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茨威格和希特勒之间——布达佩斯大饭店与昨日的世界

远处的悲剧是近处的喜剧,也可以说,近处的喜剧,是远处的悲剧。

《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故事,要从一位无名作家说起,为了专心创作,他来到了名为“布达佩斯”的饭店,在这里,作家遇见了饭店的主人穆斯塔法(zero)。他邀请作家共进晚餐,席间,向作家讲述了这座饱经风雨的大饭店的前世今生。

饭店曾经的大堂经理古斯塔夫,是一个注重仪态、喜爱诗歌、仪表堂堂的中年绅士,深受到饭店度假的老年缺爱女富豪的喜爱。古斯塔夫深谙此道,并乐于奉献自己的甜言蜜语和身体。而小门童zero是他门下的学徒。

在茨威格和希特勒之间——布达佩斯大饭店与昨日的世界

而悲剧的种子也因此埋下。与古斯塔夫相处甚欢的一位老年女富豪意外去世,其留下遗嘱,将名画《苹果与男孩》留给古斯塔夫。这一举动惹怒了女富豪之子——德米特里。德米特里为了名画,对古斯塔夫等人展开陷害追杀。古斯塔夫、zero的厄运也从此开始。


这部电影的灵感来源于一位伟大的欧洲作家茨威格。

茨威格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交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其影响。以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最为著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茨威格为防卫其精神家园,积极从事反战工作。二战前夕,茨威格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

1942年,茨威格完成自传《昨天的世界》。同年2月22日,同他的夫人绿蒂·阿尔特曼在里约热内卢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

可以这么说,这部电影是一部大银幕上的《昨日的世界》。

时刻保持仪态、热爱诗歌文学、举止高贵的古斯塔夫,正是茨威格的化身,代表了欧洲昔日的精神贵族。 他是个很讲究的人,逃追捕的路上也要喷个古龙水,买个蜡烛也要把剩下的钱给乞丐,他是个能为一个小小门童的命运奋起抗争暴军的绅士。

影片中的那幅价值连城的范·霍伊的杰作《拿苹果的男孩》,构建起了另一重意义上的欧洲文化传统的精神化象征,而以德米特里与乔普林为首的D家族则实际上影射了疯狂暴虐的反人类的法西斯精神。

《布达佩斯大饭店》以史诗形式所记录了欧洲文化传统衰落这一精神内涵。古斯塔夫与zero仅有的两次乘坐火车分别象征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古斯塔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幸免,并称欧洲尚存人性之光。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士兵已彻底丧失人性,结局也是不言自明,其实这也暗示了古斯塔夫的原型——茨威格的不幸。

在茨威格和希特勒之间——布达佩斯大饭店与昨日的世界

读完《昨日的世界》,看完《布达佩斯大饭店》,心中莫名有些忧郁。

你能在里面,感受到一个时代的逝去,一个美好的、黄金的启蒙时代的逝去。

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的写到:“我知道这是些小事,一直是些小事,那是一个人的生命价值比货币跌落更快的时代里的小事。”

经历过美好时代的人,才能明白生命的价值和人性的光辉。

写到这里,莫名理解了陈寅恪为何说王国维非死于“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而是与一个时代共殉。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这是王国维先生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和昨日的世界告别。

欧洲人有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呢?


最后说一下电影的东西。

《布达佩斯大饭店》这部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必定坐落着一个时刻。

坐落在数码取代胶片成为基本介质的时刻。

韦斯安德森在电影中,舍弃了数码时代的三维立体的拍摄方式,

而是用了胶片时代独有的画片,扁平化的景象,营造一种非真实的感觉,并大胆地用了粉色,完全对称构图。大师用最后回眸,奠基了胶片时代昨日的世界。

在茨威格和希特勒之间——布达佩斯大饭店与昨日的世界

在茨威格和希特勒之间——布达佩斯大饭店与昨日的世界

在茨威格和希特勒之间——布达佩斯大饭店与昨日的世界

在茨威格和希特勒之间——布达佩斯大饭店与昨日的世界

获取影片,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ImIcarus,回复布达佩斯大饭店即可。

在茨威格和希特勒之间——布达佩斯大饭店与昨日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