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本必讀書籍

活的越久,經歷的越多,看到的越多,我就越發感覺到自己的無知。並且認識到,這世上有太多才華卓著的人,而我跟他們的差距還非常大。

如何才能不斷提升自己?古人說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是提高自己最好的方式。行萬里路我暫時做不到,但是讀萬卷書,卻可以從現在就開始。早在幾年前我便已開始讀書,需要做的就是繼續堅持。

今年7月以及8月,我就讀了以下9本書:

一、《一本書讀懂財報》

9本必讀書籍

肖星老師是清華大學會計系主任,行文風格非常淺顯易懂,是非常好的財務入門級書籍。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本書完成於2014年,所以部分會計政策有所變更,比如說如今營業稅早已改為增值稅。

這本書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在於,首先是用人人都能看得懂的語言,深入淺出的解讀了財務報表的各個項目,和其背後的意義所在,並指出了財務報表中容易發生會計造假的項目(如存貨、應收賬款、負債、毛利潤等等);其次是用一個虛擬的企業,詳細的解釋了一個個會計科目是如何生成的,對企業意味著什麼;隨後對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之間的關係也有非常生動的解釋。

書中還總結了如何利用會計報表識別好公司的要訣,最後對企業經營中風險問題的探討也讓我獲益匪淺。

受本書的啟發,我也寫了一篇文章,鏈接: 經營現金流和淨利潤誰更重要? 寫此文的初衷在於,我認為現在資本市場有點過於看重現金流這個指標了,雖然說現金流是企業的生命線,沒了它企業便活不了,但唯現金流或者過於拔高現金流的地位也並不可取。

二、《洛克菲勒留給兒子的38封信》

9本必讀書籍

作信者:老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家族延綿六代,經過100多年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相信這與他們家族對子女的良好教育息息相關。

本書是老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匯編而成,書中洛克菲勒對兒子的殷切期盼與諄諄教誨力透紙背,38條格言條條經典。洛克菲勒在信中,不僅寫了許多真正有營養的雞湯,也寫到了許多人生必要的大智慧,更向兒子分享了自己商業上的寶貴經歷。讀後收穫很大,毫不誇張的說,這是我所讀過的最好的書之一。

這本書不止適合用於做為教育後代的參考,甚至對不少成年人也能有振聾發聵的啟迪,至少對我來說就是這樣。“你熱愛自己的工作,人生便是天堂;你厭惡自己的工作,人生便猶如地獄。”這句話,令我感慨良多。“財富是意外之物,是勤奮工作的副產品”,洛克菲勒說,自己原本只是最普通的人,能夠功成名就,靠的是自己堅強的毅力、頑強的耕耘以及孜孜以求的追求。也深深的打動了我。

三、《手把手教你讀財報2》

9本必讀書籍

老唐的《手財1》令我感到十分驚豔,能將一本講財務報表的書寫的簡單易懂,並且在文中不停穿插自己獨到的投資理念,能夠將每個會計科目對投資者的意義講的繪聲繪色,還兼具很強趣味性的書,還從未見過第二本。

所以慕名而來,買了《手財2》,但說實話,這本書令我頗為失望。雖然將銀行財報涉及到的許多知識點進行了全面的介紹,然而遺憾的是沒有做到突出重點(或者說做的不好),讀完此書,對我理解銀行似乎沒有特別大的幫助,相比《手財1》遜色不少。而且與《手財1 》的妙趣橫生相比,這本書讀的味同嚼蠟,想必寫本書對老唐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吃力的工作,耗費了太多精力,所以就做不到行文的有趣了。

不過,本書對於瞭解銀行股的一些基本知識點還是不錯的。

四、估值與故事

9本必讀書籍

本書作者達摩達蘭被譽為“估值教父”,寫過多本關於公司估值方面的書,比較有名的有《估值》《學會估值,輕鬆投資》。達摩達蘭坦言,自己在以前對公司進行估值時,更多的看重“數字”,即財務報表和公司經營相關的重要數據指標,但卻比較忽視“故事”,即公司商業模式、企業前景等方面。而這本書對他來說,相當於是一次自我突破。

我經常聽到有人說,“所謂股市,就是講故事”,當然這些人說的是炒作概念之類的事。但是就實而論,許多新興企業特別是互聯網初創公司,按照傳統的DCF方法來估值會遇到很大的困難,這些公司價值的很大一部分,是取決於企業獨特的商業模式和未來前景的,而談到這兩者,多多少少都會有些“故事”的成分。如何對這些故事進行有效的估值呢?

