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豫言丨當好健康“守門人”

今豫言丨當好健康“守門人”

□馮軍福

縣級醫院“吃不下”,一床難求,群眾有意見;而鄉鎮醫院又“吃不飽”,資源閒置,醫務人員心不安。如何改變這種情況?我省息縣、鄲城縣的做法是,建設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讓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與村衛生室成為“一家人”。這種“大手牽小手”的創新探索,將碎片化的資源攥成了一個“拳頭”,有效破解了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不高、能力不強的問題。

基層醫療機構承擔著健康“守門人”的重任。近年來,通過不斷努力,我省基層醫療機構硬件設施有了很大改善。但也要看到,我們的診療服務能力還不高,城鄉醫療資源配置結構仍不合理,覆蓋全省近半人口的縣級以下醫療機構床位數和衛生技術人員佔比較低。要加快補上這一短板,息縣、鄲城縣給我們的啟示是,必須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要活力,通過建設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把好醫生和先進技術沉下去,把基層醫院救治水平提上來,以醫療資源之“通”,破解群眾看病之“痛”。

目前,我省縣域醫共體建設實踐正在蓬勃開展。但醫療機構聯合之後能否真融合,整合之後如何更優化?還需在實踐中找答案、找方法。只有建立起穩定的利益關聯機制,讓各方都能從中受益,醫共體才能“連體”又“連心”,並最終讓患者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