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选的路,退还是不退?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当代人的迷茫困局

《长安十二时辰》——身陷“囹圄”的主人公与长安

“自己选的路,当你分不清对错的时候,就记住两个字——不退”。

自己选的路,退还是不退?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当代人的迷茫困局

靖安司都尉张小敬

近日,大型历史悬疑剧《长安十二时辰》大火。剧中主角在做心理抗争时几次出现了上一段中的句子——简短的小句,细细想来,其实藏着主人公该如何走出迷茫、破解无法决断的困境的最终答案,以及这部剧想要给我们的启示意义的核心与关键。

该剧以“唐代反恐24小时”为题材,巨笔描摹了唐朝天宝初年时的市井生活画卷和风云变幻的政坛。主人公李必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有志少年,掌管朝廷“反恐局”——靖安司,而张小敬则是被李必委命在一天之内抓出不法分子的“刑侦大队长”,同时也是一名犯下“十恶之罪”的死囚。

自己选的路,退还是不退?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当代人的迷茫困局

靖安司司丞李必与他的贴身女婢檀棋(从左至右)

随着剧情不断的发展,两位主人公也陷入了各自的迷茫困局——对于李必来说,成为良相襄助君王、庇佑百姓是他一生所求。而眼下,守护百姓还是守护政治理想、顾短暂的眼前还是顾长久的将来以及保护少数人还是保护大多数人的两难抉择和极致矛盾,正是他所要面对和解决的。对于张小敬而言,尽心办案、救百姓于水火就意味着要背弃生死兄弟,要不顾一切、抛却身家性命,还要做好虽背负所有但最终却无人会知晓的觉悟。

自己选的路,退还是不退?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当代人的迷茫困局

上元夜,万民同庆佳节。一场潜伏的阴谋的实施也进行到了最高潮。

不仅两位主角深陷迷茫的囹圄,剧中的许多人物都展现了他们在各自的理想价值观下苦苦纠结和死命抗争的一幕。可以说,剧中偌大的长安城与大唐王朝本身就已经陷入了繁华之下滋生腐败、平静之中涌动暗潮的矛盾与转折之中——长安城与大唐的将来也身处黑暗之中,陷入了前路迷茫的彷徨。

剧里剧外,一样的迷茫与彷徨

这样鸿篇巨制的谜团与困境实际上又何尝不是在影射现实生活、当下时代的人们在追逐理想时面对的迷茫和困境呢?

自己选的路,退还是不退?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当代人的迷茫困局

“迷失的一代”

就像李必,假如实现理想却要先抛却理想,就像张小敬,假如你奔赴的前程没有丝毫期许,就像姚汝能,假如坚守道义会遭来杀身之祸,就像元载,假如奸佞圆滑就能换来高官厚禄……

这样的《长安十二时辰》其实充满了现代叙事内核。在瞬息万变的网络时代,在巨大而无形的压力之下,我们迎来了中国的“迷失的一代”——没有目标、不知方向,甚至陷入错误、堕入犯罪的道路——至少,对当代中国青年来说,迷茫,不是一个生词。

“不退”——坚守本心同时不忘灵活应变

或许,透过屏幕,穿过千年的历史风云,看着《长安十二时辰》里各式各样的小人物、大人物和我们一样,都有属于自己的迷茫和困境,多少是能给我们一些抚慰和启迪的吧!

“自己选的路,当你分不清对错的时候,就记住两个字——不退”,“不退”意味着坚守本心——当张小敬抛却所有、一心为国却为朝廷追杀时,他依旧选择了继续查案、护百姓周全;“不退”还意味着灵活应变、以退为进——当李必被右相钳制、生命危在旦夕之际,他选择在右相谋害他所拥护的太子的证词上签字、留下对他极为重要的贴身女婢檀棋,得以逃脱虎狼之口,来为进一步的转圜赢得机会。

自己选的路,退还是不退?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当代人的迷茫困局

当然,不论剧中如何风起云涌,它仍不能抵我们自己身处的现实的万分之一,在面对人生中的重重迷雾、不知前路在何方之时,“不退”的智慧怎样施展不能依样照搬,但莫忘了坚守初心的同时还要灵活应变、以退为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