達摩達蘭在本書中就試圖給出自己的答案,在前幾章對“故事”與“數字”共同支撐一家公司的估值的論述非常有啟發性,作者也說到,故事非常有吸引力但常常具有欺騙性,而看起來值得信賴的數字,有時候也會由於數字本身統計的偏差和其他原因導致“精確的錯誤”。這幾章是非常精彩的。

隨後的幾章,作者嘗試著對阿里巴巴、優步、Facebook、蘋果等幾個公司進行了估值,但是現在回頭來看,除了對蘋果的估值還算靠譜外,他對另外幾家公司的估值都實在有些離譜,主要是低估了太多。因此,對這本書的評價未免要打些折扣。

五、定位

9本必讀書籍

定位被譽為有史以來對美國營銷營銷最大的觀念,這本書雖然不是投資類書籍,但我認為是每個投資者都不可錯過的經典書籍。因為書中對企業經營理念的許多表述,即使放到今天來看依然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尤其是對於消費類企業,書中講到的營銷理念非常具有指導價值,比如說關於聚焦、企業不應該濫用品牌延伸等等。我專門寫過一篇《定位》的讀書筆記: 不可錯過的營銷經典著作——《定位》

六、商戰

9本必讀書籍

本書是定位系列叢書,也是特勞特核心著作之一,另一本是《定位》。據說,定位是有史以來對美國營銷影響最大的觀念,《定位》這本書對定位理念的重要性、實際運用方式、運用中需避免事項進行了系統的闡述,而本書則專注於闡述定位理念如何實際運用於商業競爭中,分別講述了行業領先者、追隨者、尾隨者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商業戰略。

書中還對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百年商戰歷史進行了精彩的回顧,百事可樂通過抓住年輕一代的心,從可口可樂的壟斷地位中打開一個缺口成功上位的故事,看的十分過癮。而肯德基、麥當勞、漢堡王等企業的漢堡包大戰也令人印象深刻;IBM與蘋果的計算機之爭也非常有啟發性。總體而言是一本好書。

七、念樓學短

9本必讀書籍

本書是截取中國古代經典短文,加上作者的翻譯、解讀而成書,作者在書中多次借古諷今,或辛辣諷刺、或幽默調侃,偶爾令人深思,偶爾令人捧腹,是一本好書。看完後,我認為歷史的經典還是有許多可取之處的,只是需要去粗取精。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感到有些悲涼,從古代經典一路往近代讀,竟有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覺,古代文人從一開始的意氣風發、指點江山,到後來慢慢只能唯唯諾諾、寄情山水,可悲可嘆!

同時也深深的認為,先秦的春秋、戰國時代,可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文化思想最璀璨輝煌的階段。在這個時期,諸子百家交相輝映,道家、儒家、縱橫家、法家、墨家、陰陽家、兵家各有各的風采,看過《大秦帝國》系列之後,我發現最不為後世所知的名家,其實對物理現象也有深刻的認識(相對那個時代而言)。

這一切是為什麼?我認為最大的緣故是,那個時代諸侯爭雄,在激烈的國家競爭中無比重視人才,文人相對自由,並且以實現自身價值為最大的追求,那時候可沒有“漢奸”或“賣國賊”的說法,講究的便是此處不用爺,爺往他處去。

那個時候人才的地位可是相當之高,大可以與君王相對而坐,甚至為帝王師,如孟子就曾使梁惠王尷尬的“顧左右而言他”,莊子對楚王的使臣說,“你們回去吧,我可不想在楚王的殿堂裡當縮頭烏龜。”墨子非攻反對戰爭,抨擊君王及貴族奢侈浪費。這些都顯示了那個時代人才的獨立性,我有時候會想,如果秦國未曾那麼早統一華夏,列國之間繼續激烈競爭,人才繼續有肆意發揮的餘地,那麼照這個路線發展,古代的文化、思想和科技會到達什麼樣的高度?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其後的封建朝代,專制與集權愈發嚴重,慢慢從與君王對坐,變成罰站,最後只能跪著說話。文人要麼是統治階級的一部分,要麼便是其門下走狗,少部分有氣節的文人也只能隱居而忍氣吞聲的活著。而這個歷史進程,如果沒有外力打破,似乎可以無限循環下去......

