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电商,不在使用关键词进行流量分配

原始电商通过关键词进行搜索,关键词是根据需要的产品来区分,对用户很难定位,不管是北京东三环的消费者还是廊坊的消费者,只能了解到是在搜索纸巾。

不仅如此,通过关键词搜索,头部的流量不是被几个大的品牌给拿走,就是被一些特立独行产品占据,那些处在中部的、腰部的商户的就很尴尬,很难被消费者了解认识。

在社交电商上,流量不在用使用关键词进行分配,而是通过社交人群的一些标签来决定。“当人以群分之后,每个人都有很多标签,根据这些标签,对人进行圈层的划分,每一群人在电商平台上看到商品就不同,不会在一群人的平台上同出现这两个产品。”

黄峥表示。“例如一群住在北京东三环的消费者需要的纸品就会比生活在三四线城市的群体高档一点。”

对于社交电商,去中心化是未来电商最大的机会。

未来,每一个服务内容,都是由一个个体组成的某种机会或者是某一个服务的个体,不管是人还是店。社交电商是由用户去发起,但每一个用户都是平等,从这个角度来讲,就能够提供给消费者更多的复杂的消费体验。

社交电商除了升级消费体验外,还迎合了现在的社交习惯。

黄峥认为,目前,在阿里系的电商平台获得流量的价格越来越高。这就导致在万达广场,开个店铺跟在天猫上开个店铺的成本差不多,所以马云开始讲“新零售”,做线下线下融合,做全渠道,做所有的人群的精准画像的分析。

但另外一个维度去看,在过去3年社交流量的增长是爆发式的,而且人们在微信等各种社交媒体上花的时间比原来是更多的。但这一个部分的商业化其实是非常少的,也就是说,微信可能占了人们40%的时间,但是在微信上消费可能不到10%,甚至5%都不到,所以未来的社交电商机会会很大。

错过楼市一夜暴富的疯狂、淘宝积沙成塔的奇迹,现在终于迎来了人人都可零成本入行的社交电商时代。

电商的下半场,你准备好了么?

社交电商,不在使用关键词进行流量分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