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蒙城:貧困知難行 弱肩“擔”父子

四月的鄉村,暖意融融。4月22日,記者在蒙城縣樂土鎮李大寨村大張莊貧困戶苗素英家中看到,不大的院落乾淨整潔,八隻山羊吃草歡暢,幾隻母雞啄食不停,加之不時飄進淡淡的花香,讓皖北的農家更添幾分春意。


安徽蒙城:貧困知難行 弱肩“擔”父子

“每天早上給他擦洗好、喂好飯,就去打掃村裡的環境衛生,多幹點活家裡就能多點收入,日子也會好過很多。”上午十點鐘,苗素英進家便來到床前,看看丈夫是否有啥需要。到2020年,苗素英的丈夫張建明患病臥床已整整二十一年。過去的二十一年裡,守愛如初,從不退卻,家裡家外生活的重擔全落在一個人身上,苗素英用行動詮釋著愛的真情。

安徽蒙城:貧困知難行 弱肩“擔”父子


  1999年春季,丈夫張建明突患重病,從此再也沒有站起來,那一年苗素英剛好40歲、女兒13歲、兒子10歲。面對生活的突然變故,苗素英擦乾眼淚,每天給丈夫翻身按摩、擦洗餵飯,冬暖衣被、夏扇涼風,拉扯孩子、收種莊稼,像陀螺一樣不停地旋轉著。看著妻子日夜操勞,苦惱的張建明不止一次跟苗素英說,“買點藥吧,我死了,你不要伺候我,就能少受很多罪。”苗素英眼含熱淚說:“你活一天我就伺候你一天。你不在了,我就沒有盼頭了。”

然而,生活並沒因為苦難給予苗素英太多眷顧,更大的困難再次降臨。2008年2月,兒子張永超也因患病癱瘓在床。自此,苗素英便開始照顧起家中臥床的兩個病人,用柔弱的雙肩“擔”起父子倆,在艱辛的道路上跋涉前行。張永超在日記中寫到:“母親不到50歲就滿頭的白髮,想到母親的勞累,自己又無能為力,非常的痛苦。如果我有一天還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我將會奉獻一切去愛媽媽。”但是,美好的願望沒能實現,癱瘓在床十一年後,兒子張永超於2019年7月離開了人世,家中僅剩下夫妻倆相依為命。“兒子在時,他能和我說說心裡話。儘管他啥也不能幹,天天能看到他,我也高興。”想到兒子,苗素英淚水漣漣。


安徽蒙城:貧困知難行 弱肩“擔”父子


  兒子的離去,沒有動搖苗素英對愛的堅守。“只要丈夫活著,就會盡力去照顧好他,兩個人的生活也要過出模樣來。”苗素英說,只要有人在,生活的困難只是暫時的,相信日子會越來越好的。2014年,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後,依靠政策扶持、社會幫助、農業生產和日常打零工的收入,苗素英獨自一人撐起家的全部。看著妻子多年的付出,雖然四肢不能動彈,但思路清晰、表達流暢的張建明一直看在眼裡,“這個家多虧了她,沒有她精心的照顧,我怎麼也活不到現在,如有來生我一定會好好報答她。”

  “二十一年不離不棄,獨自撐起多難的家庭,苗素英的這種精神令人敬佩。”樂土鎮黨委委員蔡銳說,在前期幫扶的基礎上,根據苗素英的家庭情況,依據相關政策應幫盡幫,確保其如期脫貧,共同度過生活的難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