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流量到內容,新一代美妝新銳品牌的能力體系怎麼建?

從流量到內容,新一代美妝新銳品牌的能力體系怎麼建?| 社媒下半場

社媒營銷下半場,美妝品牌需要怎麼樣的綜合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存活下來?新一代品牌都有哪些面相和獨特才能?

从流量到内容,新一代美妆新锐品牌的能力体系怎么建?| 社媒下半场

來源 | 聚美麗深度組

採訪 | 許文君

聚美麗品牌加速器活動統籌| 抱爺

隨著新營銷的發展,簡單的流量爭奪時代結束了,低垂的果子已被摘光,只有高處的內容果實閃耀著光芒。以內容為核心的“社媒+直播+私域”成為主流,從單次賣貨到長期復購甚至品牌塑造,以數據與技術加持的數字營銷成為社媒下半場的核心關鍵字。

獲得高速成長的新品牌需要具備哪些核心能力?從流量到內容的轉型中,美妝品牌們正在關注哪些方面?承接昨天的話題,今天我們繼續請到多位美妝頂級操盤手,共同探索從流量到內容的新一代美妝新銳品牌的能力體系。

从流量到内容,新一代美妆新锐品牌的能力体系怎么建?| 社媒下半场

特別鳴謝以下對話嘉賓對本文內容的共創:

  • 小乙,阿芙CMO,從0到1搭建了阿芙營銷推廣團隊,打造出荷荷巴油,馬迷純露,小王子潤唇膏等爆品

  • 陳宇,攝氏零度創始人,前珀萊雅電商總經理,主持打造了現象級年度超級大爆品珀萊雅泡泡麵膜

  • 王愛華,相宜本草營銷副總裁,銳意變革的知名品牌代表

  • 李佳,幸美股份總裁兼CEO,帶領植美村升級轉型,致力於打造帶有技術與數據加持的美妝科技公司

  • 屈紅林,磐締資本創始合夥人

    ,美妝行業資深觀察家與投資人

  • 李言(化名),某國貨大牌化妝品電商負責人,通過優質內容和社交營銷手段,打造了多款月銷10萬+的產品,實現傳統品牌向消費者品牌轉型的重大突破

  • 羅翔(化名),某新銳品牌社媒負責人,品類TOP品牌

社媒下半場該如何用內容塑造美妝品牌?

李言近期除了打爆款之外,更多思考抖音營銷怎麼真正跟長遠的品牌力結合。“現在抖音帶貨,抖加、信息流競價、達人內容,甚至現在玩的矩陣號也好,都是效果類的,唯一一個可能是達人內容可以做到效果跟品宣有所結合。那怎麼樣有一套方案來為整個品牌的聲量做真正的整合,可能除了做抖音,你還要再做一些品宣類的東西,我們最後不能陷入到純營銷裡面,不然是很難持久的。”

王愛華也認為社媒營銷千萬不要回到只做帶貨的路上去,其實需要的是種草邏輯,通過內容營銷經營品類,逐步沉澱品牌。“收割邏輯是很短期的一件事情,特別是全渠道運營的品牌,若人貨場匹配度不夠,就會變成不同渠道之間的收割,那沒人種草的,這很麻煩,用戶交易不能持續”。

从流量到内容,新一代美妆新锐品牌的能力体系怎么建?| 社媒下半场

李言認為還有很多品宣類的品牌建設的工作要做,包括品牌故事的完善、產品核心競爭力的打造,從產品開發開始宣傳內容的打造鋪陳等。比如花西子確實是通過李佳琦帶火的,但他絕對不是唯一或者僅有的手段,花西子在抖音也做了很多投放的,還有微博的一些帶貨能力沒那麼強的達人和他也做很多,這種策略是要形成一整套的思路。

