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了公勺公筷 咋還用不起來?

餐飲企業復工後,多數都配備了公勺公筷

隨著疫情得到控制,河南各地餐飲企業在恢復堂食的同時,也在提倡食客使用公筷公勺取食,不交叉使用餐具。鄭州餐飲堂食已恢復超過半月,各餐飲店公筷公勺配備情況如何?在使用中又存在哪些問題?對此,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米方傑 通訊員 杜娟/文圖

公筷公勺成標配 食客還不太適應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戴口罩、勤洗手、少外出成為全國人民的共識。而隨著各地餐飲堂食的恢復,公筷制、分餐制等倡議再次進入公眾視野,並引發輿論廣泛關注。

連日來,記者對鄭州市多家飯店進行了走訪,發現在開放堂食後,不少餐飲門店都採取了隔位相坐、公筷(公勺)制、分餐制等措施防控疫情,公筷公勺、一人雙筷成為眾多餐館標配。

雖然不少餐廳提供有公筷,建議顧客用公筷夾菜,但記者採訪時發現,在實際就餐過程中,公筷並不是人人都用。“聚餐時配公筷這個方式挺好的,但是一下子還是不太適應。”在南陽路附近一家飯店內,就餐者陳女士告訴記者,之前在家裡並沒有使用公筷的習慣,這次疫情後外出吃飯看到餐館配備了公筷,也嘗試使用了,但還是不習慣。“我夾了幾次菜後就忘了,直接用公筷開始吃飯了。”

在農業路上的一家飯店內,就餐者馮先生同樣表示挺支持使用公筷公勺,只是還不太習慣,“我們年輕人都還好,主要是家裡的老人,他們一下子接受不了,覺得筷子換來換去有些麻煩,但慢慢應該也會習慣的。”

呼籲制定標準

讓規矩先立起來

“面對疫情,我們應該意識到傳統的就餐習慣無疑大大增加了疾病傳染的風險,分餐、公筷並不是見外的體現,而是對自己和他人的保護。”4月9日,記者在鄭州市上街區一餐飲店走訪時,濟源路街道辦事處三灣街社區工作人員正在轄區推廣“公筷公勺放餐桌上,不剩飯、不剩菜”文明餐桌活動,碰到有食客就餐,工作人員也會向食客講解宣傳使用公筷公勺的好處。

三灣街社區黨支部書記吳勤勤表示,目前,不少大型餐飲店在推行“公勺公筷”這件事上做得比較好,“我們近段時間也在大力推進轄區內的小型餐飲店為食客配備公筷公勺,努力讓公筷公勺成為所有餐飲店餐桌上的標配”。

“其實近些年來,餐飲行業一直在推行公勺公筷,在一些大飯店推行效果挺好的,中小飯店普及率還不行。”鄭州市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會長樊勝武表示,就餐時使用公筷的好處國內已形成共識,但在真正實施推廣時,傳統習俗與人情面子往往成為梗阻,仍有不少市民認為不習慣或者沒有必要。“這次疫情後,估計很多人會改變之前的思想,有利於推行公筷公勺。”

在走訪中,記者留意到,一些飯店會給每桌客人的桌上放一副公筷和公勺,有些則會在每道菜上放上一副公筷或公勺,也有的會在每位食客面前放兩雙不同顏色筷子。樊勝武介紹說,目前鄭州本地多數餐飲店都是在餐桌上擺公筷公勺。“我們協會下一步也將發揮協會作用,引導更多的餐飲單位為食客配備公筷公勺。”樊勝武同時呼籲制定公勺公筷配備及使用的地方標準,對公筷公勺的適用範圍、使用要求進行明確,讓公勺公筷的使用規矩先立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