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20年對我影響最大的26本書

個人成長類


1、《暗時間》 劉未鵬


大學期間閱讀的,剛看到名字以為是物理學相關的,翻開發現講時間管理與個人成長的,是一篇篇的博客組成的,跟《黑客與畫家》差不多,沒有後者影響力大,但在我對時間沒概念的時候幫助我理解了時間,更重要的啟發是一個“暗”字,幾乎所有現象背後都暗藏“玄機”,所有我們熟知的“語言”都侷限了事實或真相,真正的世界需要我們用心感知


2、《相約星期二》米奇 阿爾博姆


大二有段時間比較抑鬱,思考了一段生死,當時看了《追尋生命的意義》《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少有人走的路》,還在西安找了一天的天主教堂,一直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才豁然一些,倒不是因為這本書講了多好的道理,而是這種臨場感,就是臨死之前的感覺,我代入感比較強,慢慢體會到了面臨死亡的那種超然,這種超然豁達的人生態度我在林語堂的

《蘇東坡傳》裡體會到很多次,後來也是靠蘇東坡的精神支撐著我慢慢變得開朗起來。書很薄,講得東西很有限,在心態或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看看。


3、《次第花開》希阿榮博堪布


今天早上還在看,昨天晚上被湖北官場的荒誕鬧劇點燃了道德衝動,寫了一篇文章,後來刪了,早上反思的時候想起來有人跟我講,一個人有神性的一面和動物性的一面,我們要通過對心的覺察更多地處於富有神性的一面,不要過多受限於情緒、本能等,這本書在父親去世後,給了我很多幫助,今天早上在微信讀書上再讀,還是能感覺到一種從容、釋然的大智慧,普通人一生可能都跳不出“我執”狀態,但時不時地能“出離”,或者通過科學的心理學、人類學學習,能客觀認識到佛家所講的“無常”“無我”“因果”“菩提心”有其科學性的一面,跳出當下、跳出自我、跳出時代、跳出物種的去觀察體悟周遭的世界,可能才能逐漸意識到“我”是一種怎樣的存在,世界的全貌是怎麼回事。


4、《我的精神家園》 王小波


我是看了一些別人紀念王小波的報道才認識這個人的,但我只看了他的《黃金時代》,可能當時過於幼稚體會不出他的文字有多好,但這本《我的精神家園》和《沉默的大多數》確實能讀懂一部分,也覺得很酷,最大的啟發是那篇“我的師承”,當時就感覺,閱讀能給到人最大的能量可能就是讓你欣賞的那些人住進你心裡,甚至能變成你的一部分,重新解釋你所看到的世界,後來為了提升我的思考水平,我把達爾文、德魯克、喬布斯、青年毛澤東的頭像貼在了辦公室牆上,希望每天被他們凝視著做事,希望能讓他們的部分思想變成我思考的本能,現在我在臥室對面的一面牆上裝上了書架,每天看著這些書睡覺,希望我睡著的時候,這些書能悄悄地跟我潛意識連接,我只是一個普通的閱讀者,寫作者,談不上師承,但也希望通過研讀一些人的系列書籍,能讓這些先賢時不時地在我思想裡坐坐,跟我聊聊天。


其他:《金字塔原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幹法》《活法》《人類群星閃耀時》《中國哲學簡史》《昨日的世界》《少年維特之煩惱》《在細雨中的吶喊》《八十年代訪談錄》《歲月與性情》《妞妞》《皮囊》《禪者的初心》《培根論人生》《禪與摩托車維修的藝術》。


歷史類


我買了唐德剛、吳晗、許倬雲、黃仁宇、錢穆所有能買到的書,都分別只看過一兩本,還沒開始看,還買了哈佛中國史、劍橋中國史當做檢索資料用,買了易中天早期的一些書,如《品人錄》《品三國》《讀城記》《中國的男人和女人》《閒話中國人》《大話方言》等,都是一個高中同學推薦的,天生對歷史書沒有抵抗力,我甚至覺得真實的世界全部都可以從歷史書中體會到,當下這個時代只不過是過往歷史的某種再現

