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申論寫作、寫公文材料中常用的排比句,

今天跟大家分享國考申論寫作、寫公文材料中常用的排比句

點擊關注 私信回覆“申論”立即獲贈特殊名詞,金句、範文、熱點,足足70萬字!!!

公考申論寫作、寫公文材料中常用的排比句,

有夢想,一張藍圖繪到底;有擔當,咬定青山不放鬆;有方法,知明行篤相激盪;有朝氣,打鐵始終自身硬。

楊媽解析:

藍圖不是繪出來就完了,好的藍圖還需好的執行,就像有計劃,更需要有執行力,沒有執行力做支撐,計劃和目標不過是水中月、鏡中花;有擔當,就敢直面問題、不達目的誓不罷休;講究方法,就需要知行合一,學以致用;要服眾,就必須敢為人先、自身能做好,以身作則。這裡的前三句可以自由組合,成為文章結尾的總括性語句。

以“梳辮子”的方式發現問題,以“剝洋蔥”的方式剖析問題,以“開藥方”的方式解決問題。

楊媽解析:

發現(正視)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最基本的思維邏輯。梳辮子,講求的是細緻,剝洋蔥講求一層一層,開藥方注重的是對症下藥、系統考量。

夯實理想信念“動力閥”,砥礪擔當幹率“助推器”,恪守廉潔自律“加壓泵”。

楊媽解析:

“動力閥”(改善動力,提高動力)、“助推器”(小型發動機,提供動力支持)、“加壓泵”(提供動力)都請記下來,是非常有特色且接地氣的分論點表達方式,可用來形容相應對策對解決相應問題的作用、價值。

少的是喧鬧,多的是寂寞;少的是愜意,多的是警惕;少的是掌聲,多的是敵情。

楊媽解析:

古人說:“預先取之必先予之”,生活中總會有一些選擇很難,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要在秋天獲得累累碩果,就需要付出春種、夏耘。很多事,不是不能,只是責任所在、重任在肩,唯有學會取捨乃至放棄一些東西。

事情不怕難,就怕自己感到煩;事情不怕雜,就怕每天不去抓;事情不怕多,就怕自己常常躲。

楊媽解析:

我喜歡說,飯要一口口吃,事要一點點做,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生活的感悟。無論是超人一等的天才,還是普普通通的尋常人,最能體現差異的並不是天賦,而是對待細小事情的態度,這個世界終究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少,厚積薄發的事情多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做成事的概率會更大

公考申論寫作、寫公文材料中常用的排比句,

願為“渡人梯”、樂做“嫁衣裳”、甘當”鋪路石”。

楊媽解析:

都說成己達人,人天生就有脫穎而出的慾望,說白一點人是有“私心”和私慾的。願意犧牲自我利益、成全他人很難,我也不提倡絕對的自我犧牲主義,但做人做事不能唯自己的利益是從,有時候需要在“看似很傻的地方做出讓步”,反而能更好地看清自己,在做好力所能及的“小事”後成全他人,也成就自己

傳統產業“脫胎換骨”、新興產業”強筋壯骨“。

楊媽解析:

這是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傳統產業需要通過理念創新、人才培養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而新興產業如互聯網+、綠色能源等產業,能通過政策扶持及自身的創造力,逐步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動能。

忌“急火”,循序漸進方有成;忌“亂火”,理清思路自從容;忌“虛火”,實幹立身是根本。

楊媽解析:

這不就是一篇文章3個特色化的分論點麼?比如應對人口老齡化、實現教育公平等,忌“急火”、“亂火”和“虛火”,而將循序漸進方有成、理清思路才從容、實幹立身等作為分論點具體的論證,賦予其內在的含義、言之成理。

啃下“硬骨頭”,越過“火焰山”,攻下“臘子口”。

楊媽解析:

“硬骨頭”、“火焰山”和“臘子口”形容的都是用來形容大問題和大挑戰,唯有攻堅克難,啃掉難啃的骨頭,才能開創新局面

公考申論寫作、寫公文材料中常用的排比句,

拿出“好點子”、發出“好聲音”、形成”好氛圍”。

楊媽解析:

同樣是非常經典的分論點表達方式。好點子是指具體的好方法,好聲音是指好的思路(也可以是指普及、及時介紹好的政策辦法),而好氛圍是指通過宣傳、引導乃至配套管理形成良好的環境

解決一個“慢”字,消除一個“怕”字,寫好一個“實”字,展現一個“活”字。

楊媽解析:

屬於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這裡的慢是指對待問題、事情響應慢怕是指畏難情緒,實是指真抓實幹活可以從形成活力局面來理解,也可以從靈活改變方法、因地制宜來理解。

堅持規劃先行,畫好鄉村振興“全局圖”;堅持融合發展,牽好鄉村振興“牛鼻子”;堅持引巢築鳳,落好鄉村振興“關鍵棋”;堅持文化傳承,留好鄉村振興“主心骨”。

楊媽解析:

完整地介紹了鄉村振興的思路方法,規劃形成全局圖(規劃),融合發展打造牛鼻子(關鍵方向),引進人才(關鍵一招),文化傳承是主心骨。詳細的內容可迴歸到熱點講解的“鄉村振興”等課程。

抓住發展“第一要務”,廣聚人才“第一資源”,激發創新“第一動力”。

楊媽解析: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途徑(思路方向),只有抓住了人才(具體舉措),才能促進問題的解決、事情的發展,只有創新才能打破陳規(具體舉措),激發新的活力。

要”心”系人民,有為民的情懷;要“師”從人民,學為民的方法;要“身”入人民,做為民的實事。

楊媽解析:

心中有百姓,才能為民做主、為民做事;師從人民,是指要虛心瞭解實際情況,向有經驗的一線工作者學習,掌握正確的工作方法;不說空話、不擺架子,做實事才能擔得起自身的職責,無愧於祖國和人民的重託。

莊稼要有好收成,離不開科學的墩苗;幹部要茁壯成長,離不開基層的沃土。

楊媽解析:

是的,這不是排比句,而是一個非常好的類比,將莊稼與幹部的成長結合起來,突出基層對於幹部培養的重要性。幹部的培養,不能一味地在溫室,只有在一線磨練才能成長,在競爭和給壓力中才能逐步獨當一面、擔起重任

點擊關注 私信回覆“申論”立即獲贈特殊名詞,金句、範文、熱點,足足70萬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