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芳齋:陝西文化旅遊和一個微信群的故事


瑞芳齋:陝西文化旅遊和一個微信群的故事

2020年4月10日,隨著三秦文化唐詩與杜甫研究會副會長、西安銀信博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薛平總經理答應承辦文旅融合發展座談會,大關天環線旅遊聯盟同陝西文化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合作發起大關天文旅智庫的想法終於有了眉目,頗有“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的感覺。立刻拿出手機,把458人的文化旅遊產業融合微信群修改為“文旅智庫-大關天環線”,同時邀請文旅機構、企業、學者和實戰專家,不足一個時辰,500人的群就滿了。說起這個群,還真的有段故事。


瑞芳齋:陝西文化旅遊和一個微信群的故事

2015年國家旅遊年主題是“美麗中國——絲綢之路旅遊年”,2月27日,有幸代表聯盟參加了陝西省旅遊局組織的“走進陝西”大型採風踩線活動,在梁家河旅遊發展研討會和省旅遊局總結座談會上發言,對梁家河的旅遊定位和新陝西深度遊提出自己的觀點。作為新陝西深度遊的倡導者,聯盟從3月起開始重點邀請詩人、書法家、畫家、攝影家等文化界人士開展“走進陝西旅遊”系列採風活動,全面推廣以“東華山、西太白、南柞水(華陽)、北照金(梁家河)”為代表的新陝西深度遊。


瑞芳齋:陝西文化旅遊和一個微信群的故事

五一黃金週的一個傍晚,來自於旅遊機構、主流媒體和企業的朋友聚會小酌,大家討論起一帶一路對陝西旅遊的機遇,我突發奇想說:“咱們建個微信群吧,邀請全國各地的旅遊局長、協會聯盟負責人、文旅學者和企業入群,共同推進一帶一路旅遊發展”,我徵求了一位思維縝密青年才俊的建議,把群名稱定為“一帶一路旅遊文化創新聯盟”。在得知由國家旅遊局、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和陝西省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第七屆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絲綢之路旅遊國際大會將於6月18日在西安舉行的時候,我按捺不住激動的情緒,給省旅遊局領導寫了一封信,建議趁此機會成立“一帶一路(國際)旅遊聯盟”,可惜得到的回覆說這是國家旅遊局的事情。一年後,民政部連續公佈離岸協會和山寨社團名單,明確提到不能隨意使用“一帶一路”等字號,我們的微信群更名為“旅遊文化創新”。兩年後,世界旅遊聯盟在成都舉行成立儀式,同年年底,正式落戶杭州。


瑞芳齋:陝西文化旅遊和一個微信群的故事

自2013年起,每年都會舉辦一屆“旅遊創新與合作發展論壇”,2018年11月12日,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正式掛牌。在籌備第七屆論壇的時候,陝西文化產業發展研究中心趙東主任建議修改為“文化旅遊產業融合”,於是微信群同步,可惜的是找了幾家承辦單位,都因為實力不濟,甚至把論壇壓縮至召開座談會、成立智庫,邀請著名經濟學家張寶通先生領銜,也沒有多少迴音。雖然利用日常的文旅活動也召開一些研討會,但是看著全國各地文化旅遊產業融合論壇前赴後繼,心中隱隱作痛。在邀請文旅融合發展座談會嘉賓的時候,著實令人激動。由於疫情沒有正式結束,很謹慎的限制人數,卻沒想到知名文旅學者、實戰專家紛紛表示支持,一時間組委會的同事覺得召開論壇都夠了,然而考慮到安全,我們還是按照座談會標準舉辦本次活動。


瑞芳齋:陝西文化旅遊和一個微信群的故事

2015年的《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總體目標提到,到2020年,統籌推進黨政部門、社科院、黨校行政學院、高校、軍隊、科研院所和企業、社會智庫協調發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鮮明、規模適度、佈局合理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體系。期待我們聯合發起的“大關天文旅智庫”,能夠為大關天環線區域文旅機構和企業提供智力支持,伴隨眾多文旅企業早日走出低谷。昨日傍晚,為420人的文旅運營商微信群邀請文旅企業,又是不足一個時辰,500人的群就滿了。這個群,當然也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


庚子年三月廿一未時於瑞芳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