無論是找一線代言人、高質量的TVC廣告及各種IP合作,都是能提升品牌力的。”李言說。

羅翔服務的品牌也有億級體量,他們更多的會關注社交媒體中爆品、內容、公關等跟品牌調性的一致性,努力做對的,而不是討巧或者短期獲利的內容,比如雅詩蘭黛去年的投放,品牌策略和產品策略達到高度一致。從淘內到抖音,品牌最大的瓶頸和侷限在於除了怎麼賣貨把貨賣好之外,是否能在打爆款之前的階段,就把如何打造品牌考慮進去,如何從品牌投放的角度去考慮今天投資的廣告或者花費的錢該怎麼花,而不是單純去追求ROI。很多以ROI為導向的行為反而會傷害品牌形象。

小乙認為這還是一個對於第二增長曲線的渴求和組織的準備程度的問題,“2020年營銷紅利,那社媒可能是其中一個,另外我們在公司與用戶運營那端其實也有很好的表現”很多公司的紅人合作通過第三方來採購,只會影響這件事情的效率,應該不會決定它的成本。

从流量到内容,新一代美妆新锐品牌的能力体系怎么建?| 社媒下半场

小乙覺得比較關鍵的是內容策略,這是營銷策略的要點,關鍵的問題是你如何真正的找準它的人群定位和傳播定位。然後是用戶信任和情感認同,這些都是做品牌比較基礎的內容,只是現在品牌打造需要拆分的很細,細分到一個單品打造上。

小乙認為做品牌首先需要有一個在頂部思考品牌戰略和具體策略的大腦,不斷對整個品牌進行思考。這個思考很多情況下都是CEO自己在做,品牌具體會涉及到哪幾個板塊,該怎麼協同和分工,這就可以變成一個職能,就叫Branding。

Branding下面有非常多觸及用戶的方式,比如Social的KOL,那有一些靠投放,以及靠甲方的廣告去觸及,有PR,靠一些媒體和campaign觸及,還有明星等,這些在每一種觸及領域裡都有它專業的書,有專攻的一些方式和方法。所以品牌打造完整來看,這是四個領域,其實就是一個大腦和三個肢體,Brand building+social+廣告投放+營銷campaign就是三個手和腳的一個關係。

品牌做內容,首先要做對,然後再追求做好。小乙覺得內容首先要做對,其次才是做好。就是從來不會追求WOW,一個SLOGAN特別精妙,那是可遇不可求的,但只要內容做對它就是及格的,就現在很多人圖的是一種精妙,但是內容它根本上是不對的,就策略上,那樣是沒有用的。然後你就對的內容的傳播效率肯定沒有用對用妙來的好。但是你妙是很難達到,但是對是很容易的。

現在成分黨很火,小乙覺得從成分到品牌還有一段路要走,因為成分不單屬於任何一個品牌,成分只是你的一個RTB(reason to believe),最多算是你的POD(point of different),就是你的特別點,只是你一個有效的讓消費者相信的東西,所以當我們靠成分把一個爆品或單品打完了後,依然還要回過頭來塑造品牌和完整的品牌故事。

在品牌的內容上,王愛華同意一個好的內容頂一千個銷售的說法,相宜本草加大了內容的投資,團隊組建也好,與用戶共創也好,都在快速升級。

總部原來的時候偏做立足品牌的產品內容,有點追求自我完美。雖然都知道要做有態度、有溫度,能夠有吸引力的東西,但知行合一還不夠。現在我們非常關注UGC,和他們共創,也會通過自有的KOC來創造內容,他們有素材,接地氣,好像做一盤菜,原材料的蔬菜都是沒打農藥的,這時候你稍微加工就能做出一道味道很讚的好菜。

相宜本草做了個晚霜膜的預售,這個產品是三效合一,又是晚霜,又是面膜,還是一個按摩膏,我們起了個暱稱叫“煥臉霜”,但用戶使用後,一些用戶順口就叫“晚安膜”,很有場景感,“睡覺之前按一按,道聲晚安”。然後配上工具,像黃金棒、導入儀等,甚至有用戶提議需要一個刮痧板、鈑金等。

因為這個產品背後使用的故事,產品與產品組合以及服務都可以成為消費者價值增值的點,這些都可以成為內容的來源。用戶不一定全說清楚,但是品牌可以歸納,品牌總部有技術能力,有歸納總結的職業能力,有了用戶的點品牌就知道該怎麼辦了。所以晚安膜就不斷地在每天都會一些小完善,就越來越收到用戶的擁躉。

