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家庭將成為破解老齡化社會康養問題焦慮的利器

一、中國正在步入老齡社會

2019年01月21日,國家統計局發佈最新的人口數據:

我國最新的老年人口數據為:2018年末,60週歲及以上人口24949萬人,佔總人口的17.9%。

另外,2015~2018年老年人口的增長趨勢為:

2015-2016年末,60歲以上增加886萬,65歲以上增加617萬;

2016-2017年末,60歲以上增加1004萬,65歲以上增加828萬;

2017-2018年末,60歲以上增加859萬,65歲以上增加827萬。

中健聯盟產業研究中心,根據我國老年人口的增長趨勢,對未來三年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預測數據為:

2019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增長727萬;

2020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增長603萬;

2021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增長521萬。

2022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增長將比2021年多一倍!!!

智慧家庭將成為破解老齡化社會康養問題焦慮的利器

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50年,中國將有35%的人口超過60歲,成為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二、宣傳口號引發的養老焦慮

1973年,毛澤東時代提倡:一個不多,兩個更好,三個多了。

1978年,改革開放提倡:一對夫婦最好生一個,最多兩個。

1985年,人民日報題目:只生一個好,政府來養老。

1995年:計劃生育好,政府幫養老。

2005年,養老不能靠政府

2012年,推遲退休好,自己來養老

2018年,以房養老

2019年,自己父母自己養,不推政府不推黨

這些宣傳的口號或者政策無不在表達著每個年代國家對養老問題的焦慮。針對這些焦慮,國家也在積極改善:

2012年,黨的十八大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大力推進老齡服務產業發展”,為養老產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這一時期,社區養老逐漸受到政府的重視。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養老機構數量呈現快速發展趨勢。

2013 年9 月,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快養老服務業,提倡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進入養老服務業,推動各界力量積極探索解決人口老齡化導致養老產業發展方式,醫養結合、以房養老、智慧養老、綜合養老等方式逐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

2017年11月,國家衛鍵委發佈了《關於養老機構內部設置醫療機構取消行政審批實行備案管理的通知》,為養老院內設醫療機構提供了便利。

無論國家政策怎麼變化,養老的主流模式是不會變化的,那就是居家養老,盡顯孝道。

智慧家庭將成為破解老齡化社會康養問題焦慮的利器


三、快速增長的老齡化給醫療保健資源的挑戰

快速增長的老齡化人口將對中國經濟發展構成挑戰,根據北京協和醫學院和中國老年保健協會(CAWA)發佈的一份報告,與老年公民相關的醫療保健、養老金和其他領域的支出將從2015年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7.33%升至2050年的26.24%。

人入老年,身體衰退,康養問題成為養老的重要主題。隨著老齡化人口的快速增長,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人也快速增長,而相應的醫療資源趕不上發展,特別是三甲醫院出現人滿為患的情況,看病難,看病貴,療效不佳等情況使人們出現了醫療焦慮。

智慧家庭將成為破解老齡化社會康養問題焦慮的利器

四、康養焦慮下的智慧家庭產品思考

隨著科技的發展,特別是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通信、計算機視覺等技術的使用,智慧養老將成為解決康養焦慮的利器。智能養老服務利用感知化、智能化手段,構建實時監測、智能預警、快速響應的生活環境,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安全。智慧養老的構成包括智慧家庭、智慧社區、智慧醫療等。

其中與養老模式佔96%的居家養老匹配的智慧家庭將會成為主戰場。因為科技具備時尚潮流屬性,更適合年輕化人群,所以現在的智慧家庭市場更看重年輕人的需求。實際上,智能產品只有面對老人兒童時才能真正彰顯智慧特性。

2017~2018年,智能音箱帶火了智能家居產業,在MBA三大巨頭的價格轟勢下,智慧家庭的戰火燒遍全國。順著智能音箱這陣風,我想談談帶屏的智能音箱如何解決人們的康養焦慮。

目前帶屏的智能音箱能夠解決健康養老的什麼需求?

1. 空巢老人的陪伴感

很多家庭年輕人為了養家餬口,背井離鄉在城市掙錢,甚至很多小鎮和鄉村,主要居民已經是留守的空巢老人。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問題,子女不在身邊所帶來的孤獨感將成倍放大。同時由於某些疾病的原因,老人可能並不能經常外出與鄰里交流,這將進一步增加老人的心理負擔。

交流,是人類時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而與家人交流表達情感被視為是聯繫家庭成員的第一紐帶。現在國內“倒三角型”家庭結構逐漸成為主流,年輕人為了理想在外打拼的同時逐漸忽略了與父母長輩的溝通和交流。相比於關注老人的血糖、血壓等健康問題,我們似乎更應該首先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在基本的經濟與醫療之外,他們最需要的就是陪伴感。

以前有過媒體報道過這樣一則新聞:一位獨居老人常年購買某品牌保健品,多年來已花費數十萬元,由於子女身在外地不能在旁監督只能通過電話百般叮囑。一次老人意外摔倒,第一個趕到醫院送來熱粥的並不是其子女而是該保健品的銷售人員,老人面對鏡頭說了這樣一句話:“你們都說這保健品是假的不讓我買,但是當我真的需要你們照顧時候你們在哪呢,我雖然也知道這個藥片治不了什麼病,但是這個孩子每週都能來家裡陪我說話聊天,你們能嗎?”

這條新聞也從側面說明老年人孤單心理的嚴重性,根據我們進行的小規模線上調查顯示,在與父母異地居住的年輕人中,每週與父母通話一次的不足三成,平均每次通話時長不足10分鐘,如此算來,一年裡我們與父母交流的時間也不過數小時。

而在兒女遠離的背景下,陪伴感往往需要科技來填補,這也是固定電話和半導體收音機依舊是老人剛需的原因。在寬帶問題被解決後,智能音箱可以更好滿足這一需求:有屏的智能音箱,讓不會用手機的老人可以與兒女更方便視頻;而優質的內容與語音對話,則完全可以取代收音機。

2. 老人帶娃的娛樂教育

智能音箱使用率最多的功能是聽音樂,特別是有小孩的家庭,而另一個剛性需求在於:智能音箱帶來的對話式教育,可能在都市家長眼中更接近一個教育補充或者教育遊戲。而在英語、科學、語文,甚至普通話教育都嚴重匱乏的地區,用音箱帶來的專業加無人工成本教育,可能是早期教育唯一的解決方案。

3. 老年人的健康監測

所謂康養,年老體衰,多多少少都有健康的問題出現,很多都是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癌症等。很多老人每天都在跟藥打交道,但是卻不能每天都泡在醫院。老年人的健康成了全家的焦慮。然而現在很多的智能硬件產品,如血壓計,血糖儀,心電儀等只是單純的把醫院的設備帶回家而已,並沒有真正起到健康輔助作用,反而會給每天監測的老人更多的心理負擔。不管這些指標正不正常,都對人心理產生負面影響。其實焦慮的核心問題是這些設備不會真正地告訴患者如何去調理生活,反而像催命符一樣,催著老人走向醫院。智慧家庭的發展,特別是帶屏智能音箱的出現,將有望解決這一致命焦慮。一方面通過智能音箱監測老人的健康狀態,根據健康狀態實現數據分析,提供有效的生活調理建議。一方面通過智能音箱作為智慧家庭監控中心的角色,為老人提供舒適便捷的家居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