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限報,錄取鎖檔!武漢大學招生處長談強基計劃


3月31日武漢大學招生處長王福通過公開課給家長以及考生介紹了2020強基的政策,從中透露了很多重要的信息點,同時南京大學、山東大學也相繼透露了很多有關強基的政策,將這些信息彙總後可以得出哪些有關強基的結論呢?我們一起看看!


一、武漢大學2020強基政策


要點提示:申報12個專業,限報1所,錄取鎖檔


1.報考流程,順延1個月

武漢大學2020年強基計劃相關工作節點順延一個月。預計在4月底前發佈招生簡章,高考出分後公佈入圍名單,8月4日前組織校考,提前批錄取開始前完成錄取。


院校限報,錄取鎖檔!武漢大學招生處長談強基計劃

2.招生專業,申報12個


院校限報,錄取鎖檔!武漢大學招生處長談強基計劃

從武大申報的專業來看,以基礎學科為主,但也包含了計算科學技術、網絡空間安全、基礎醫學等符合國家戰略需求的專業。這對於擔心強基計劃專業限制的考生及信息學特長考生來說是一個利好信號。


3.招生對象及校考入圍


院校限報,錄取鎖檔!武漢大學招生處長談強基計劃

(1)招生對象分兩類:高考成績優異,注意不包含政策加分;五大學科競賽金牌、銀牌,可破格入圍。


(2)強基計劃學生報名對中學成績、排名沒有限制。對往屆生、應屆生沒有限制。


(3)武大限報1所學校,即考生報考武大將不能同時報考其他學校。其他學校可能會允許報多所學校,多個專業,但最終只能參加一個專業的測試。


(4)入圍名單按照不超過招生計劃的4倍確定人數,破格入圍考生不佔用名額。


(5)五大學科競賽金牌、銀牌,高考成績達到一本線可破格入圍校測,校測和錄取與其他考生一同競爭,即破格優惠僅限於入圍資格。


4.關於考核

學校考核包含:體育測試、綜合能力測試、學生綜合素質檔案評價三部分。


(1)體育測試含立定跳遠、中長跑(女800米,男1500米),只要有一項不合格將不能進行綜合能力測試。體測執行高中畢業生標準,具體標準會在招生簡章中公佈。


(2)綜合能力測試方案由各學院單獨制定,包含筆試、面試和必要的實踐操作。注意:綜合能力測試低於60分,將不能進行後續錄取。


(3)學生綜合素質檔案評價是中學期間學生成長檔案,包含體檢結果、考試成績、素質測試成績、社會實踐、志願活動等。


5.關於綜合成績測算

考生綜合成績按照本省高考滿分折算。高考成績佔85%,綜合能力測試成績佔10%,綜合素質檔案評價佔5%。


院校限報,錄取鎖檔!武漢大學招生處長談強基計劃

對於高三生來說,綜合素質檔案評價是一個過程評價,到高考結束已成定局;入圍校測的考生高考成績相差不會太大;10%的綜合能力測試成為關鍵


6.關於錄取-鎖檔

綜合能力測試後根據考生綜合成績,按照招生計劃數確定錄取名單,上報省級招辦審核後直接錄取。

強基計劃錄取在本科提前批錄取工作開始之前完成,一經錄取不再參與後續批次志願;如果不被錄取,仍可參與後續批次志願填報。這要求考生在報名階段就必須做好充分的預估和規劃。


7.後續培養

(1)實行階段性考核及動態分流補入機制,在大一、大二、大三分別進行考核和分流,在大三結束後,根據學生學習情況確定能否獲得推免資格、直博資格。


(2)進校的學生不能申請轉專業,如果轉專業將退出強基計劃,如果高考成績達不到武大錄取分數線將很可能會被退學。


二、南京大學2020強基政策


要點提示:天文學列入申報專業


1、強基計劃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開展,而這七個專業所屬的學科最近評估成績,南京大學都在A類,其中六個還是“雙一流”建設學科。另外,南京大學位居全國第一的天文學,我們也列入了強基計劃申請專業中。


2、南京大學採取“分數優先、遵循志願”的原則,初步想法是設定若干專業組,考生只能在專業組內遵循志願接受專業安排,這可以儘量兼顧考生的專業意願。不過最終確切的方案,還是依據我們後面正式公佈的簡章。