陳宇認為國貨品牌要想明白消費升級與降級背後的真實情況,大家都認為現在是消費升級,消費者確實是在升級,但可能並不是在你單一品牌裡做了消費升級,而是他的購買力增強以後,他選擇了另外一個更高端的品牌,其實跟你是沒關係的。消費升級不代表說在你別的品牌選擇了更貴的產品,你就完成了品牌升級,我認識這是不成立的,沒有任何一個品牌做到過。

陳宇發現所有的化妝品大集團,從大眾品牌轉型成高端是收購了一個高端品牌以後,通過高端品牌的溢價跟品牌的背書,幫他的大眾用戶做升級,而不是在單一品牌裡面通過提升客單價,通過產品質量的提升去升級,因為你消費人群,你的歷史沉澱就在那裡面去。

从流量到内容,新一代美妆新锐品牌的能力体系怎么建?| 社媒下半场

陳宇還發現所有的國際大牌都在降價,為什麼最近天貓國際大牌增長這麼快?之前沒有做過買一送一,都開始送了,他們沒有做過低端的產品,現在做的產品性價比其實比國貨要高。OLAY為什麼那個精華賣得好?OLAY從來沒有推過那麼低的客單價的精華,大牌是在在做消費降價的事情,但在我們看來就是消費升級,因為你的人群從買國貨變成了去買歐萊雅、美寶蓮,用戶感覺在升級了,其實大牌們通過的性價比方式在搶你的用戶,其實他們在降價。國貨品牌在這樣的時間點升價,需要在品牌投入上很厲害,你的產品力背書要很強,同時要承擔的被收割的風險。

為什麼天貓都在說在什麼小鎮青年,因為小鎮青年是天貓整個在2019年、2020年的重要策略,就是打下沉市場,但是這些都是針對大牌來說的,你國貨的主要商家就是3~5線城市,你本來就是小鎮青年,你哪有人群的擴張?國貨其實是需要往一二線城市裡擴張的。陳宇分析道。

在科技、品牌力、產品力背書等方面,國際品牌仍然有著強大的優勢。但在私域、社媒內容營銷、新營銷前沿等方面,新一代國貨品牌也在不斷地探索,仍然有著獨特的競爭優勢。

新一代品牌的能力體系:用戶思維與數據能力的打造

李言認為目前的挑戰是從內容的層面如何建立完整的品牌內在理念,還有品牌背書的打造、研發硬核實力的構建,包括從研發到整個供應鏈團隊的快速協調,如何沉澱到品牌上。

當你一個月的投入做到了1000萬、2000萬,一個月可能就接觸到幾十萬消費者,他們是真正買了你產品的用戶,這時候如何正視他們的意見,並把他們的意見改善到我們的產品升級或者說是開發下一個產品的意見當中,就顯得特別重要。

李言所在的品牌之前做線下主要是渠道思維,現在需要純toC的用戶思維,需要服務好他們,讓用戶感覺買我們就賺翻了,不僅有面子,還能跟朋友炫耀分享。採購能讓產品斷貨的時候能快速補上,讓用戶第一時間就能拿到我們產品,這也是一種服務用戶的思維。我們的用戶及想影響的潛在用戶,他是不是需要這個產品,他們還有什麼訴求,我們能幫他一起完成,在做設計、做開發時都一樣考慮,所有的東西可能都圍繞這個點,現在我們開始了。

這樣對比下來,以前CS渠道就正常安排好一年開四次會議,開完這四次會議銷量就基本完成了。產品一年出兩套,上半年一套,下半年一套,可能上半年是防曬,下半年是出一套護膚套裝,中間最多再出一些爆款單品,一年就結束了。我覺得現在腦子裡要思考的東西,感覺是原來的可能10倍、100倍的信息量。

現在都越來越繁雜的信息量,每天要去分析,但我感覺就是有這些充分的信息,哪怕你做的決策跟原來一樣,你也會更有底氣。我們現在開發新品都會做充分的消費者調研,至少50人,他們滿意最好,如果他們修改的意見,我優化後再上市,我們也更有底氣。李言這樣說。

