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教育子女成才?“立志”就是找到自己的“天命”

各位家長!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本身是一位道家學派的學者,喜歡以天人合一的理論框架來理解和解析問題,看到頭條有此徵文,我也對此類問題有過長期和深入的反思,所以在此發表一下個人的見解,僅供參考!

家庭教育,首先應該明確的就是:“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就好像你要去哪旅遊,首先就要明確目的地,明確了目的地才能買票,採用什麼樣的交通工具,沿途住什麼酒店,沿途和目的地的氣候如何?你針對性的帶一些衣物和用品等等做好預防措施。教育孩子也是一樣,各位家長到底是要孩子教育成一個什麼樣的人?也就是目的地的選擇,這個非常的關鍵,因為沒有這個目的地的選擇,其他的事情就沒辦法進行,最悲催的,如果沒有這個目的地,那他這個孩子的人生就會猶如一片孤舟,遲早都是要沉沒的。

換句話說這個目的地就是孩子的人生志向,所以說做人必須先“立志”,聖賢有云:“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就是做人先要找準方向,之後才是一點一滴,腳踏實地的往這個方向努力奮鬥,才有可能成就一件事。不立志那就是無頭蒼蠅亂撞,一生一事無成!

怎樣教育子女成才?“立志”就是找到自己的“天命”

迷失方向的人生

那麼朋友們就要問了,這個方向得怎麼選呢?要怎麼讓孩子立志呢?首先切記這個志向一定不要是家長以自己的觀念強加給孩子的,就像有些家長從小就給孩子灌輸的思維就是當大官,賺大錢,不許吃虧,看到利益就去爭,去搶,毫不注意培養孩子一個完善的人格,都是蠅營狗苟的那一套,試想一下這樣的孩子就算當了官,賺了錢也都是貪贓枉法,自私自利得來的,後果能好嗎?如果看到這篇文章有這樣的家長,我可以坦白的告訴你,你在害自己的孩子,將來你也必受其苦,人生不能重來,到時候後悔晚矣!孩子小的時候心靈都是很純淨的,如果是這樣孩子都會非常的抗拒和叛逆,因為每個人在內心深處都想活出自己的人生價值,而家長的觀念只是你自己的價值取向,並不等於是孩子的,所以千萬不要強加給他,但是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建立自己的志向!而這個志向一定要是以完善的人格為基礎的,沒有完善的人格什麼志向也是走不遠的。我們來看這個世間的萬物,飛潛動植,花鳥魚獸,森羅萬象,天地就像父母一樣養育著我們,何曾強加過自己的一點意識。

怎樣教育子女成才?“立志”就是找到自己的“天命”

天地生養萬物

只是順其自然的根據各個物種的不同,提供其本期生命足夠的活動空間,陽光、土地、水等必要的資源,輔助其生長和適當的引導,這就是大自然可以生生不息生養萬物的秘密!所謂:“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

要立志就先要發現孩子的“天命”加以引導,這就是老夫子所說的“因材施教”。每個家庭裡的孩子都有其自己的天性,天性稟賦不同,他所要體現的形式就不一樣,也就是每個人出生在這個世間都絕非偶然,都是帶著使命來的,具體體現就是某一方面的天賦和特長,孩子還小自己還不能看清自己的“天命”,那麼家長作為父母就要善於發現,之後加以引導,怎麼樣去“發現孩子的天命呢?”首先父母要給孩子做好榜樣,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孩子才有機會展現自己的天性,在家庭裡父母好比原件,兒女就是複印件,原件出問題,複印件就一定出問題。在一個惡劣的家庭氛圍裡,孩子的天命就會被扼殺掉,沒有了天命的人生,就只能渾渾噩噩的活著,在《易經》中,乾代表天,坤代表地,乾為父,坤為母,一個家庭就是一個小天地,父親就是天,母親就是地,兒女就是天地間的萬物,家庭只有天清地寧,風調雨順,萬物(兒女)才能各自立於天地之間,找準自己的定位,踏實的紮根在父母的懷抱裡,長大成才。而在這種條件下天清地寧,家境和諧,父母自然就可以很清楚的看清自己的兒女是一個什麼材料,是一株花的材料就按栽培花的方法去做,是一棵樹就按栽培樹的方法去做,是花就不要勉強去當樹,是樹也不要勉強去當花,如果強力而為就是違反自然規律,結果就是做不成自己也做不成別人,自然的法則是:“萬物各有特色,每個人都有精彩”,只能借鑑,不能複製,所以作為父母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定要做到適當的引導,可以給孩子多看一些千年傳世的經典《道德經》《易經》《孝經》《中庸》《大學》之類,名人的傳記《曾國藩》《王陽明》等,孩子的天性會在聖人的智慧裡吸收最好的營養,形成完善的人格,時機一到他就會自己找到人生要努力的方向,樹立人生的偶像,到時候父母不用告訴他學,他自己會學,你不用逼著他孝順,他自己就會孝順。因為有了志向和要與之學習的偶像,任何人都不可能庸庸碌碌的活著,也不可能逃避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這樣的人對父母,將來對自己的兒女,對國家,對社會都會是有大擔當的人。

反之現在的家庭教育我看來最缺少的就是立志教育,我說的這個立志是一生為之奮鬥的目標,不是一般人所說的考大學,娶媳婦,一年接多少訂單等滿足自己私慾的事情,這些只能算是階段性的目標,我說的這個立志就好像天上的紫微星,永遠在那不動搖,無論今後人生的遭遇多麼殘酷,遭遇多少的不幸,只要抬頭一看心中的黑暗立即一掃而光,只要這個信念還在,就永遠不會放棄,這才叫做真正的“立志”!

終結來說,這個志向即是起點也是終點,也是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地。一個人要活成什麼樣子,要把自己送往何方?完全取決於自己,取決於自己的“志向”!

周總理十二歲立志:“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同樣十二歲的王陽明立志:“讀書做聖賢”!

毛主席:“身無分文,心憂天下”!

試想偉人之所以成為偉人,聖人之所以成為聖人,他的原因在哪裡?各位家長已經知曉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