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不是癌,不要怕

垂体瘤的常发于年轻女性,不少女性是长时间因月经不调前去医院检查,做磁共振发现脑部生长了垂体瘤。乍一听脑垂体瘤的“瘤”,免不了一阵心慌,这个长在大脑里的肿瘤是怎么回事?需要开刀吗?有没有可能是恶性?


垂体瘤不是癌,不要怕


什么是垂体瘤

垂体瘤是源于垂体前叶和后叶以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的肿瘤,属于良性腺瘤,是最常见的鞍区病变,约占颅内肿瘤的 8% ~ 15%。垂体瘤常具有内分泌腺功能,可造成多种内分泌功能异常。

MRI 表现

1.垂体微腺瘤一般用冠状面和矢状面薄层,包括 T1 和 T2 图像。T1 微腺瘤呈低信号,多位于垂体一侧,T2 微腺瘤呈高信号或等信号。动态增强扫描,肿瘤信号早期低于垂体,后期高于垂体。

2.垂体大腺瘤肿瘤呈圆形,也可呈分叶或不规则形,腺瘤实质部分呈等信号,当合并囊变坏死、出血或钙化时呈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实质部分强化明显,囊变坏死、出血或钙化不强化。 冠状扫描显示肿瘤呈哑铃状,这是由于肿瘤伸于鞍上,中部受鞍隔束缚之故。肿瘤向上使鞍上池闭塞,视交叉上抬,向旁侧压迫海绵窦延伸至颅中窝,向后可压迫脑干,向下可扩大蝶鞍、突入蝶窦。肿瘤向鞍旁生长,可将明显强化的颈内动脉向外推移甚至包裹,偶尔可引起颈内动脉闭塞。

许加军教授有话说

垂体瘤不是癌,不要怕

许加军教授个人简介:

许加军,男,主任医师,博士,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耶鲁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山东省第一批神经外科博士,山东省神经外科学会委员及神经肿瘤专业组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委员,山东省激光医学会常务委员、理事 ,山东省抗癌协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神经肿瘤专业骨干专家。擅长微创手术治疗颅脑各部位胶质瘤、脑膜瘤、听神经瘤、垂体瘤等颅内肿瘤以及脊髓.髓内肿瘤、脑积水,小脑扁桃体下疝,颅脑损伤、脑血管病及先天颅脑疾病。尤其是对深部及颅底肿瘤有独到之处。

下面我们来跟着许加军教授具体看一看

垂体瘤的外科治疗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方法

目前垂体瘤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绝大多数垂体瘤首选手术治疗,手术已较成熟,其中以经鼻蝶显微镜下手术和内镜手术最为常见,对于较为复杂的垂体瘤可考虑开颅手术或经鼻蝶和开颅联合手术。放射性治疗常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控制肿瘤生长和恢复激素水平。药物治疗主要针对微腺瘤和术后的辅助治疗,调整异常激素水平,使肿瘤进一步缩小。


垂体瘤不是癌,不要怕

首先,外科治疗主要包括开颅手术和经鼻蝶手术。

开颅手术

开颅手术切除垂体瘤很早就应用于临床,现已是非常成熟的术式。适应证有以下几个方面:

明显向额颞叶甚至后颅窝侵犯的巨大垂体腺瘤;

肿瘤向鞍上发展部分与鞍内部分连接处显著狭窄的垂体腺瘤;

肿瘤已纤维化、质地坚硬,经蝶窦无法切除的垂体腺瘤。

不适合经蝶手术的患者,如巨大垂体腺瘤,尤其是侵袭性的肿瘤;或需要联合入路和分期手术的患者。 经鼻蝶手术

主要包括显微镜下经鼻蝶和内镜下手术,这两种手术方式均已很成熟,是目前治疗垂体腺瘤最常用的手术入路,大约 96% 的患者可由蝶窦入路手术切除。目前经蝶手术入路的适应证有以下两方面 :

肿瘤突向蝶窦及局限于鞍内;
肿瘤向鞍上垂直性生长;

许加军教授在山东省立医院中心院区率先开展的经鼻内镜下鞍区肿瘤(包括垂体瘤颅咽管瘤)切除术,弥补了显微镜手术的局限,是内镜直视下的微创手术。
立体定向放射性治疗是常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其中以伽马刀立体定向治疗最为常见。由于垂体瘤位置固定,对放射线敏感,而正常垂体细胞对放射线不敏感,因此伽玛刀常能在不损伤或轻度损伤正常垂体细胞情况下有效的杀伤肿瘤组织。


许加军教授认为,我们对于垂体瘤患者的治疗目的有:控制激素水平,恢复正常垂体功能,缩小甚至消除肿瘤,消除颅内占位引起的症状和体征。如手术切除大部分肿瘤后通过放疗或药物治疗控制肿瘤生长;放疗或药物治疗使肿瘤缩小、提高疗效,降低风险。 如果有更多关于神经外科的问题要咨询,欢迎私信咨询,作者将第一时间答复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