王愛華認為,做私域的目的是通過沉澱用戶數據,能直接和用戶交互,進而可以精準的創造用戶價值。他覺得歐萊雅做得“真的是挺好的”,數據中臺能力很強,他舉了個例子,歐萊雅利用用戶的電話號碼這個ID,甚至能夠串起來各個平臺的數據孤島。比如用戶在微博點開一個文章,能看到天貓積分,就很厲害了。

所以相宜本草的CRM系統也在融入到數據中臺中。王愛華認為社交營銷背後的數據化可能有四個階段要做:

第一階段是測試和打造方向和構架模型,第二階段是數據化,不能光靠人工的分析,搭建初步的數據中臺。第三階段就是自動化了,第四個階段是共創,通過音效中臺和數據中臺與用戶的共創,全面打通,這四個階段可以交叉進行的。

相宜本草應該在第二階段,我們的中臺系統快速建立,因為第二階段數據化一起來,系統分析和人群分層,和精準度一提升,那鏈路閉環就有可能性了。頂層設計要很清楚。

另外技術的支持和數據的支持,這些底層的投資要到位。還有裂變用戶的價值不夠,它沒有成體系,這點我覺得的確那些最早有會員體系的品牌,比如10年前以櫃檯模式為主的,用戶為中心就很原生,很自然而然,那麼數據技術就能發揮疊加效應。

只有用戶運營的基礎能力紮實以後,數據會更有效。否則獲客完成了,留存卻不夠持續,就像黑瞎子掰棒子,只能不斷打造新品類,短期很火熱,長期來看,品牌壁壘很難建立。所以,對傳統品牌來說,獲客很重要,可通過內容與用戶交互,留存用戶不斷持續轉換更重要。相宜本草的CRM裡就好幾百萬的會員,今年我們的重心之一,就是儘量激活更多的會員,提高活躍度。

相宜本草線下的主流用戶大概是30歲到40歲,有孩子有家庭,比較看重性價比,中產偏低一點的女性,對護膚有一知半解,但不很精通,時間比較緊湊。利用數據來劃分出11種人群。然後又做了1000多份的定向調研,雙向來驗證。這時輸出的產品的組合就比較精準了,實際上是一套肌膚解決方案,它就不能回到傳統的一條護膚線,水乳霜幾步驟這個邏輯上去了。我們不斷測試著往前走,我們最近做了兩次,效果挺好的。

李佳年後往MARKETING部門加了不少了,“已經30多個人,加上主播就不止了,這個部門現在是人最多的(部門),下設媒介部連同主播一起管了,然後就一起對接渠道和MCN機構,除了投放,也要負責產生內容,因為他們平時跟抖音等社媒接觸比較多,信息也多,媒介部下面可能就分成純粹的投放計劃和主播、直播,我現在相當於把自己的直播都當成一個渠道來用了。再就是新媒體運營,新媒體運營就主要是做渠道的內容、種草和粉絲維護。還有一個視頻製作,我們自己的設計、視頻製作這一塊,還有就是有一個創意,到時候想獨立出來做產品這一塊的,我現在產品放在供應鏈了,沒有放在品牌部,因為覺得管不過來,但是立項以後會共創。”

从流量到内容,新一代美妆新锐品牌的能力体系怎么建?| 社媒下半场

李佳正在尋找編導人才,她的想就是根據每個渠道特性,配不同的編導,“編導很重要。我們原來內容都是文案和策劃,就是比較少視頻的,需要視頻創意的編導”,除了招聘,去年開始還從在讀大學生中找兼職,“看能不能孵化出來”。

李佳認為目前單純靠品牌或者是品類打法,或者是淘客打法,能夠有個一時半會兒,包括目前一些帶貨主播只是憑藉平臺紅利,沒有系統的打法,很多是不可持續的。但是你像完美日記,還有WIS,它就真正在搭建一個相對不可複製、又比較有壁壘的模式,“未來是技術的時代”。

