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看營養成分表,活該你胖

我們在選購預包裝食品時,很少有人會仔細看包裝標籤上的內容。最多能注意一下生產日期、保質期等,而配料表及營養成分表卻是最容易忽略掉的那部分信息。

其實為了更好的控住身材,我們更應該關注食物包裝上的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中的信息。

別小看營養成分表,這可是我們挑選食物時的好幫手。

只要我們能看懂,那就不怕被坑。

怎麼看配料表?

看配料表第一位,根據規定食品配料表的排列順序是按照原料的量依次遞減(除非加入了不超過2%)。

也就是說排在第一位的妥妥的是主原料。

知道了這個規律,你可能再也不會問這樣的問題了:

水做的乳酸菌,可以調理腸道嗎?

水兌的橙汁,可以補充維生素嗎?

黑芝麻做到阿膠糕,真的可以補血嗎?

麥芽糊精為主要原料的酵素,真的有用嗎?


什麼是營養成分表?

中國採取的是“1+4”模式,即能量+四大核心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屬於國家規定必須得在營養成分表上標示的內容。


不會看營養成分表,活該你胖


除此之外,食品廠家還可以自己選擇是否標示其他營養成分,比如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

什麼是NRV%

是指:每單位食品中營養素成分佔營養素參考值(NRV)的百分比。這裡的營養素參考值,可以理解為人每天能量和營養素的合理攝入量。

看不懂沒有關係,下面舉個例子你會明白了


不會看營養成分表,活該你胖


比如,一包 100 g 的餅乾的熱量是 2223kJ,粗看這個數字,人們或許沒有確切的概念,但看一下 NRV%是 24%,這就是說,吃一包這種餅乾,這一天熱量的四分之一被吃進去了。

別小看營養成分表,這可是我們挑選食物時的好幫手。

01 小心商家的「貓膩」

現在不少商家在營養成分表上耍小聰明,企圖讓不健康食物,看上去順眼一些。

比如很多人都愛的薯片,往往並不按 100 g 來標註營養數據,而是用「每份」來混淆視聽。具體的「每份」是多少,就是商家自己定的了。所以,在薯片的包裝上,看到的數據一般是這樣子:


不會看營養成分表,活該你胖


乍一看熱量只有 867千焦,好像並不高,NRV% 也只有 10%,但這只是 40 g 的數據啊,超市裡常見的盒裝薯片都在 100 g 以上,最小包裝也有 45 g,吃掉一盒薯片,就意味著吃下去一天所需的 45% 的能量和 50% 的脂肪。

02 攝入量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酸奶。酸奶的營養成分表一般都會寫著 100毫升熱量 264千焦,NRV% 才 3%,看上去好像是個低熱量的健康選擇。


不會看營養成分表,活該你胖


但其實,一盒酸奶250克隨隨便便就喝下去了,喝完了飽腹感還不強(每次吃完飯,再喝一杯酸奶來消食),而你的身體卻已經攝入了 660kJ 熱量,一天 10% 的熱量份額就沒了。

03 反式脂肪酸:「0」不等於沒有

由於反式脂肪酸對健康、特別是心血管健康臭名昭著的負面影響,我國相關法規明確要求,如果食物在生產過程中添加了氫化或部分氫化油,還應該在營養成分表中標出反式脂肪酸含量。


不會看營養成分表,活該你胖


可能不少細心的人要問了,很多餅乾、蛋黃派之類的食品在配料表中都有「植脂末、起酥油、人造奶油」這類看上去就不健康的配料,但在營養成分表中「反式脂肪酸」一欄為 0,甚至還在外包裝上打出「不含反式脂肪」的宣傳,這難道是食品廠家弄虛作假糊弄消費者嗎?


不會看營養成分表,活該你胖


其實,成分表中含量為 0 並不意味著完全不含反式脂肪,《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中就規定,如果每 100 g 食品中反式脂肪的含量不超過 0.3 g,那就可以標註為「0」,並不代表著完全沒有。

而且,除了少量的反式脂肪之外,這類食品往往還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還是得「管住嘴」,儘量少吃。


不會看營養成分表,活該你胖


04 無糖

很多產品打著“無糖”,他們沒有直接添加“糖”,而是使用了低卡的糖醇類:山梨糖醇、麥芽糖醇、木糖醇等,或者是加入了人工甜味劑(就是代糖),和蔗糖相比,它們往往是熱量更低,卻保留了甜味。


不會看營養成分表,活該你胖


如果你打算戒糖,建議代糖產品也儘量不要吃,因為只有甜味,沒有飽腹感,還會產生依賴性,只會讓你越吃越多。

對於追求健康的我們,一點要仔細看配料表和成分表。

祝你們都能避開商家的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