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異地商會與行業商會的歷史使命


新形勢下,異地商會與行業商會的歷史使命


傳統意義上的中國十大商幫都是自然經濟條件下形成的,如今在一個全國性市場與全球化市場的融合中已然消亡。近年來新興的商幫該不該死.我個人認為一樣會安樂死!


因為改革開放後各個地方都把發展經濟當作自己的第一要務,經歷了動亂之後人們開始反思,對自己的根、對自己的家鄉、對自己文化傳統的重新發現,又促使我們以地域文化為特徵的老鄉會開始興起。


在復興地域文化、推動當地經濟發展方面,企業家和地方政府達到了高度一致。地方政府需要招商引資、發展經濟,企業家要找到自己的發展地盤,找到一個抱團的理由,新商幫也就自然而然地走上歷史舞臺。


新商幫的建設,對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和推動地域文化的復興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在互聯網時代,在全球化的今天,商幫的未來在哪裡?我們這些以地域文化為背景的各大商幫,如何更好地適應全球化和互聯網時代的挑戰,共同發展。


我們以異地商會為代表的民間商會,實際上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才開始。記憶中當時是因為浙江市場經濟發展得比較好,所以浙江向中央提出希望發展商會。從全國範圍來看,當地的第一家異地商會基本上是浙江溫州人辦的,浙商成為新中國民間商會的開創者。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各個地方的企業家們也開始提出自己的要求,所以現在我們看到了中國民間商會的主流是異地商會,各種各樣凝聚在地域文化旗幟下的異地商會如雨後春筍,魚龍混雜。


但是,在全球化時代,隨著企業的發展,我們更多的是在一個產業鏈和商圈中開展自己的實際經營活動,地域商會發展逐漸感受到一種侷限,而行業商會更具發展潛力。


新形勢下,異地商會與行業商會的歷史使命


現代市場經濟需要企業公民


我們每個進入市場的人,都要面對利益,都要從事利益的交換。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很自然地培養起一種自由合作的意識。


任何一個關注自身利益的人都會感覺到要保護我的利益,我的利益不能說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或者說我的利益是國家的,我的利益是領導的。


我的利益就是我的利益,我的財產是我的,你不能隨意侵犯我。我們籤合同的時候不是用槍桿子逼著你籤,而是在平等的條件下通過談判達成一個共同的意向,才能籤這個合同。


自由之精神,平等之意識,再加上契約精神:我們簽了合同就必須履行合同,如果不履行合同就是違約要承擔責任。


有了契約之後如何保護這個契約.依靠法治,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法律制度,這個契約怎麼保障呢.所以我說,市場經濟帶來的不是老闆發一點財那麼簡單的事情,而是徹底地改變了傳統文化。


第二是平等,沒有平等,任何契約都不可能達成。


第三是契約意識,我們講的誠信,如果沒有契約精神,這個合同是假的,那這個買賣怎麼做的.最後對國家的要求就是建立法治,要用法治,而不是隨著國王意志或者是領導的意志來左右我。於是乎最後延伸到進一步的權力的訴求,就是民主政治,這一系列的東西是一個整體。


市場經濟最核心的精神是自由、平等、契約,市場經濟本身的核心理念有它的內在邏輯的一致性,這種一致性就是在市場經濟之後,必然形成的是多元化的社會,利益分化就需要民主、法治、新聞自由來保證。


普通的市民有生存的需要,業主有業主的權利,老闆有老闆的權利,僱員有僱員的權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權利意識和權利需要。這些東西綜合起來就是我們講的公民意識,公民意識簡單說,就是對自己的權力的關注意識,就是依法地行使自己的權力的意識。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搞了政企分開:過去計劃經濟環境下政企是不分的;有了市場經濟改革這三十多年,除了少數的國企以外,大部分市場上成長起來的企業已經做到了政企分開。


企業家已經有了作為一個資本家的資本意識,他們學會了不依靠權力而依靠市場去經營,懂得了學習管理的手段和技術,懂得了要採用科技的進步來更好提高自己的效率。


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我們已經開始產生了一些基本的權利意識。這種權利意識的增長反應在社會話題上,我們每一個企業要意識到,今天中國的老百姓已經不僅僅追求經濟利益,企業也不能僅僅是一個盈利的工具。它應該成為什麼.這就是我要強調的:人民已經變成了公民,企業也要成為企業公民。


新形勢下,異地商會與行業商會的歷史使命


商會是公民社會的核心力量


企業成為社會建設的重要力量,成為企業公民之後,怎樣才能履行好這份社會責任.