我們的品牌利潤都往兩頭走,其中一個方面是往原料,其實就是技術端走。我一直都認為技術不僅僅是研發的技術,真正的技術一個是互聯網的IT技術,一個是原料的核心技術。其實研發配方的技術含金量,相對來說壁壘比這兩個要小的太多了。互聯網的技術團隊,人工智能的團隊,傳統企業可能看不懂,看懂了不能駕馭,這個是很要命的。原料的技術,從這次疫情就可以看出來,中國大部分化妝品都要依靠進口化妝品,它主要依靠進口原料。

以前不少化妝品公司也有技術團隊,但他們可能都是做系統、運維類的,沒有算法類、數據類的。但你看花西子和完美日記,架構裡都有一個互聯網公司,所以IT系統、數據沉澱都有承接。包括WIS,他們除了有供應鏈工廠,也都有一個互聯網公司,他們確實是屬於商品跟技術產品跟品牌綜合性的勝利。

未來會往兩端走,一個是技術端,一個就是用戶端,為什麼KOL現在有這麼強的議價能力,說白了用戶在他手上,它就相當於是私域和渠道了,但是他的私域和渠道,如果不落在他自己的管理,我覺得也夠嗆。所以現在都在研究一些有數據能力的新銳品牌,試圖做一個這樣的框架。

數據其實都是開放的,比如說品類選擇,眼影品類大概兩個億左右的月銷售規模,腮紅只有8000萬,那為什麼有人選擇了8000萬,肯定是根據他自己的邏輯,有數據分析,怎麼去形成自己這種一套數據分析的邏輯,我覺得挺重要。因為你自己有資源,只有你知道,你獲得的公開數據大家都能看到,但是為什麼最後形成出來大的結論是不一樣,肯定是跟自己的內部的一些數據匹配了。我現在做這個研究,企圖讓我的數據分析師在幹這個事情,以前我覺得我數據分析師更多的是做數據的採集,還有我覺得是不夠的。你看花西子它從一開始就有完整的內容出來,一定它深入的研究了所有的數據,並且系統的把數據全部都串起來了,我覺得這是它很厲害的一點。

昨天文章的最後,屈紅林談到了內容的重要性,提到品牌的能力其本質與私域的內容能力是有關係的,最後會回到私域和內容的問題上。而私域和內容的生產與運營,很多公司會覺得非常的“重”,所以長期來看,唯一的解決方式就是用技術降低對人力的依賴。

其實現在國外有些公司已經在開始用一些人工智能方面的輔助來首先來做內容方面的評估,就是評估哪些內容再做些改進,比較容易吸引消費者注意。

另外圍繞這些點,在公共內容池裡面已經有哪些內容可以用了,通過一些工具抓出來生成一些就是對於消費者特別容易組建的一些版塊,這就是內容中臺做的事情。

比如像做護膚的私域,一般走的好的有兩個模式,首先是成分黨,另一種是在私域裡面建自己的IP,這個IP有硬核科技的身份背書,然後有科學保養、有護膚課程,又有適合做公共溝通類型的內容,那這個到最後的競爭可能是誰掌握這種IP,或者是掌握系統的內容中臺,並且用技術輔助手段實現。這個內容可以做到比較大規模的生產和甚至壟斷,就是如果品牌能夠及時洞察出很多信息的話,有些企業可能能夠部分實現中臺性內容的壟斷,這個時候我覺得是會有流量被吸引,這是有競爭力的企業。

王愛華非常認同未來美妝公司應該是一個科技公司的觀點,他看到國外一些小眾品牌往往會先招工程師,然後產品是自己研發,但工程師拿著數據決策、去研發,而開發產品就找ODM、OEM直接做了。

完美日記有一點我是非常認可的,它也是個技術公司,它把整個社會資源用個長板原理給協同起來了。原來的傳統企業比較喜歡補短板,什麼都要自己幹,短板原則是什麼呢?就是企業內部補短板的部門,這個包袱就會越來越重,效率就開始低下。而協同共生時代,長板原則更有利於每個模塊做深做專,商業模式整體可以做快。線性管理和模塊化管理相結合,我只做我最核心的東西,一是數據分析和數據應用的能力,二是產品和用戶內容製作的能力。且這兩個能力緊扣著用戶價值創造上,這個是最核心的能力,其他模塊的能力其實前期可以不需要自己去建立的,利用社會資源即可,除非有些模塊是關鍵要素,或者與同行比有一定的競爭力和效率。

