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好一江碧水”两周年,从数据看水质明显提升

“守护好一江碧水”两周年,从数据看水质明显提升

2020 年 4 月的长江,春和景明,在岳阳市君山华龙码头,记者观察到望远镜另一头,是时常能见到的数只白鹭,岸边草木繁盛。

2018 年 4 月 25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岳阳,考察了位于长江沿岸的岳阳市君山华龙码头等地,作出了 " 守护好一江碧水 " 重要指示。

"2019 年,长江干流湖南段 163 公里水质总体为优,天子一号、君山长江取水口、城陵矶、陆城等 4 个断面水质均从 2017 年的Ⅲ类提升到Ⅱ类。洞庭湖湖体 11 个考核断面除总磷外,其他考评指标均达到Ⅲ类,总磷浓度为 0.066 毫克 / 升,比 2017 年下降 9.6%。"4 月 23 日下午,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 " 守护好一江碧水 " 专题新闻发布会,厅长邓立佳用了一系列监测数据,来直观地说明了近几年湖南省水环境质量的变化。

成就

生态修复非一日之功,两年来,湖南的水质哪些方面取得了成就?水环境质量整体改善情况如何?

发布会上,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邓立佳表示,两年来,湖南省生态环境系统持续推进 " 一江一湖四水 " 系统联治,强力抓好长江经济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提升全省水环境质量。

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水环境质量改善情况主要凸显在三个方面。

地表水水质总体为优:2019 年,全省 60 个 " 水十条 " 国家考核评价断面中,水质优良率 91.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16.7 个百分点,比 2017 年上升 3.4 个百分点,其中大通湖脱离了劣 V 类水质。我省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排名全国第 11 位,其中,湘西自治州、永州市、张家界市在地级城市考核排名中位列全国前 30 位。345 个省控考核评价断面中,水质优良率为 95.4%,比 2017 年上升 1.8 个百分点。

" 一江一湖四水 " 水质整体改善:2019 年,长江干流湖南段 163 公里水质总体为优。湘、资、沅、澧四水水质总体为优,其中,湘江流域Ⅰ - Ⅲ类水质断面占比 98.7%,同比 2017 年上升 0.7 个百分点,干流 39 个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Ⅱ类水质。资江、沅江和澧水流域Ⅰ - Ⅲ类水质断面占比均为 100%。其中资江Ⅰ - Ⅲ类水质断面比 2017 年上升 2.5 个百分点,干流 25 个断面有 24 个达到或优于Ⅱ类水质;沅江流域Ⅲ类及以上水质断面比 2017 年上升 1.3 个百分点,干流 23 个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Ⅱ类水质;澧水流域干流 17 个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Ⅱ类水质。

饮用水水源水质有效提升:2019 年,全省 29 个地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有 28 个达标,达标率为 96.6%,比 2017 年提高 3.5 个百分点,其中,锑浓度长期超标的益阳资江龙山港饮用水源地实现达标。全省 132 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 97.7%,同比 2017 年提高 2.1 个百分点。

邓立佳表示,截至目前,2018 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的 18 个问题已销号 15 个,剩余 3 个将于 2020 年底前全部整改到位。

三年行动计划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湖南省政府于 2017 年底正式发布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 ( 2018 — 2020 年 ) ,这项工作目前的进展如何?

邓立佳在发布会上介绍,当下,累计拆除矮围网围 472 处,清理杨树 22.88 万亩,扩大湿地面积 1250.8 公顷,完成湿地修复面积 26.91 万亩,大通湖也已连续 18 个月退出劣 V 类。

推动制定《洞庭湖保护条例》,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全覆盖,全面推动流域生态补偿、联合执法等机制,开展洞庭湖总磷来源分析与对策研究,对于突出污染进行整治。目前,湖区 37 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完成提标改造工作,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 136 座,关停退出或易地搬迁规模养殖场 8827 家,畜禽养殖场配套粪污处理设施建成率达到 94.5%。加快推进化工污染整治,在 33 个重点行业落实排污许可制度,33 处省级及以上园区全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全面完成 3193 艘 " 僵尸船 " 清理整治。

据统计,洞庭湖湿地面积达 935.55 万亩,保护率达 76% 以上,越冬候鸟达到 24.7 万只。同时,2019 年,洞庭湖水质由 2015 年的 V 类改善为 IV 类,除总磷外,其他考评指标均达到 III 类,湖体总磷由 2015 年的 0.112 毫克 / 升持续下降为 2019 年的 0.066 毫克 / 升(下降 41%)。下一步工作将围绕 " 改善水质、修复生态、人水和谐 " 的目标,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 重点抓好不达标水体、园区工业废水、城乡生活污水、畜禽水产养殖粪污尾水治理、黑臭水体治理等工作,不断推进工业、农业清洁生产和湿地生态修复,不断巩固、拓展和提升洞庭湖生态环境整治成效,为 " 守护好一江碧水 " 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潇湘晨报记者易思含 通讯员葛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