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為什麼會成為疫情中首個“債務違約”的國家?

國家失信有多可怕?看看阿根廷就知道!


關注 | 阿根廷為什麼會成為疫情中首個“債務違約”的國家?


IMF日前發佈的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20年阿根廷經濟將萎縮5.7%。專家認為,在採取犧牲經濟發展的“休克式”抗擊新冠疫情政策下,阿根廷就業、出口、債務等一系列問題已經逐漸凸顯,經濟發展前景堪憂。


為什麼IMF發出這樣的警告呢?這是因為,阿根廷大概率要“賴賬”了。早在4月6日,阿根廷政府就給全世界打了一針“預防針”,告訴全球因新冠疫情原因,阿根廷不得不實施嚴格的居家隔離政策,導致經濟“一落千丈”。正因如此,經濟堪憂的阿根廷“很可能”要推遲償還總額約100億美元的公共債務,推遲日期至2021年。


關注 | 阿根廷為什麼會成為疫情中首個“債務違約”的國家?


到了4月22日的還款日期,拿不出5億美元債務的阿根廷政府從“很可能要推遲”變成了“肯定得推遲”,並表示在將在30天的寬限期內“努力想想解決辦法”。可是,國際評級機構穆迪認為,阿根廷經濟部長馬丁·古斯曼主動告知媒體,阿根廷現在已經處在“事實違約”的狀態,並主動承認無力償還債務,還提出了“全面債務重組”方案,這說明阿根廷的經濟已經“回天乏術”。正因如此,其認為即便有著30天的寬限期,但阿根廷的債務違約基本會成為“板上釘釘”的事情。


這意味著什麼呢?這說明,如果阿根廷真的無法“及時履約”,那麼該國將會成為新冠疫情之中首個“倒下”的國家,並開啟該國曆史上的第九次“債務違約”。


關注 | 阿根廷為什麼會成為疫情中首個“債務違約”的國家?


是的,你沒看錯,第九次!換言之,阿根廷曾經出現過8次“債務違約”的情況,如果這次難以渡過難關,那麼阿根廷很可能陷入國家信用破產的狀態。


毫無疑問,新冠肺炎是導致阿根廷經濟“轟然倒塌”的直接原因。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數據,結合阿根廷衛生部20日晚發佈的最新疫情數據,阿根廷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約為3031例,死亡142例,治癒出院737例。這個感染數據和同樣是拉丁美洲的巴西相比,也並不算嚴重的疫情中心區。


既然感染人數並未很多,那為什麼新冠肺炎還是輕易地將阿根廷“擊倒”了呢?這是因為,阿根廷自3月20日起實行宣佈實行全國隔離政策,要求除超市及藥店外,其他商鋪悉數關門;除特殊行業外所有企業一律居家辦公。此外,阿根廷全面關閉海陸空邊境,甚至在海外的阿根廷公民都無法入境,可見阿根廷是帶著“破釜沉舟”的態度去進行抗疫的。


遺憾的是,阿根廷既沒有像中國這樣優渥的經濟基礎,也沒有龐大的內需市場,因此實施嚴格的“封國”措施,導致了佔據該國外貿半壁江山的農產品出口幾乎“腰斬”,加上物流延遲和人手緊缺等原因,阿根廷農產品出口淨收入僅僅為10.64億美元,可謂“業績慘淡”。從這個角度看,疫情確實是懸置在阿根廷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讓該國的經濟呈現出“斷崖式暴跌”的“跳水狀態”。


那麼,疫情之外呢?有沒有更深層的原因?有!今日的阿根廷之所以陷入“經濟泥淖”,和該國的經濟制度也息息相關。


從性質上看,阿根廷的經濟發展模式追求“高度自由”,因此在過去幾十年中,阿根廷致力於推動經濟按照新自由主義供給學提出的方案規劃來推進,並先後出臺了國企私有化、貨幣可兌換制度、放鬆經濟管制等舉措以刺激經濟。


這種經濟模式看似極為“無拘無束”,但實際上卻導致了兩個問題:


第一,高度“自由化”的匯率制度,讓阿根廷不僅對外部資金和國際市場依賴過大,而且還可能因此造成匯率動盪,使得國內的資本市場起落無常,近乎“過山車”。阿根廷貨幣改革的一個重要舉措即為“浮動匯率制”,這使得阿根廷的匯率變動頻繁且波動幅度大,雖然看似“船小好調頭”,但實際上也為國際做空機構和金融大鱷的“抄底”提供了天然漏洞。由於阿根廷本身的國內市場並不成熟,加上越改越亂的匯率制度,使得阿根廷成為了國際資本眼中最為理想的“拉美韭菜國”,頻頻在該國進行鉅額的投機活動,通過“低買高拋”的方式“攪局”阿根廷的資本市場。


第二,高度“包乾化”的國家福利,讓阿根廷財政入不敷出。

僅僅從福利一項上來看,阿根廷的全民福利政策在普遍貧窮的拉丁美洲線顯得有些“鶴立雞群”。阿根廷政黨將高福利作為政權爭奪的手段,不同政黨為討好選民只能一步步增大福利水平,而這種“易上難下”的高福利政策致使阿根廷財政支出一直保持30%左右較高的增速,且一直處於“高位運行”的態勢。正因如此,自2015年,阿根廷政府開始入不敷出,財政赤字達522億比索,隨後財政赤字逐年擴大,2017年超4000億比索,直接導致了阿根廷財政無力“拆東補西”,只能苦苦支撐,並在疫情的打擊下終於“顯出原形”。


新冠疫情必然是一場持久戰,希望阿根廷能撐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