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中华长城博物馆年内竣工!位置在这里…

记者从忻州市政府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忻州又一大旅游亮点项目——中华长城博物馆(园)项目主体将于年内竣工。

中华长城博物馆(园)项目位于光明街以南、桥西街以北、现代双语学校以东、古城生态停车场以西,总占地167.74亩,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总投资约4.46亿元。项目已完成了选址、勘界、立项(备案)、勘察设计招标工作等前期工作,项目建设用地已纳入2019年第三批次建设用地报省国土厅,项目方案设计正在审定之中。预计今年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长城是中国独有的文化标志,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忻州是我省长城分布最大的区域,跨越战国至明等历史朝代,总长度1000多公里。在忻州修建长城博物馆(园),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对于保护长城遗址、传承历史文化意义特别重大。

该博物馆(园)建成后,将被打造成为忻州市又一个旅游亮点,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挥其重要作用,带动忻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忻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总体水平的提升。

新闻背景

忻州是山西省长城分布最大的区域,14个县(市区)中13个都有长城,除了定襄。忻州长城的修筑历史跨度久远,有战国、秦、汉、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宋、明等朝代,总长度1000多公里。其中,又以明代长城居多。

明朝时边境战乱不断,为了抵御蒙古铁骑的入侵,护卫京师,明朝不断地在北方设险置关,修建了内边和外边两道长城。其中,内边是指西起山西偏关县,往东经过神池、宁武、代县、朔县、灵丘、河北涞源、怀来,抵北京延庆县的长城。内边多建于高山之上,易守难攻,在军事防御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这条防线上,河北境内有内三关,分别为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山西境内有外三关,分别为偏关(偏头关)、宁武关、雁门关外三关当中,偏头为极边,雁门为冲要,而宁武位于两关之中,地理位置尤为重要,《边防考》中记载:“以重兵驻此,东可以卫雁门,西可以援偏关,北可以应云朔,盖地利得势。”

外三关历经的古今战事,是全国其它关口所不能比拟的,由战事、民族交融等积淀下的长城文化,也是其它关口远不能及的。这

著名的“外三关”全部都在忻州境内,分别位于偏关县、宁武县和代县。

除此之外,忻州长城还有很多值得骄傲的地方,有着许多的“第一”“唯一”“之最”,比如,雁门关是万里长城第一关,偏关老营城堪称中华长城第一堡,岢岚宋长城是全国唯一发现的宋代长城,宁武关是中国明长城段唯一的水关,平型关是现代战争中最有名的关口,雁门关是万里长城中经历战事最多的关口……由此可知,忻州长城在中国长城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忻州中华长城博物馆年内竣工!位置在这里…

忻州长城示意图

近年来,山西确立了三大旅游新品牌,重点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推动省内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为响应这一号召,同时也为了更好地保护长城资源,让更多人了解忻州长城乃至山西长城的悠久历史,忻州市政府决定筹建中华长城博物馆,并于近期进行了一系列工作。6月2日和3日,忻州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其中,就中华长城博物馆的建设工作进行了研究讨论,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从选址、策划、文史资料收集、建设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长城博物馆建设的相关工作由忻州市人民政府委托忻州师范学院负责。为积极完成任务,6月15日至19日,忻州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李丹带领相关人员前往山海关长城博物馆、八达岭中国长城博物馆、嘉峪关长城博物馆进行考察调研,为忻州中华长城博物馆的建设提供了思路。

6月28日,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中国著名长城专家、《中国长城志》总主编董耀会先生应邀来到忻州,作长城保护研究与开发利用学术报告。报告会上,针对忻州长城博物馆的建设,董耀会先生从传播、展示、研究、教育的功能定位上分析了它的选址问题,为忻州博物馆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要注意的问题。

忻州,是长城的博物馆,拟建设的中华长城博物馆,将成为一座全面反映忻州长城历史和现状的专题性博物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