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200万治疗费,如"鸡肋"般的重疾险,区区30万能有什么用

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杨修

最近在网上上看到一个问题,让我颇有感触。


有人在网上提问说,有1000万存款每年吃利息,不敢拿去投资怕失败。我的建议中提到,如果生病可能上百万就没了,可以拿出一点钱规划家庭保障。然后就开始有人diss我了。认为有1000万,根本不需要买保险。


面对200万治疗费,如


我想说,没生过病的人,无法想象看病有多费钱;

生过病的普通人,无法想象有钱人看病跟没钱人看病差距有多大。

用一句俗话概括,"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感冒发烧自己去诊所拿药,可能十几块钱搞定!如果去医院挂普通号问诊,可能几十百把块搞定!如果挂专家号,可能就需要几百上千块!根据严重程度不同,费用上千上万也是有的。仅仅给你看病的人不同,就可能导致你的医疗费相差数十倍。


再拿现在的新冠肺炎治疗来说,虽然治疗费国家全包了,但是看看账单也无妨。轻症患者治疗费并不高,也就是1万元左右。但是如果是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费就可能高达上百万。


面对200万治疗费,如


而导致危重患者费用上百倍增长的原因,包括ECMO(人工肺)、ICU等等。


这又让我想起最近在热播剧《安家》中看到的一幕。爷叔好朋友的儿子患了急性白血病,治疗费需要200万。


面对200万治疗费,如


坦白说,我看到这里觉得挺惊讶的,这病需要200万?有点夸张了吧!


于是我上网查了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治疗费用从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化疗和骨髓移植的费用就不同。同样是骨髓移植,配型是否顺利,费用也不同。普通病房跟VIP病房费用又不同。医院不同,费用更不同。假如你要去国外治病,那费用可以是无上限。


说白了,看病花多少钱不是我们说了算,也不是医生说了算,医疗成本摆在那里,物价摆在那里,你说该怎么办?有一点是你可以选择的,那就是"治或不治"。


面对200万治疗费,如


网友说了,人家可以买社保,可以报60%/80%的费用,怕什么?没错,社保绝对是基础保障神器。但是也就是基础保障而已。


居民医保每年医疗费上限10来万,职工医保上限三四十万(不同地区,标准不同),而且60%/80%的报销比例是针对可报费用的,并不是什么费用都能报。如果真的靠社保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哪还有那么多看不起病的新闻报道呢?


说到这里,我要diss一下重疾险这个"鸡肋"。


上面也看到,有的大病一不小心就是几十万上百万,很多人区区二三十万(更有甚者只有几万块)的重疾保额,虽然不是杯水车薪,但也是远远不够的。


就拿上文说的200万医疗费用来说吧,假如孩子买了重疾险,保额50万,对很多家庭来说已经不算少了。但是剩下的150万该怎么办。


这50万保额的重疾险你说没用吗?不是,还是有50万呀,相当于有些家庭10年的收入。但你说有用吧?好像也不是,凑不够钱也起不了多大作用。这时候感觉,重疾险就如同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面对200万治疗费,如


其实,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说,是很喜欢销售重疾险的。因为重疾险是一种确定给付的险种,买了50万,就是50万,保险公司就可以按照固定的50万的赔付风险来设计保费。


老百姓喜欢买重疾险,也是因为重疾险的提前给付。看病不用自己掏钱,拿了保险金想怎么治就怎么治,不限制你怎么花这笔钱。包括自费药、进口药、营养品、康复费等都能用。不高兴了,不治了,出去周游世界,享受最后的人生,也随你。不像医保,这不能报,那不能报的。


但是,随着保险市场的发展,重疾险的瓶颈也越来越明显。保险公司也陷入了不断扩充重疾病种的死循环中。但有一个根本性的矛盾,重疾险始终无法解决,那就是高医疗费和低保额之间的矛盾。


大部分买了重疾险的朋友,保额都低于30万。

根据保险公司的理赔数据,重疾险件均理赔额度仅10万左右。你说这区区10万块,怎么可能解决大病医疗费!


当然,你可以增加保额,但是每年好几万的保费又有几个家庭能够承担。


所以,咱们现在购买保险的思路也得换一换。


面对200万治疗费,如


解决看病费用,不能靠"鸡肋"的重疾险。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百万医疗险才是首选。


每年几百块的保费,就可以报销300万—600万的医疗费用,虽然有1万元的免赔额,但是大病通常是0免赔的(具体产品有所不同)。从这点也可以看出,百万医疗险的定位,不是为常规小额医疗,而是为大额医疗而生!


百万医疗险不仅额度高,保费低,报销范围也比较广,不限制社保用药,自费药、进口药都可以报销。


那么重疾险呢?是否应该功成身退了呢?


No!No!No!别误会!


面对200万治疗费,如


其实大病之所以可怕,不仅仅在于高昂的医疗费,还在于治疗后的费用。比如身体差了,工作收入可能因此而下降,影响生活品质。比如很多大病需要长期服药,并且定期做康复治疗。还有,某些疾病可能需要请长期护工。这些非住院费用,绝大部分无法通过医保和百万医疗险进行报销。


还有,虽然百万医疗险的报销范围已经很广,但是也不是什么费用都能报,比如只能报销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普通部的费用,器官移植手术中的器官本身和获取器官的费用无法报销,院外购药无法报销(某些产品可以报销)等等。这些无法报销的项目和费用,也只能通过重疾险来补偿。


所以,虽然重疾险用来解决医疗费很鸡肋,但是用来补偿"治疗后活下去"的费用还是一把好手。


介于重疾险功能的变化,其保额也就不需要买那么高了。能够对大病后3—5年的生活提供经济补偿,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就足够了。


这里再补充说一下百万医疗险的续保。到目前为止,医疗险续保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问题,而且新版《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对健康保险规则的变化,对于医疗险续保有明显的积极作用。此前就有媒体报道,有保险公司突破行业极限,推出了可保证续保15年的医疗险。虽然最后,因为费率设计饱受争议而不得不夭折,但是这也算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大家对于续保的问题,大可不必过于敏感。


保险不是穷人的专属,但看不起病绝对是穷人的无奈。如果重疾险的保费太过高昂,那么百万医疗险绝对是大众的必备。它的保费,也不过就是让你一年少吃一顿火锅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