,歷史書讀得越雜越多,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會越客觀, 不會輕易被某個“主義”某種“價值觀”左或右的立場所矇蔽,但歷史給到一個人的可能遠不止於此,如果一個人通讀了很多歷史,讓過往很多歷史事件歷史經驗流淌在自己的血液裡,那他應該多智慧,多從容,我很羨慕讀歷史讀得多的人,我自己也希望將來能不被生活所累,有幾十年的時間專門來閱讀各類歷史。


5、《第三帝國的興亡》


摘錄當時自己寫的豆瓣書評原話:“國慶節那會一直在看,我們眼中所有的歷史事件都不是孤立的,跟民族性格、地緣政治、歷史趨勢、工業革新等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希特勒只是集中折射出很多而已,這本書算不得正史,屬於作者個人對這段歷史的解讀,很多史料都非常新,但一些觀點不一定經得起推敲。歷史就是這樣,足夠長的時間才能讓它得以沉澱,越遠越清晰”


6、《全球通史》


也是一個在北京度過的國慶閱讀的,當時已經看不上“房龍”的文字了,之前看過一戰歷史,二戰歷史,看過《奧德賽》《荷馬史詩》《西方哲學史》,看過凱撒、亞歷山大、拿破崙的傳記,但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才把很多東西串聯在一塊,歷史角度、地理角度、技術角度、政治角度、戰爭角度等等,一年前聽王東嶽老師的混沌課程,才重新體會到這種將你所學的所有歷史地理哲學文學等知識串聯到一起的感覺。


7、《天朝的崩潰》


這本書跟《八十年代訪談錄》《中國農民調查》《細雨中的吶喊》等,是一個時期看的,算是反洗腦的一個過程,真正的歷史不是任何人寫的任何一本書裡的歷史,而是很多學者所寫的同一段歷史,你通過自己的比較選擇你所相信的歷史,歷史永遠只活在人的心中,我們任何時候都沒辦法還原,但這一類的書有一個好處就是為你提供

更多元化的視角來理解歷史,而非官方所述的已被閹割過的歷史。鴉片戰爭也好,晚清洋務運動也好,都不只是官方歷史教材裡描述得那麼單一,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也並非各種立場的人所描述的那麼好或那麼壞,他們是生存在那個時代的物種,他們沒辦法按照當時西方的價值觀更沒辦法按照現在我們所理解的世界觀來看待當時的中國處境,清朝的皇帝們也一樣,有些人生來就是一種悲劇,這不是自我能選擇的。


8、《鄧小平時代》


即便被閹割過,這本書也向我們交代了一個不一樣的鄧公,一個國策釋放四十年的政治經濟社會紅利,一次南巡改變一個國家乃至全球政治格局的走向,一個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由內而外的偉大轉折在他的設計下完成,他的很多話都能穿透時代,也為數代人賦能,很幸運生活在當下這個時代。


9、《明朝那些事兒》


疫情困住了一些原本沒有讀書習慣的人,我經常推薦這本書作為入門,我覺得閱讀習慣遠比看什麼書更重要,畢竟習慣是關乎一輩子的事。


其他《南渡北歸》《中國現代小說史》《文學回憶錄》《德國通史》《中國近代史》(蔣廷黻)《中國通史》(呂思勉)《菊與刀》


管理經濟類


10、《第五項修煉》


管理啟蒙書,每次閱讀腦袋都會爆炸,目標與現實之間的創造性張力,追根溯源的系統思考,共創式學習,管理場景和人生場景下對自我的超越等,印象深刻。所有管理者都應該閱讀數十遍的書,也是我打算接下來做企業內部讀書會業務主講的書。