3、報考強基計劃,首先是確定專業,然後在根據學校綜合實力和學科水平進行選擇。綜合實力強或評估成績優的,高考成績入圍要求一般也會高。


三、山東大學2020強基政策


要點提示:申報6個專業,注重家國情懷


1、山東大學2020年強基計劃申報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中文、馬克思主義理論6個招生專業,具體招生專業還要等教育部最終批覆。


2、以高考分數為依據,按照一定比例確定入圍校測人數。


3、培養選拔培養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領域的人,對家國情懷、個人犧牲精神要求很高。


4、強基計劃不僅僅是招生,更注重培養過程。學校目前把強基計劃本科、碩士、博士專業做了對比,打通專業。


高考時間已經確定,各項招生工作也會跟著部署。根據招生時間節點延後一個月推算,強基計劃、綜合評價、高校專項計劃招生簡章會在4月陸續公佈。


作為強基計劃實施的第一年,沒有往年經驗可以借鑑,考生、家長在報考規劃方面難免有很多困惑。


很多家長還不知該如何給考生準備綜招/強基的相關材料,面試輔導不知該怎麼進行等一系列申請問題。


山東高考幫團隊為此推出綜招/強基申請答疑諮詢服務,目前名額還剩5名,需要的家長可以掃碼加專家微信!


至於強基的一些專業點還有哪些?小編整理了相關的知識,幫助家長透過武大的信息來看強基的發展!


入圍標準:高考為主,極少數競賽破格

早在1月份教育部發布強基計劃之時,就明確了強基計劃的招生對象是綜合優秀的學術和極少數的競賽學生。

此次招生說明會中,武大招辦老師進一步明確了強基計劃的入圍標準:

1、綜合生憑藉高考原始分,按照錄取人數的1:4入圍校測;

2、全國決賽金牌、銀牌的競賽生,可按照一本線入圍校測,不佔用綜合生的入圍名額。

易言之,假設武大2020年強基計劃招生數為100人,那麼報名武大強基計劃的學生,按高考成績排前400名的可入圍校測。另有25名符合破格入圍條件的競賽生。此時,一共是425人入圍校測,競爭最後100人的錄取資格。

可以看出,武大對於競賽生的“破格”條件,可能採取了“一刀切”的政策。

並且在答疑環節,招辦老師再次明確了不設其他的破格錄取資格。

在以往,儘管武大並不像清北復交在全國決賽中大量簽約學生,也沒有相對繁複的簽約機制和政策區別對待的初審評級,但此番的政策規定仍然釋放出一個強烈的信號:只有極少數的競賽生享受破格優惠。

考慮到武大在所有開展強基計劃的高校中的地位,可以認為武大的政策已經錨定了一個競賽政策的“基準線”,其他高校的政策將圍繞這個“基準線”進行上下浮動調整。

假設其他高校也採取類似的政策,對於競賽強省的影響要遠遠大於競賽弱省。由於省隊人數的限制,競賽強省不乏已經具備國決實力,但是未能進入省隊的選手。

此外,在入圍校測後,破格入圍的競賽生和綜合生如何競爭,也需要等待政策進一步明確。

◆ ◆ ◆

選拔流程:高考後考核,錄取即鎖檔

說明會上再次重述了強基計劃的選拔流程。

4月份簡章公佈後,學生開始報名。武大明確要求限報1所1個專業,即學生在報名武漢大學之外,不允許報名其他高校,並且只能選擇1個專業。

不過,參照我們1月份的分析,即便允許學生報名多所學校,最後的校測時間也大概率重合,必須進行選擇。

此外,招辦老師還強調,如果學生入圍了校測,通過了校測取得錄取資格,將直接提檔,即無法填報後續的提前批、普通批次,即鎖檔。

或許有家長和學生擔心,“鎖檔”是不是意味著報名強基也有風險?

