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現代服務業專班以金融“硬核”服務助企渡難關

本報記者李秀薇

春日勝黃金,復工逐春光。

資金是企業運轉的“血脈”,更是復工復產的關鍵所在。在全市現代服務業重大項目專班領導小組指導下,我市一系列金融“硬核”服務,及時為企業“輸血供氧”。

據市金融辦提供的數據:截至2月末,我市政策性銀行、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駐長分支機構,及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村鎮銀行等地方法人銀行機構,為全市中小微企業(含個體工商戶)貸款及個人消費貸款約21.9億元,實施了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政策;為全國疫情防控重點企業及地方性重點企業提供低息貸款約12.62億元;為受疫情影響的企業提供流動資金貸款約19.4億元。

政策持續“補血”助企渡難關

受疫情影響,我市中小企業生產經營遇到困難的問題尤其是融資問題不容小覷。如何發揮全市現代服務業重大項目專班領導小組及成員單位作用,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答案是:讓專業機構協調專業單位,實現精準服務。

在全市現代服務業重大項目專班領導小組指導下,市金融辦第一時間掌握國家和吉林省相關金融支持政策,協調中國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和吉林銀保監局,有針對性地制定長春市應對疫情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六條金融支持政策措施,確保小微企業信貸餘額不下降,確保小微企業融資成本降低,發揮各政策性金融機構“國家隊”作用,支持防疫物資企業復產擴產,充分發揮保險的風險保障作用,鼓勵地方金融機構和類金融機構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差異化的金融優惠服務。政策持續“補血”,旨在積極發揮中小企業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

為中小企業“雪中送炭”

“真是一場融資‘及時雨’,不僅降低了融資成本,更幫助我們新增了急需的流動資金貸款,讓企業渡過暫時難關!”某餐飲公司負責人說,受疫情影響,他們在吉林銀行和九臺農商銀行的部分貸款面臨暫時還款困難。市金融辦得知後積極協調,兩家經辦銀行綜合評估企業資產、信用情況,落實國家政策,吉林銀行同意企業適當延後利息支付,並減免因利息緩交產生的罰息,本金到期享受續貸政策,還新增了部分流動資金授信;參與吉林銀行該筆貸款擔保的時代擔保公司將擔保費率調降,併為新增授信繼續提供擔保;九臺農商行銀行在保持原有貸款享受相關優惠政策基礎上,又新增提供了部分流動資金貸款,通過持續“輸血”,解了企業燃眉之急。

“協調銀行機構有效增強企業的資金流動性,及時解決企業融資困難,就是在切實幫助和支持復工復產企業。”市金融辦負責人說。1月末,他們落實全市現代服務業重大項目專班領導小組關於為企業提供金融“硬核”服務、及時為企業“輸血供氧”等相關要求,積極協調銀行解決吉林賽普藥業有限公司大額轉賬及現金提取等銀行支付業務難題;經協調,2月上旬,貸款行允許吉林省銳田紡織服裝有限公司延期還款;幫助長春市華泰石油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亞歐酒店傢俱用品經銷處向貸款行成功申請延期還本付息。

跑出金融創新服務“加速度”

隨著企業復工復產,對資金的需求日益凸顯。全市現代服務業重大項目專班領導小組要求成員單位主動為企業提供有溫度、有力度的金融創新服務。市金融辦積極落實上述要求,為企業復工復產注入“資金暖流”。

——創新開發線上融資信息調查問卷,及時收集企業融資需求。企業掃描微信“二維碼”,即可便捷登錄系統進行融資需求申報。“二維碼”推出僅5天,市金融辦即收集到首批124戶小微企業需求信息,通過協調22家駐長銀行機構開展線上融資對接,僅3天時間,達成融資意向企業53戶,意向融資額5.6億元。

——由以往的信息中介變為精準對接,按照企業規模、所屬行業、融資額度等維度劃分若干企業包,逐個分析歸類企業融資需求,有效提高對接成功率,全力滿足企業新增貸款和已有貸款延期等需求。通過行業主管部門、“萬人助萬企”和“專班抓項目”平臺、屬地政府、行業協會商會四條渠道,廣泛宣傳國家和省、市支持企業疫情防控及復工復產的政策精神。

——創新行業管理方式,為擔保機構年檢開通綠色通道,實現年檢換證“不見面”。對因受疫情影響無法及時上報年檢材料的企業,延長年檢時限,減少人員集聚,避免面對面接觸。

全力保障金融業抓防疫

一手抓好疫情防控,一手抓好經濟發展。全市現代服務業重大項目專班領導小組提出:各成員單位要積極落實我市關於保障重點行業物資需求的總體要求,支持銀行機構正常開展金融服務。為此,市金融辦及時下發有關企業復工復產的政策通知,定期調度各大銀行機構營業情況,自2月19日起,分批分時段為41家銀行機構發放口罩等防疫物資。

增信貸、降成本、緩還款、保防疫、穩生產,隨著全市復工復產復市有序推進,金融活水正持續不斷提升企業金融服務的獲得率,源源不斷地滋潤著實體經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