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誇他是清官,劉伯溫卻說:\"此人留不得\",這個人是誰?

在元朝末年,各路農民起義軍紛紛揭竿而起。元順帝在進行了幾次武力鎮壓後,發現效果並不好,因此聽取他人建議,想要招安各地起義軍。於是在至正二十六年,元順帝挑選出幾人去各地招安各路義軍,其中就有張昶,他是元朝的戶部尚書。正因為這次招安計劃才把他和朱元璋聯繫到了一起。


朱元璋誇他是清官,劉伯溫卻說:\

張昶首先帶著使團去見浙東義軍的領袖方國珍,但是無論怎樣勸說,方國珍都不願意被招安。於是,張昶就去見了朱元璋。由於當時戰爭四起,想要安全到達目的地是很不容易的。張昶想了這麼一個辦法,將使團中的人都假扮為出殯的隊伍,就這樣一路安全來到了朱元璋所在的地方金陵。朱元璋聽說他竟然是抬著棺材來的,而且之前也聽說過這個人很有才能,就想要把他就在身邊,跟自己一起打江山。於是,朱元璋就軟硬兼施,非要讓張昶跟著自己,死活不放人離開。張昶一看,招安不成,自己還被朱元璋威逼,沒有辦法,就留在了朱元璋的隊伍裡了。朱元璋授予他參知政事一職,後來,還讓他主修《大明律》。

朱元璋誇他是清官,劉伯溫卻說:\

不過張昶卻有一個奇怪的習慣,就是老穿舊衣服,身上都是補丁。朱元璋獎賞他金銀綢緞,他都不接受,這讓朱元璋很喜歡他,認為他是一個清官。但是劉伯溫就感覺張昶內心根本不忠誠於朱元璋,認為他肯定有反意。可當時朱元璋很是信任張昶,還認為劉伯溫是在嫉妒有才能的人,根本不理會劉伯溫的話。

朱元璋誇他是清官,劉伯溫卻說:\

其實劉伯溫的想法是正確的,張昶對元朝忠心耿耿,根本不願意為朱元璋效力,留在朱元璋身邊只是形勢所迫。他不穿新衣,不願接受賞賜,也就是忠於元朝的表現。《元通鑑》中還記載著他"心不忘北歸"。既然回不去,他就暗中給朱元璋搗亂,他給朱元璋上書說,大局已定,剩下的就交給將軍們吧,您應該及時享樂。他在自己提的建議中,總是提出一些會讓朱元璋失去民心的辦法。

朱元璋誇他是清官,劉伯溫卻說:\

一直憂心忡忡的張昶終於病倒了,他的"好友"楊憲來看望他時,看到桌上有份家書,就把這份信偷偷帶走交給了朱元璋。這份信竟然是張昶利用自己的職務,悄悄放走了抓來的元朝戰俘,還想讓這些戰俘向元朝報告朱元璋的軍情。朱元璋看到後,十分憤怒,於是馬上拘捕了張昶。張昶在被審訊時,寫了八個字,"身在江南,心思塞北",並且讓轉交給朱元璋。朱元璋看到,更加憤怒了,想到自己竟然被愚弄了這麼久,於是讓人將他的骨頭打碎,扔到河裡。

朱元璋誇他是清官,劉伯溫卻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