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電商,不在使用關鍵詞進行流量分配

原始電商通過關鍵詞進行搜索,關鍵詞是根據需要的產品來區分,對用戶很難定位,不管是北京東三環的消費者還是廊坊的消費者,只能瞭解到是在搜索紙巾。

不僅如此,通過關鍵詞搜索,頭部的流量不是被幾個大的品牌給拿走,就是被一些特立獨行產品佔據,那些處在中部的、腰部的商戶的就很尷尬,很難被消費者瞭解認識。

在社交電商上,流量不在用使用關鍵詞進行分配,而是通過社交人群的一些標籤來決定。“當人以群分之後,每個人都有很多標籤,根據這些標籤,對人進行圈層的劃分,每一群人在電商平臺上看到商品就不同,不會在一群人的平臺上同出現這兩個產品。”

黃崢表示。“例如一群住在北京東三環的消費者需要的紙品就會比生活在三四線城市的群體高檔一點。”

對於社交電商,去中心化是未來電商最大的機會。

未來,每一個服務內容,都是由一個個體組成的某種機會或者是某一個服務的個體,不管是人還是店。社交電商是由用戶去發起,但每一個用戶都是平等,從這個角度來講,就能夠提供給消費者更多的複雜的消費體驗。

社交電商除了升級消費體驗外,還迎合了現在的社交習慣。

黃崢認為,目前,在阿里系的電商平臺獲得流量的價格越來越高。這就導致在萬達廣場,開個店鋪跟在天貓上開個店鋪的成本差不多,所以馬雲開始講“新零售”,做線下線下融合,做全渠道,做所有的人群的精準畫像的分析。

但另外一個維度去看,在過去3年社交流量的增長是爆發式的,而且人們在微信等各種社交媒體上花的時間比原來是更多的。但這一個部分的商業化其實是非常少的,也就是說,微信可能佔了人們40%的時間,但是在微信上消費可能不到10%,甚至5%都不到,所以未來的社交電商機會會很大。

錯過樓市一夜暴富的瘋狂、淘寶積沙成塔的奇蹟,現在終於迎來了人人都可零成本入行的社交電商時代。

電商的下半場,你準備好了麼?

社交電商,不在使用關鍵詞進行流量分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