八、隨機漫步的傻瓜

9本必讀書籍

讀過《黑天鵝》後,我就有計劃閱讀塔勒布這一本著作,相比較前者而言,本書在可讀性上明顯勝出一截,但並沒有提出太多新的思想,不過書中對倖存者偏差的論述,對於人們在概率問題上存在嚴重錯誤認知的事實的講解有許多可取之處。正確的閱讀順序應該是先讀這一本,再讀《黑天鵝》。

作者說到,他本人也可能存在這方面的認知缺陷,我表示同意,因為在《黑天鵝》一書中,他說到自己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完全不規律飲食和作息,結果身體反而更好了,這不就是典型的倖存者偏差嗎?

讀完本書我還有二個收穫,一是確信許多醫療診斷由於精確性的問題,實際上意義並不大;第二是,不必羨慕某段時間內(半年或者一兩年)有人收益率出奇的高,因為這有可能是他恰好碰上了最適合自己的市場階段。

九、人類簡史

9本必讀書籍

這本書是我所讀到的講述世界歷史的書籍中最好的一本,我認為無論是哪個歷史著作排名版本,都絕對可以進入前十榜單。作者為了講好這個故事,穿插了物理、化學、生物學、心理學、經濟學、考古學、地理學、宗教、哲學、語言學等十幾個學科知識交替論述講解,文末還對人類社會的前沿科技進行了發人深省的探討。

本書也真真切切的衝擊到我許多固有觀念,比如說對素食主義者多了一些理解。作者真是天縱奇才,擁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而翻譯者林俊宏的功力也十分深厚,讀來十分流暢,文筆足夠的優美。

書中譯者將現代人類稱為“智人”,作者從史前時代寫到了出書時的2014年,將智人從地球普通生物逐步進化為主宰者的重大轉折點一一寫出。在智人的崛起之旅中,是其他生物甚至是非智人種族人類的災難,智人每侵入一個新的領域,就意味著那個地方自然生態結構的大洗盤:原本遍佈在本地的各種大型動植物紛紛遭到滅頂之災。

到今天,所有人類總重量約3億噸,所有家禽總重7億噸,而其他所有大型野生動物(包括海洋生物)總重量已經不到1億噸!智人的進擊,同時也導致了其他種人類的滅絕:如尼安德特人在3萬年前滅絕。而在近現代,西方資本主義帝國時代的野蠻擴張,也意味著澳洲、北美的原住民數量的快速、大幅減少。

赫拉利認為,人類社會在過去的近70年間,是有史以來最和平、安樂的日子,這正與我的觀點不謀而合,但他話鋒一轉,說到70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不過是短短的一瞬,不能就此認為和平將是常態。

本書中最有趣,最挑戰人們固有觀點的觀念之一就是,人類社會所有的形態,如國家、民族、法律、政府機構、甚至所謂的公平正義,都是建立在人們的想象之中而存在的,如果信仰崩塌,這一切便再也不復存在。

同時作者幾乎無處不在的人文思想貫穿書中,當他寫到有太多的物種因為人類的崛起而被滅絕時,我能夠感受到那力透紙背的無奈;在寫到現如今的家禽,處於不缺乏飲水和食物,但卻被限制在狹小的空間,導致這些家禽的生存狀態極其悽慘時,字裡行間傳達出的同情令我感到動容。

穿插本書最重要的主題之一是,作者頻繁探討的“快樂”問題,農耕時代人類是否就一定比採集狩獵者時代快樂幸福?工業革命後的人類是否又比之前的時代幸福?如今互聯網時代就是人類最幸福的時代嗎?赫拉利給出了模稜兩可的答案,誠然,在某些方面人類社會不斷進步,時至今日,物資的豐盛是史無前例的,但在心靈方面,人們卻愈發的感到孤獨。

其實寫了這麼多,我更怕的是解讀的太差,而辱沒了這本曠世奇書。毫無疑問這是我今年讀到的最好的書之一(“之一”也許可以去掉),我也絕對會讀第二遍。


這9本書,強烈推薦閱讀《人類簡史》《洛克菲勒給兒子的38封信》《一本書讀懂財報》《定位》《商戰》《念樓學短》《隨機漫步的傻瓜》,推薦指數5顆星★★★★★

至於《估值與故事》前面幾章的論述還是非常有啟發性的,後面具體的實操回頭來看卻差強人意。推薦指數4顆星★★★★

《手把手教你讀財報2》這本書,作者老唐是財務專家,但是本書看完後帶來的收穫卻不多。推薦指數3顆星★★★


學習就是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