非常重要的一點,要認識到我們中國的發展已經到了新的階段: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非常鮮明地提出兩點,一是市場是決定性的力量,堅定了經濟改革的市場化的方向。二是非常明確地提出了“政社分開”是下一步改革的重要方向,要創新社會管理改革社會管理制度,要大力發展社會組織。


一個是經濟的,一個是社會的。在制度層面,已經深刻地意識到我們必須建立一種和市場經濟、和諧社會配套的制度。


我們有一個強大的政府,有蓬勃發展的市場,但這兩者之間存在很大的斷層,如果沒有一個好的中介,政府就難以很好地統籌市場經濟。如果每個行業都有好的商會組織,就能從中起到中介和橋樑作用。堅決貫徹執行政府的有關法令法規,發達國家商會具有相當商的權威性和決策性,發揮了政府與企業間的橋樑和紐帶作用。新形勢對商會作用的新要求在借鑑國際,商會發展和管理的先進經驗的同時,應結合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現狀和國際形勢,


由於商會有一定的自治權利,好的商會組織還可以實現同行業企業的自律。我們可以通過企業自身的社會組織,就是我們的商會協會,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


在這樣一個政社分開的大環境下,隨著全社會的社會權利意識不斷增加,參與博弈的主體也會越來越多,有時候企業也可能成為弱勢群體,所以企業要通過我們的商會自治和自律。


每個企業怎麼發展則屬於微觀,每一個企業自身的問題,毫無疑問是屬於我們企業的事情,由董事會和經理人來解決問題,誰也不能插手。


我們要通過商會建設,學習從一個單純的以贏利為目的的企業走向一個社會的企業,要學習公益理念,實踐共和精神,進行社會組織的建設,更重要的是成為企業公民,履行社會責任。


公民社會的基礎是市場經濟,我相信市場經濟天然的自由、平等、契約、法治精神,使我們內心裡都有了基本的公民意識。現在,我們面對的問題是喚醒每個人內心裡的公民意識,搭建行使公民權利的平臺。


回過頭來看,市場經濟成長過程中最積極的力量就是民營企業,他們主動參與公民社會的建設,將成為公民社會的核心力量,並且影響到整個社會。


新形勢下,異地商會與行業商會的歷史使命


公民社會是民主政治的基礎和保障


市場經濟必須以獨立的法人企業為主體,和諧社會建設的主體應該是各級各類社會組織,特別是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環境保護、開展慈善公益等與市場經濟密不可分的社會組織的建設。


目前,我們可以看到,現代商會發展的星星之火,已經在中華兩岸四地呈現燎原之勢,成為中國社會組織建設的先鋒力量,和傳承創新中華商業文化的核心平臺。


我們現在思考當下中國的問題在哪裡,每個人從自己的角度會有不同的認識,我的觀點非常簡單,就是我們必須紮紮實實地進行社會建設。如果我們想跳出王朝的循環,跳出革命與暴力的怪圈,那麼我們都必須沉下心來進行社會建設。


商會建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組織建設的重要抓手,民間商會作為一種社會組織,是經濟社會逐漸發育成熟的產物,也已成為建設和諧社會的積極力量,更將為“還權於民”提供有效的組織保障。


落實憲法賦予的公民結社自由權,充分發展各類社會組織,使市場經濟不同的利益主體有效地多元化組織起來,才能真正形成政府、企業與社會的三足鼎立。


商會準確引導企業提升傳統產業,加快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要負責流通企業和市場信息的收集、分析以及發佈,組建行業信息,目的是要建立起全國性的商業信息網絡平臺,以現代化信息為手段,廣泛收集、傳播和加工有關的市場經濟、科技尤其是市場信息,提高企業競爭力。假以時日,市場經濟的盈利性組織——企業與非盈利性的NGO組織,合作共贏經營天下,必將成為推動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力量,和建設現代中國的主要經濟與社會基礎,也將成為建設新中華商業文化的核心動力。(來源:《中國商人》,作者:伍繼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