這點就對我們這種傳統企業來說就很累,傳統企業喜歡做短板,自己建工廠,物流不行自己建供應鏈,消費者調查,網上去找一堆消費者,去做面對面的消費者的調研和消費者的調查,這很老套了,效率很低下。

我認為目前國內傳統護膚品企業說的“以用戶為中心”大多是口頭上的,還不夠應用自如。必須要非常非常關注數據,非常非常關注內容製作和內容觸達,就是和消費者交流。這個時代Big idea要讓位於Big data,一定時期內的非關鍵要素如生產工廠,物流配送等,讓那些擅長做這個去做就好了,不要大而全,而是要專而精,抓住用戶,死死抓住用戶,這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傳統企業還有一個必須要做的,是和經銷商一起去建設渠道體系。傳統渠道競爭壁壘不高而同質化特別高,這是一片紅海。我們應該是通過大數據來找到消費者的需求和他的趨勢,與經銷商一起通過定向的產品,準確的服務來經營消費者。

王愛華強調,“就是用戶價值創造,真的是以用戶為核心,而是以大數據的用戶為中心。

自己抓著的就兩個核心要點,第一我能創造的用戶價值需求是什麼?第二個我如何和消費者交流溝通?只要抓住這兩個,只要抓住了,其他都容易引刃而解了。這就是大浪淘沙,最終拼的是這些人的自我跨越,是認知上的自我跨越。”

WIS完美日記組織架構帶來的啟示

對於現階段來說,比較現實的是將手頭的用戶轉入品牌的私域中來,大家比較關注的是WIS與完美日記。

WIS的私域方式類似於個人微信上的會員顧問,是以消費者的肌膚問題解決為核心的銷售,私域中售賣的產品是強功效,並與天貓不重疊的產品。比如用戶在天貓買了一個99元的去痘膏,用戶加入私域後會員顧問會告訴你“如果痘比較嚴重,肌膚問題嚴重,你最好用一套我這個修復才能根源解決問題,這修復是五件套,我們市場價現在是1599,你現在買799就可以給你體驗,因為你是我們的VIP”。

所以WIS不搞群聊,普通粉絲也是一對一的溝通,產品有點像院線產品,所以在微信私域的成交客單可以到500~1000。在推薦之前,會員顧問會諮詢你很多問題,瞭解你的實際情況,一上來都不會銷售的,就像是一個美容院線的導師,一直問你。

李言也注意到WIS、完美日記都有專門的IT技術公司/部門,都有幾十個人的規模,都是研究IT、研究後端數據分析。他認為數據量小的時候,可以用勞動密集型來應對,但是在未來數據量大的時候,無論是我們內容產出還是私域的溝通,包括客戶的標籤管理、用戶的分級管理,AI智能的應用會越來越關鍵。

國際大牌如歐萊雅、寶潔都有很多數據類的供應商,未來像中國這麼龐大的市場下,這麼多消費者只有用大數據的這個工具才能更好地服務他們,無論是內容的需求還是他們的潛在需求的挖掘,我其實都不可能再用人力滿足,在未來數據的、後端的IT的關注會越來越大。

李佳也驚歎於完美日記的技術能力,她仔細研究了完美日記的組織架構,發現其實運營的人並不多,更多的人是新媒體內容,和技術的人,“完美日記現在瘋狂補技術團隊的人,這個是我覺得傳統企業可能不怎麼重視的,他的技術團隊確實目前比較龐大了,他應該是招的範圍是比較廣的,然後他還招算法。”

