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小匕首揭穿年金险真相,一分钟学会后再不会被代理人忽悠

在发表了年金险真相的文章之后,有不少小伙伴私信咨询自己持有或者意向购买年金险的收益问题。

也有同业举砖而来,说是对于收益的计算方式有误。

有讨论才能有进步,毕竟,一般人面对保险投资基本都是懵圈的感觉。

一把小匕首揭穿年金险真相,一分钟学会后再不会被代理人忽悠

我们最长接触的银行理财,基本都是标明了一个具体的投资时长和收益率。

保险年金是用现金价值表说明可领取的额度,看起来并不明确和直观。

比如,拿到的保险彩页上赫然写着“年交X万,XX年后领取100万!”

一把小匕首揭穿年金险真相,一分钟学会后再不会被代理人忽悠

看起来很吸引人,不少消费者就这样毫不犹豫的就入手了。

但是等到合同到期,开开心心的去领钱的时候,发现金额远低于自己的预期。

有太多的条友在悟空问答里面提到过这样的问题。

被忽悠了、被套路了,总归是当时没有理性、科学的判断和认知这笔的投资价值。

一把小匕首揭穿年金险真相,一分钟学会后再不会被代理人忽悠

今天,就和大家手把手排一下保险年金的收益爆雷。

所有保险产品本金是绝对安全、收益是锁定的?NO!

你关注高收益的时候,魔手伸向的是你的本金。

一把小匕首揭穿年金险真相,一分钟学会后再不会被代理人忽悠

高风险和高收益是匹配的,这是资本界不变的定理。当然,做为典型的金融产品的保险也不例外。

比如,美国的商业年金险是其公民的投资首选,包括香港年金在内的年金收益水平都要高于大陆地区,确实能爆大陆的年金险。

因为在这些保险成熟的市场里,年金账户的架构一般是:年金险+分红险+投连险

敲重点!敲重点!敲重点了!

我国的年金险,目前很少有这样的组合形式,就算购买到了高收益的分红险和投连险,也因为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投资运作也存在很大的风险。

其中分红险的收益是不确定的、投连险连本金都不保证的。

一把小匕首揭穿年金险真相,一分钟学会后再不会被代理人忽悠

既然我们锁定这笔投资的目的是养老、教育,所以本金是要绝对有保证的,收益起码是可靠的。

所以建议有这样计划的伙伴,还是踏实的选择的选择:年金险主险或者年金险+万能险的组合

毕竟主险年金险值多少钱是通过现金价值表示的,万能险也有合同载明的保底收益率。

有了本金和收益安全的保障,接下来才能探讨哪家更为合适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区分两个概念:单利和复利。

单利的计算很简单=利息或者收益/本金➗投资年限。

这是很多小伙伴计算收益的方式。但是年金险做为长期投资产品使用单利计算会将收益率放大。

事实上应该用投资年限对(本金+收益)的金额进行开方计算复利

举个例子10万的保险年金,五年后取回12万。

单利:2/10➗5=4%

复利:(2+10)开方5=3.71%

通过这样的计算可以得知,随着投资的时间的增长,单利和复利的差距是非常大的。

简单的说复利是每年将利息参与到次年的投资之中,而单利是始终停留在账上的。

保险年金险因为跨度长,所以收益都是指的复利

一把小匕首揭穿年金险真相,一分钟学会后再不会被代理人忽悠

年金的两种最常见的两种形式教育金、养老金一般都不是整存整取。

投资区间可以是最长10/20年,属于前期定额储存,后期按月/季度/年的定期领取形式,尤其是养老年金,领取的时间和生命等长。

冗长的投资年限和回报年限就造成了,百分号前面小数点之后的几位数,就能影响到巨额的领取金额。

那么,应该怎么科学的计算他的收益呢?

公认的收益计算就是“内部收益率(IRR)”了。

有了这个工具我们就能很简单的计算任何一款年金产品的性价比了,这样才能做到比较简单、明了,才能做到:不看宣传、看收益。

理论不多谈,我们看款年金险的内测情况,找个稍微复杂的年金+万能账户的:

以30岁男性,分10年,每年投资10万为例;

产品从60岁开始按照保额计提养老金,这样在80岁生命终了或者选择全额退保。

测算如下表:

一把小匕首揭穿年金险真相,一分钟学会后再不会被代理人忽悠

值得关注的是,这款养老年金在不附加万能账户的情况下,主险收益已经达到3.9%以上。

附加后收益超过4.4%,客观的讲在目前销售的保险年金类产品还是比较可观的。毕竟,这个收益基本和银行五年期大额存单的水平相近了。

一方面,做银行投资储蓄不可能实现资金的分笔投入;另一方面,年金险最具价值的一点是锁定的长期的投资收益水平,在一片降准降息的热潮之中,能锁定一个相对理想的收益且长期持有的就只有保险年金了。

诚然,也要客观的说一下年金的缺陷所在:

一把小匕首揭穿年金险真相,一分钟学会后再不会被代理人忽悠

低流动性也就锁定了年金险是无风险投资的关键要素。投资区间内,如果发生退保经济损失只能由投保人自行承担。

年金解决的是长远的问题,投资的额度也要考虑整个投资区间内自身的创富能力。

就算年金有很好的保单贷款功能,但是投资起始阶段,年金险的现金价值是很低的,不可能通过保单贷款的形式解决燃眉之急。

什么样的燃眉之急呢?比如说,投资者自身罹患重大疾病,长期或者一定时间内丧失劳动能力,年金险是万万救不了急的,而且无力继续支付年金的保费。

最终只能落地人财两空的尴尬处境。

所以,某些代理人在做年金销售的时候提及:这笔钱既能养老,又能治病。甚至,诱导用年金产品替代健康险类产品其实是存在很大问题的。

就像一台复印机,给它配置上打印、扫描各种功能的之后,原本指望复印的功能却往往最不好使。

一把小匕首揭穿年金险真相,一分钟学会后再不会被代理人忽悠

总之,什么样的险种就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也是奉劝在年金大热的消费者,在投资年金险之前一定要先配置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