11、《管理的實踐》


未來半年會主要閱讀德魯克的書,後半生的希望就是這個人的思想能住進我的身體裡,這本書也是大學管理學教授推薦的一本書,經歷了近幾年的創業、管理、諮詢生涯後,越發珍惜的一本書,能讓這個社會正常運轉是德魯克發明“管理”這門學科的初心,但管理是一門實踐,是一種博雅藝術,是靠成果來評價的,而非邏輯或者科學,也是他老人家的忠告,在現在的我看來,每一個領域都需要多元學科知識,需要跨學科的融會貫通的思維方式,才能處理好自己的事業或者選擇,管理只不過是推動整個社會進步最重要的經濟工具之一,當下這個社會所遇到的絕大多數難題也依賴商業化的手段來解決,所以管理、經濟學會長期成為主流的顯學。發明這門學科的先生就是躲不開的管理導師。


12、《旁觀者》


初讀德魯克著作功利心很強,只想找到有利於拿到結果的工具或者原理,讀完德魯克的生平才發現,他把自己當做一個社會生態學家,他要對抗的是戰爭,是一個不能正常運轉的社會,遭遇了一戰目睹了二戰之後,他要從社會學當中尋求世界和平、尋求社會正常運轉的一種社會組織形態,最終才發現了管理這門學科,並給出了各種見解,這本書是他個人的半自傳體著作,他摘取了對自己影響深刻的一些人和事,卻因這些人和事塑造出了一代管理大師,這是我們的幸運。


13、《大道至簡-講給EMBA的經濟學》


我個人的經濟學啟蒙書,陳淮老師把自己的講義變成一本書,解讀了經濟學,也解讀了中國經濟構成,屬於幫我炸開了一個全新世界的經濟解讀讀物,受馮衛東老師影響,我接下來想學習張五常的經濟學,用經濟學原理解釋的品牌、產品、渠道、戰略、組織、文化,才是真正的管理常識。


14、《顧客為什麼購買》


這本書是我顧客思維的啟蒙書,我之前絕大多數思考都是單一的線性的思考,從沒有結合一個產品從設計、生產、渠道、傳播、接觸、比較、交易、評價等系統地瞭解價值交互過程,這本書從顧客角度出發來觀察超市動線、貨架、陳列、標籤等,讓我對銷售過程的理解豁然開朗,也因為這本書,最早接觸了產品經理思維,由產品經理思維接觸《精益創業》,由《精益創業》接觸《創新與企業家精神》,然後從經濟學、社會學、人類學角度理解一家企業。


其他 《德魯克全集》《德魯克和我》《失落的管理藝術》《精益創業》《從0到1》《黑客與畫家》《發現商業模式》《從優秀到卓越》等


社科類


15、《態度改變與社會影響》


我也不知道當時為什麼要看這本晦澀難懂的書,最後還硬著頭皮看完了,但閱讀過程經歷了無數次顱內高潮,原來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影響是這樣的,原來一群人或一個社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這樣發生的,原來宗教、家長、領導是通過這樣那樣的一些方式影響了教徒、孩子和下屬,這本書幫我解惑了很多現象,也教會了我學會管理外在的影響,通過拒絕和放棄,以及選擇聚焦更為正向的精神載體來保護內心的正念、純真、真誠,來杜絕能量上的消耗與浪費。


16、《社會性動物》


我和另一個朋友同時閱讀,邊讀邊交流的一本同樣晦澀難懂的書,給我最大的啟發是讓我從動物的角度理解人類的各種行為,炸開了我認識世界、認識自己的另一個通道。


17、《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大學時期第一次閱讀,才發現原來古希臘到古羅馬,從中世紀、文藝復興到啟蒙運動,從工業革命到市場經濟,從拿破崙法典到美國獨立戰爭,都有著一條鮮活的西方人世界觀演化線索,上帝獎賞創造財富的人,能給一幫人這麼大的動力,第一次體會到宗教在西方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角色,以及對歷史進程的推動。之前瞭解的西方歷史太單一了。