李佳認為完美日記實際上它真正的結合了資本和互聯網的打法,再加上品牌

,這個組合確實很不錯。利用國際品牌公司的這種經驗,又操盤過民營企業,又會融資,確實股東班子,合夥創始人的團隊非常不錯,WIS也很厲害。

花西子其實也很重視互聯網的手段,包括很多的電商公司的勝利就勝在它對技術的瞭解,之前我們我們很多的產品公司還覺得是品牌、品牌力什麼的,實際上我覺得新銳跟它的技術是息息相關的。包括像WIS、花西子,這幾家技術都不錯,就是都已經不像傳統企業,傳統企業不怎麼重視技術,就算有技術更多的可能就是內部信息化的運維。李佳最近在招技術、招Java、招爬蟲,打算未來要往互聯網美妝公司轉型,要自主開發一些互聯網的小產品,未來公司的產品應該是互聯網產品,在上面售賣的商品才是化妝品,比如說做微信端口的一些軟件、開發、平臺等等,或者說你開發了新的頻道,這個叫產品,現在開始要所有人要轉換這個思路。

李佳梳理了完美日記最大他部門,也就是marketing部門,但它叫品牌部。品牌部下設市場部、新媒體運營、私域、創意、UI、產品,甚至有一個遊戲設計部門,他現在做的就完全是互聯網化了。創意部是用來做一些比如說IP整合,畫漫畫,在包裝形式和show case上面下功夫。遊戲部是配合私域的,就是專門去提高粉絲粘性的,因為你不可能總是隻講產品,就像這個遊戲公司互聯網公司要通過遊戲去抓一些用戶的行為軌跡。

“其實完美日記的銷售部可簡單了,銷售部就是我們廣義說的運營,比如說負責產品的上下架,產品的政策的設置、核算,就是公域裡面哪些活動報名這些。”李佳分析道。

屈紅林認為新銳公司之所以一開始成長的快,其實很重要的原因是人比較聰明,就是人的洞察肯定是一開始比技術洞察要快,但最主要的是一開始你是不是能夠有意識把它進行方法論和模塊級的總結。對新銳來說需要建立一個認知框架,比如說選平臺或者選號的時候將人的洞察進行模塊化總結的,將內容經驗進行模塊化。這個模塊化是一個前提,類似於老人帶新人的時候能不能把這個經驗模塊化的總結出來,做方法論級別的總結,這就意味著你可以把這個技術化。

从流量到内容,新一代美妆新锐品牌的能力体系怎么建?| 社媒下半场

反觀不少傳統公司尤其線下經銷公司上IT系統的時候最大的訴求其實是想把經銷商的數據合併過來,就這是他最大的一個動力。因為這類企業老闆這個級別,他的模塊思維和技術思維沒有達到。而跨國公司用技術比較早,因為西方企業其實技術思維一直是比中國公司要超前,因為他們是相信技術能解決戰略性問題的。

對此李言認為在中國新銳市場的競爭中,本土規模化的新銳企業是有可能走到跨國公司的前面去的。屈紅林也同意這個判斷,他認為跨國公司本質上還是屬於上一代公司,特點就是內部邊界太清楚了,部分說我做這個我就不越界。而真正的技術公司,比如美國加州的像特斯拉、很多硅谷公司創始人都是跨界的,他可以沒有任何精神負擔跨好幾個界。

從這個角度來說,就像WIS,像完美日記這些公司,其實他走的甚至真的還有很快捷。因為他沒有自我限制的框架,他們已經長出了新一代品牌的樣子。甚至比如像完美日記,他把這幾千個社群做好了以後,一直在嘗試賣別的品類的貨,是不是以後走向維護某些人在他的社區,甚至可以分化出一些公司來就做這一群人的終身價值維護,而不侷限在美妝。

聚美麗認為,2020年,美妝行業進入了社媒營銷的下半場,其本質是隻有符合未來能力 的新一代品牌,才能在下半場暢行無阻。你的企業擁有了多少面向未來的能力呢?如何進化成為一家未來型的新一代品牌?一起來參加“從流量到內容,社媒營銷下半場”的萬人線上峰會,與優秀的美妝同行共同深度腦力風暴,取得通向未來的門票吧!

从流量到内容,新一代美妆新锐品牌的能力体系怎么建?| 社媒下半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