——答案是否定的。

由於確定入圍名單和校測安排在高考出分後,高考出分後,如果學生髮現自己的高考成績遠超已報名高校的分數線,完全可以棄考強基計劃,後續通過其他批次錄取。不必擔心高考考高了,卻被鎖檔的情況。

基於此,學生在報名強基計劃的時候,除了考慮自身的志向和興趣之外,也可以適當選擇預期分數線與自身正常水平相當或略高的高校。一方面,保證了高考成績能夠進入入圍名單;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填報分數線相差過多的高校,無端浪費機會。

◆ ◆ ◆

培養方案:進入強基,不等於直接保研

或許有學生或家長問,進入強基計劃後,是不是就有保研資格了?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一個簡單的道理,如果一個通過強基計劃的學生,進入大學後成績並不突出,甚至有不及格的科目。允許這樣的學生取得保研資格,不僅對其他學生不公平,也與現行的保研政策相違背,更很難有導師接收。例如有不少高校明確規定,專業課如有不及格,即喪失保研資格。

按照現行的保研政策,保研不僅需要具備優異的成績排名、一定的外語水平。學生在取得保研資格後,還需要通過目標院校的保研考試或夏令營考試,才能取得擬錄取資格。此外,學生的本科生科研經歷和科研成果,也會成為保研的重要加分項。

院校限報,錄取鎖檔!武漢大學招生處長談強基計劃

<3月31日武大招生說明會>

在招生說明會上,招辦老師明確了強基計劃的“本碩博銜接、科教協同”的培養方案,並且透露了許多細節。包括:在導師指導下開展本科生科研,參與國際交流、交換和暑期科研並獲得經費支持、在大三保研開始前審核判斷是否符合保研條件。

換言之,對通過強基計劃進入大學的學生,將會在資源上給予傾斜,按照學術的方向進行培養。強基計劃的學生並不會直接保研,而是有更大概率符合保研的條件。只有通過保研考試後,才獲得“推薦免試”的擬錄取資格。

實際上,已經推行10年的北大“古典語文班”就與目前透露的強基計劃培養非常類似。

院校限報,錄取鎖檔!武漢大學招生處長談強基計劃

古典語文班每年從大一學生中選拔35人,制定更注重學術基礎課程的培養計劃,同時更重視本科生科研訓練。從近幾年的情況來看,古典班雖然在保研政策上沒有直接優惠,但其培養機制決定了留著古典班的學生更容易在保研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對於清北來說,本科生培養並不會因為強基計劃而有本質變化。

如今,尤其是理工科專業,從大二開始聯繫導師、開展本科生科研已經非常普遍。許多有志於出國深造的學生,還會在大三暑假到海外的頂尖實驗室開展科研。而學校方面也會提供各種支持和資金資助,例如清華的闖世界項目,例如斯坦福大學面向清北科三校的官方項目。

此外,清北的保研名額也更多。一般來說,理工科前80%,人文社科的前50%,要保研、乃至本校保研並不難。很多學生更多考慮的還是學校、專業、研究方向和導師。

但對於其他的985高校來說,一些資源和機會並不是那麼易得。如果學生對學術研究感興趣,通過強基計劃錄取,並在本科階段獲得更多的機會和資源,有更大把握保研或直博繼續深造,無疑是一個“雙贏”的結局。

這也恰恰符合強基計劃設立的初衷。

◆ ◆ ◆

本科原則上不能轉專業,碩博不受限制

招生說明會上再次強調:通過強基計劃錄取的學生,原則上不能轉專業。

或許有家長和學生擔心,如果強基計劃錄取後,學生真的學不下去,也不能轉嗎?

儘管說明會上並無直接說明,但從強基計劃的“階段性考核及動態分流補入機制”,不難推斷出:如果學生並非“自願”退出,而是因為未通過每學年的考核(例如多門專業課不及格等),是允許退出強基計劃甚至轉專業的。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絕大部分高校的轉專業政策都會參考學生的成績(GPA)和專業排名。如果學生是因為學不了強基計劃的專業、未通過考核或是多門專業課不及格,而選擇轉專業,勢必無法選擇任何熱門的專業。

換言之,原則上不允許轉專業,意味著並不是你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

此外,武大招辦說明會還明確了,入圍強基計劃後,仍然可以選擇其他專業進行跨專業保研。不難推知,如果學生選擇畢業後出國深造,也完全可以選擇其他專業進行申請。

同時,強基計劃的學生雖然在本科階段不能轉專業,但是仍然可以選擇其他學科的實驗室和導師,開展本科生科研工作。而且,提前開展相關專業的科研工作、獲得相關專業導師的推薦信,也是跨專業保研或申請的重要先決條件。

“限制強基計劃本科轉專業”,是為了避免有人試圖鑽規則的空子,而不是為了把學生和專業進行完全綁定。而強基計劃的培養機制,也能夠幫助學生無論未來進入本專業還是其他專業深造,都能夠走得更好、走得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