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你知道嗎?

【點擊關注,所有人都在看的齊家治企修身之道】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你知道嗎?

莊子將人生大智慧,寫進三條魚的故事裡。

莊子三條魚,人生三境界,讀明白了,人也就活通透了。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你知道嗎?

北冥之魚

莊子在《逍遙遊》裡寫的第一條魚,是能變成鳥的魚。

北海有一種魚,名字叫鯤。

鯤,不知有幾千里長,能變成鳥,就叫鵬。

鵬,也大得不得了,也不知有幾千里長。

海面忽然颳起大風,旋轉的氣流直上九萬里。

鯤鵬就在這旋風中一躍而起,展開的翅膀就像從天頂垂到海面的雲。

海上水波相激,浪花飛濺,高達三千里。

就這樣,鯤鵬乘著六月的大風,從北海飛往南海。

可是莊子卻說它不自由,一旦沒有風,就只能從高空墜落。

站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

這樣的自由,靠的是外物。

管子》說:“君子使物,不為物使。”

人一旦被物質所捕獲,必然會失去純粹的自我。

德山禪師本是北方講經說法的大師,後來受人指點,到南方龍潭禪師處參學。

經過長途跋涉,德山禪師終於來到了龍潭。這天夜晚,德山禪師站在龍潭禪師身旁,久久不肯離去。

龍潭禪師說:“時間已經不早了,你怎麼還不回去休息呢?”

德山禪師向門外走了幾步,又轉回身來。說道:“外面實在太黑了,學生初到,不知方向。”

龍潭禪師就點燃了一支蠟燭遞給他,正當德山禪師伸手來接的時候,龍潭禪師一口氣又把蠟燭吹滅了。

德山禪師忽然大悟,立刻跪下身來,向龍潭禪師頂禮,良久不起。

龍潭禪師問道:“現在一片漆黑,你見到了什麼?”

德山禪師回答道:“弟子心光已亮。”

龍潭禪師把蠟燭吹熄,說明了燭光不可依賴,任何事情都不可依賴,一切都要靠自己。

在莊子的智慧中,不滯於物,不為物所累,是人生的第一重境界。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你知道嗎?

江湖之魚

莊子在《大宗師》裡講的第二條魚,叫做江湖之魚。

泉水乾涸,兩條小魚暴露在陸地上。

可憐的魚在絕望之中垂死掙扎。

兩條小魚用盡最後的力氣,用身上僅存的溼氣互相溼潤,勉強維生。

莊子卻說:唉,你們這樣互相熬著,還真不如在那浩瀚的江河湖泊之中,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誰也不認識誰,誰也不用搭理誰、幫助誰啊!

所以,莊子認為: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

天命無常,人如風絮。不知道哪一天你的水就乾涸了,和你相伴的人總有一天會離場。

人與人都是相伴而行的旅者,只有自己才能走完全程。

要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不要成為別人的附庸。

人皆喜見發達的人,誰會樂見潦倒的人?

你得意風光的時候,從來都不缺朋友。

等到你落魄了,親朋好友都看不起你,看你笑話的人多,願意幫你的人少。

這就是現實,就別指望誰“雪中送炭”了,應該明白:一切靠自己。

人的一生,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尤其是在人生低谷時,永遠都別去指望別人,因為希望有多少,失望就會有多少!

自助者天助。一個人只要相信並充分依靠自己的力量,自立自強,便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依賴別人,我們便處處受制於人,時時看人臉色,最終貽誤最佳時機,功敗垂成,令人扼腕。

一個通透的人,身處人生低谷時,不抱怨,不卑不亢,默默地努力,靜靜地堅持,最終會成就自己。

人生有變數,世事總無常。在這個世界上,別太依賴任何人,因為當你在黑暗中掙扎時,連你的影子都會離開你。

所以,在莊子的智慧中,不亂於人,不依賴別人,是人生的第二重境界。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你知道嗎?

濠水之魚

莊子在《秋水》說的第三條魚,是濠水之魚。

有一天,莊子和惠子路過濠水的橋上。

莊子說:你看那水中的魚,從從容容地游來游去,這就是魚的快樂啊!

站在旁邊的惠子卻不同意,他說:你又不是魚,哪裡知道魚快不快樂?

莊子說:你又不是我,哪裡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

惠子說:我不是你,當然不可能知道你;你不是魚,當然不會不知道魚。這不就都講通了嘛!

莊子說:不對!你知道我知道魚的快樂。你開始就問我哪裡知道魚的快樂,現在告訴你,我就是在這裡,在這橋上和水裡知道的。

其實,莊子說魚之樂,不過是因為當時他自己快樂,這才覺得那些魚兒也很快樂;自己很悠閒,便認為魚也悠閒。實際上魚是什麼感覺,還真沒人知道。

顯然,莊子這是詭辯,但莊子的強詞奪理,卻表明了他的態度。

什麼態度?

我的人生與你無關。

是這樣嗎?

是。

實際上,莊子未必不知道自己是詭辯,也未必真知道魚是否快樂。不過因為當時他自己很快樂。

這就叫“移情”,是一種審美的態度。有此態度,則萬物無不有靈,也無不有情,還無不有趣。

所以莊子要強詞奪理。他其實也是在表明態度:人活著,要開心。開心就好。

為什麼開心,別問!

要問,也問你自己。

對!我行我素。

因此,莊子妻子去世,當惠子前來弔喪時,便看見莊子正以一種傲慢的姿勢坐在那裡,敲打著瓦罐唱歌。

這似乎太不像話。

於是惠子說:人家跟了你一輩子,給你生兒育女,現在不幸去世。你不哭已是不近人情,居然還要唱歌!這不是太過分了嗎?

莊子說:不是這樣的呀!她剛去世時,我又何嘗不悲痛。只是想到一個人的生命,從無到有,又從生到死。這生老病死,不就像春夏秋冬一樣嗎?

現在,她安安靜靜地躺在天地之間,踏踏實實地睡著了,我卻在這裡鬼哭狼嚎,豈非太不懂得生命的真諦?

這可真是看透了死亡。

看透了死亡,也就看透了人生。

人最大的悲哀就是:你明明與眾不同,卻總希望和別人一樣。好的快樂從來都是自己的,不是別人眼裡的。

與其絞盡腦汁去想著活成別人喜歡的樣子,倒不如努力去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在莊子的智慧中,人生的第三重境界就是:不困於心,我的人生與你無關。

活得通透舒服的人,都讀懂莊子的三重人生智慧:不滯於物,不亂於人,不困於心。

應該怎樣,就表現怎樣的心,既不矯揉造作,又不虛偽處世,完全是一種真實自我的流露,在這種真我裡,心自然解脫自在了。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你知道嗎?

【收藏點贊,每天帶給您更有價值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