18、《落腳城市》


北漂時期在單向街買的一本書,當時還以所在公司科寶博洛尼的安裝工人視角寫了一篇博客,描述了中國這場人口大遷徙,也第一次理解了工業革命背景下城市化運動的大邏輯,第一次知道城市經濟學,第一次知道貧民窟積極正向的作用,第一次感受到人口大遷徙為城市注入的活力與動力。


19、20《文字小講》《說文解字》


受歐風美雨的陶冶久了,有時候會恍然發現,自己身體裡流著的是中國人的血液,從象形文字中就能體悟中國祖先的思考方式,第一次意識到原來漢字是從畫變過來的,本質上是畫而不是語言符號,不像阿拉伯或拉丁字母,是抽象出的符號。也漸漸發現身為中國人的驕傲,我們可以不喜歡當下這個社會中的種種不合理的制度,但我們始終是存活了五千年沒中斷的文化載體,在中國重新成為真正的天下大國之後,中國傳統文化中應該能湧現出對當下及未來世界有所貢獻的基因。


21、《技術的本質》


一個投資人推薦的,沒想到可以從技術角度理解人類歷史的發展歷程,更沒想到,從技術利用了人類成就了自己這個角度來理解技術發展歷史,是多麼有趣的一件事,做產品的人最應該讀的一本書,技術或者產品一直在持續召喚能成就它的人, 誰能真正傾聽技術的聲音、傾聽產品的聲音,誰就能被技術或產品選中。


其他《自卑與超越》《晚學盲言》《知道分子》《鄉土中國》《生育制度》


傳記類


21、《蘇東坡傳》


第一本明確影響我人生態度的傳記,高中時期,父母長期不在身邊,性格內向,孤苦中胡思亂想,在蘇東坡人生軌跡裡被他豁達、豪爽的樂觀態度所喚醒,我相信精神的力量,相信理念或信仰的力量,最早就發端於這本書和《胡適傳論》,人的肉體只是一個管道,人的情緒只是動物本能,人生永遠都是無常狀態,生命也原本就沒有意義,需要我們用積極達觀的態度去賦予有趣的意義。


22、《張居正大傳》朱東潤


高中時期受啟蒙思想影響,大學時期受改革思想影響,張居正作為改革家的形象一直深刻印在心裡,政治總是讓男人興奮,張居正大傳和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等,也沒少讓我這種小讀者興奮,有幸作為旁觀者和讀者,體會歷代的改革與革命,很滿足了。


23、《曾國藩》唐浩明


曾國藩的日課12條與稻盛和夫的六項精進都是反思者自律者最喜歡的信條,我看唐浩明的曾國藩,很大程度上只是對他為人處世的原則有興趣,就跟閱讀達里奧的《原則》一樣,希望故事裡的曾國藩能給我更多自律方面的影響。


24、《王陽明大傳》岡田武彥


岡田武彥寫的是目前最好的,度陰山的我沒看過,據說不好看,但所有的傳記都是一個連接入口,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因此認識王陽明,瞭解心學,最終能利用心學幫助自己,至今我沒辦法清晰的解釋“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外無物”,但王陽明一生就是成聖之路、得道之路、知行合一之路、致良知之路的寫照,一個人一生可能都無法達到“此心光明”的境界,但當我們知道了有這樣一種境界,我們的行為可能就變得不一樣了。


25、《蔣經國傳》


我對蔣經國的好奇源自於他臨死前的選擇,我想了解一下這樣一個政治家是怎樣被塑造出來的。


26、《喬布斯傳》


我買得很早,前不久才看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個產品要麼完美,要麼就是狗屎,這是喬布斯做幾乎任何選擇時的價值標準,選人,做產品都是這樣,只選天才,狗屎會趕走天才,只做完美的產品,有任何瑕疵的都是狗屎,這樣的產品經理才能創造出流行最廣、影響最深的產品,也才能真正讓一個產品深刻地嵌入到整個人類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中。


其他《毛澤東傳》《拿破崙傳》《民國政治人物》《李鴻章傳》《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王安石傳》《武則天傳》《劉邦別傳》《民國三大校長》《胡適雜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