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我真的最怕你說粗心!

粗心的問題是很多同學所關心的,在分享君授課時也無數次會被問到粗心了怎麼辦,果然今天又有同學私信小君,談到了粗心的問題,今天小君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該怎麼解決掉這個上岸路上的攔路虎。

「公考」我真的最怕你說粗心!


一,生活中的丟三落四

其實粗心可能是一種習慣,也可能是一種生活的模式。比如,很多人會隔三岔五,總會漏掉拿個什麼東西,這麼丟三落四可怎麼辦?!這個我也有經驗,小君本身算是比較細緻的人,收拾包包、行李也井井有條,放置有序,但是一兩星期可能會有一次出門後發現忘了拿東西而跑回來拿,偶爾也會有真的忘帶需要別人幫忙送來的情形。不過我一般也一笑了之,因為這很正常,不算什麼事兒,不算什麼錯兒,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小心謹慎地照顧著東西的人。而如果要求每個人行為處事什麼都不能忘記、什麼都不能落下,這可能是在培育強迫症,強迫症就是這樣追求完美。

當然,如果確實很不細緻,比如收拾書包比較煩躁,沒耐心,這種問題就需要想辦法解決了。這個以後再討論。

二、學習中的粗心大意

之所以說是粗心,其實就是覺得好像“不應該出錯而錯”了。那到底是不是不應該錯呢?

如果某種錯誤出現一次有偶然性,如果多次出現同一類錯誤,一般可以找到原因。即使看錯題目要求、沒有審清題意、甚至漏題、塗錯卡這種粗心,也是有原因的,與習慣、情緒、能力可能都有關係。

那麼我們通常是怎樣解決粗心的問題呢:責備自己這次不認真,然後提醒自己下次仔細點、專心點。不就是這樣麼?(今天私聊小君的學生說,當時都想“砍死”自己,多可怕!)

想想我們的父母、老師以及上學時候的自己,不就是這樣看待“粗心”的麼,結論是:粗心=無關痛癢的問題

可是,“下次仔細點”真的解決問題了嗎?

當然沒有啊!

因為“粗心”並不是犯錯的本質原因,“粗心”其實只是在表達我們對某些錯誤的一種“輕視”態度

所以,我想說的是:粗心是一個偽概念

因為:

1.粗心往往掩蓋了你犯錯的真實原因2.粗心無法提供任何改善錯誤的建議


我們泛泛地說如何克服粗心是隔靴搔癢,試圖找一貼狗皮膏藥就包治百病更不可行,所以我們不談如何克服粗心,而是具體分析每一類常出現錯誤的原因,每一類錯誤的原因找到了,採取相應措施改進,粗心就自然越來越少了。

所以,我試圖分析那些看似不應該出現錯誤的原因,從行為習慣、情緒、能力能諸方面來深入挖掘。

(1)超過能力

回想一下你平時是怎麼學習的?是不是看一遍講義聽一遍課件,就慌慌張張匆匆忙忙地去刷題了?覺得時間來不及不想做導圖不想去整理?在這時候刷到難題,錯了,看解析,倒吸一口氣,拍腦門子這麼簡單個事情我怎麼就忘了?下次注意!

怎麼回事兒?粗心?

小編不這樣認為!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很多學生都是聽課兩遍、三遍了才慢慢能理解老師講的內容了,只過一遍的情況下就開始大量刷題,別說能不能熟練應用知識點去解題,哪怕死記硬背按講義條文去做答案估計都有難度。

所以,如果做題的跨越太大,超出目前的能力,自然容易出錯。小編建議還是做能做的事情吧。

循序漸進地學好基礎課程,不要跳躍太大,總想挑細小、偏門的角度去拔高,對於考試,基礎知識佔比最多,因此說提高正確率才最重要!

(2)習慣、認知的問題

另外,還有部分同學是真的學會了,但是做題速度很快,看到熟題就忍不住直接選了心裡那個印象深刻的某A、某B、某C,根本沒有耐心,看到最後一個選項。考完了發現,題目只是相似,而已。

粗心?還是另有原因?我分析這樣的同學通常太過於“不拘小節”,毛躁不穩,成熟、優秀的社會工作人員不應該有這樣的問題。

(3)從容做題的習慣

考試做得太快,自然忙中出錯,造成粗心。很多同學很快地把題目做完了,最後剩下時間來檢查。其實這是一個不合理的策略,因為你做一個題目,已經形成了一個思路,就已經先入為主了,檢查時也習慣於從這個思路去檢查,自然不容易檢查出錯誤了。這其實是一個心理規律。除了漏題可以檢查出來之外,其他的即使用很多時間也可能檢查不出來幾個錯誤來。所以不如開始慢慢、從容地做,趁著還沒有先入為主,感覺還敏銳的時候想好怎麼做,這樣保證一次完成。檢查就主要看看有無明顯的錯誤就可以了。而且做得從容,不該犯的錯誤自然就少了。這種做題習慣是可以在做模擬試卷時訓練的。

(4)審題有問題

不去仔細審題,著急下筆去做。應對考試,很多同學並沒養成審題的習慣,再加上對專業知識的理解還需要加深,所以,更要花些時間去想想這個題目是什麼意思了。這也是一個習慣培養的問題,在做模擬題時可以培養。

(5)沒有形成克服粗心的習慣

小君在授課過程中也會經常提醒同學們要仔細、要認真,可是模擬測試題一座,就發現,不論提醒過幾次,還是會有人犯粗心的錯誤。

後來我發現這個是需要養成習慣的,所以需要專門找了一些類似的題目,而且讓同學們有意識地在重點問題下畫線,審清選是還是選非,多次訓練,形成習慣,就穩定可靠了。如果只是提醒,不訓練形成習慣,就難免會粗心。

所以,認真有時需要習慣來固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