被處理。

要知道,孩子們的“信息管道”要比成人窄小得多,當我們吼孩子或者不停說教、嘮叨的時候,就很容易使這些管道處於過載狀態。

讓我們進一步設想,假如每個人出生時由10根管道組成的系統來接受信息,這意味著我們可以接收10根管道的信息,那麼,如果信息量達到了15或20根管道數量級,我們就很難全部接收這些信息。

如果我們通過嘮叨、批評或發火來控制我們的孩子,他們的信息管道系統就會過載。

優秀的家長,不會讓孩子的情緒過載

二 信息過載時,孩子會出現四種反應

1 試圖反擊

第一種情況,“情緒過載”的孩子會和冒犯自己的人爭論,因為這種回擊方式有時可以奏效,讓他達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有的媽媽吼孩子,孩子只要以同樣的方式對媽媽吼回去,媽媽就不會再吼了,他就知道,如果他以同樣的方式與媽媽對抗,媽媽有時也會讓步。

當孩子習慣與父母爭辯時,他們就普遍很難抑制住想要反抗的衝動情緒,如果孩子形成了跟父母爭辯的模式,你就會發現,只要這種模式可以讓他們有獲勝的可能,他們就會繼續下去。

2 選擇逃離

第二種情況,當父母企圖管教孩子時,越來越多的孩子會選擇逃離,也許這正在發展成為一種趨勢,衝動地選擇逃避,而不是學會容忍。

如果情緒一團亂麻,就很難再繼續跟對方待在同一個房間裡,如果情緒太過激烈,孩子就很可能試圖逃離。

優秀的家長,不會讓孩子的情緒過載

3 選擇精神上的逃離,即所謂的分離

第三種情況,是“情緒過載”的孩子的一種常見反應,他們的身體站在你面前,但給人的感覺就像一臺死機的電腦,在你眼前註銷一個個窗口和功能,直到完全關機。

分離其實是心靈的一種自我防禦和保護方式,以免遭受過多的信息衝擊,逃避過多負面情緒(如恐懼、憤怒或辱罵)帶來的壓力。

4 變得呆滯

第四種情況是,比較小的孩子會因為過於害怕或者茫然無措,而嚇得愣在原地動彈不得,就是人們常說的“被嚇蒙了”。

你看,當我們給孩子“情緒過載”時,孩子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那麼如何化解這樣的衝突呢?在《自控力成就孩子一生》這本書裡,有以下幾個小建議:

優秀的家長,不會讓孩子的情緒過載

首先, 大人學會剋制,孩子才能剋制

在孩子的行為面前,家長首先需要剋制。

能夠站在自身之外觀察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被情緒所傷,這才是成熟的標誌。

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也曾談到:成年人“自我覺察”的能力,就是覺察自己的情緒但是不被情緒控制。

其次, 傾聽孩子的感受

要聚焦孩子的感受,這樣他們才能在你的幫助下整理好自己的情緒。

為了實現這一點,你需要“抽出”孩子的情緒,藉助你說出的感受,使他們的初始情緒逐步化解。

最後,運用“隔離反省”

如同拳擊場上裁判會告訴拳擊手暫停一樣,讓孩子“隔離反省”也是保護孩子免受傷害的一種方法。

把“隔離反省”視為一個讓雙方短暫分開的機會,暫停你們的對話,讓孩子自己待一會兒,可以緩解當時情景中的緊張。

優秀的家長,不會讓孩子的情緒過載

綜上,孩子雖小但也有自己的思想,作為家長,我們只有正確的引導,採用正確的方法,不讓孩子情緒過載,才能教出一個幸福、樂觀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