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車分時租賃已到懸崖邊緣?途歌被曝全面撤離市場


共享汽車分時租賃已到懸崖邊緣?途歌被曝全面撤離市場


電商中國(www.ebtop.cn)9月6日消息,據全天候科技報道,隨著共享經濟大火,共享汽車分時租賃應運而生。但目前看來,企業發展並不順利。

近日,有媒體曝出,共享汽車品牌途歌已經從南京撤退,有南京的用戶打開途歌App時發現,地圖上一輛車都沒有了。

另據途歌南京地勤向上述媒體透露,工友被通知途歌已經撤離南京,其所在的調度群、發票群、報銷群也被解散,之前墊付的大約20萬停車費和加油費至今未能得到報銷。

“途歌目前賬面資金已經所剩不多了,公司的員工招聘工作也已處於停滯狀態了。”一位接近途歌的內部人士向獵雲網透露,途歌現在基本處於倒閉的前夜。

悄聲撤離南京運維墊付逾20萬沒著落

不同於進入共享汽車領域時的高調,途歌這次是一場悄無聲息的撤退。

據尋找中國創客報道,從7月中下旬開始,途歌已經先後兩次將南京市內的共享汽車集中拉走。最後一批撤退是從8月7日下午5點鐘開始的,一直持續到第二天清晨。

一位途歌南京的運維人員向尋找中國創客表示,在此之前一直不知情,“第二天一上班,負責人就一對一地找我們談話,稱車都已經調走了,公司將要撤離南京。”但相關負責人並未就撤離的原因進行解釋。

該運維人員還透露,車輛的停車費及油費需要運維人員先行墊付,之後公司再進行報銷,常常一個月墊付的停車費及油費就有上萬。通常這部分費用一週一報,兩週後墊付款就可到賬,但這次撤離後,墊付款遲遲未到賬。另一位途歌南京的運維人員稱,和他相熟的十幾名運維人員所墊付的費用,加起來有20萬。

途歌撤離多城市被曝賬面資金所剩不多

公開資料顯示,途歌成立於2015年7月,是一家汽車共享出行平臺,主打汽車分時租賃服務。此前,途歌已獲得5筆融資,累計融資額超過5000萬美元。

2018年1月,途歌宣佈完成了由海益得凱欣基金(CHP) 領投,海納亞洲創投基金(SIG)和真格基金跟投的2600萬美元B+輪融資。彼時,途歌還表示,該輪融資後將繼續深化一線城市的業務規模並且加快二三線旅遊城市的拓展服務。


共享汽車分時租賃已到懸崖邊緣?途歌被曝全面撤離市場


今年3月,途歌拿下第七座“城池”,順利入駐南京,加入當地共享汽車戰局。令人意外的是,才過去5個多月,不僅南京“失守”,途歌被曝在全國多個城市面臨運營危機。

一位自稱“北京途歌地勤”的人士在百度貼吧“途歌吧”內爆料:“北京途歌公司大部分地勤離職,地勤需要墊付費用,報銷一個月都不下來,現在讓辦公室人員都下去收車,而且運行範圍縮小,很多車沒油。”

尋找中國創客還稱,在北京打開途歌App時發現,永安裡附近十幾個網點均無可用車輛。少數幾個停在外部停車場的汽車,幾名用戶在車輛下留言稱:“沒有油了、停車費216”。還有人爆料,很多沒油的車、壞車、停車費幾百上千的車都“癱”在停車場,繼續算著停車費沒人管。

不僅是北京,深圳、廣州等地也出現了類似現象。一名自稱剛剛離職的深圳途歌地勤在“途歌吧”裡稱,途歌在深圳拖欠許多網點費用,“人家停車場都不讓途歌停了,公司就把網點刪了。”自稱途歌廣州地勤的人士則表示,已經墊付了3萬,“拖著我們,想走又怕拿不到報銷,不走又越陷越深。”

對此,途歌CEO王利峰否認了北京線下運營陷入停滯的質疑,稱部分車輛是在更新油卡盒子和硬件,“別急,短期過程,等到下週換完硬件就好了”。他還在近日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解釋,“近期正在對現有業務進行調整,預計9月20日左右會推出新的服務,以接力用車為主營業務,逐漸淡化網點。”

不過途歌內部人士向獵雲網透露,“途歌目前賬面資金已經所剩不多了,公司的員工招聘工作也已處於停滯狀態了。”上述人士還表示,投資機構對於途歌的態度就是一種“臨終關懷”了。

共享汽車分時租賃盈利難

事實上,雖然有企業倒下,但資本對這個行業一直很熱衷。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僅2017年,共享汽車領域就獲得了超過764億元的融資,其中不乏螞蟻金服、真格基金、貝塔斯曼等明星投資機構。

易觀千帆數據顯示,2018年4月汽車分時租賃應用月活躍用戶規模保持上升趨勢,總規模達到了189.8萬,環比上漲11.9%。

不過,在資本追逐、市場升溫的同時,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就是——盈利難。因此,就能看到一個現象:越來越多的小企業在這場競爭中潰敗,而大企業還繼續在這個領域“燒錢”。

2017年12月,滴滴出行創始人、董事長兼CEO程維在2017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分時租賃目前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停車等,不是隨叫隨走,滴滴會投入很大的資源,將投入不低於10億的資本。”

神州租車董事局主席陸正耀也曾公開表示,分時租賃的市場需求是真實需求,然而現行商業模式普遍存在短板,找不到盈利模式。不過,他也稱,分時租賃與神州租車無車車生活平臺中現有長短租產品能夠互補,滿足客戶特殊用車場景的需求,拉動新客戶增長,提高公司的運營效率、業務收入與盈利能力。

在這些大企業眼裡,共享汽車的“燒錢”狀態只是階段性的,要想盈利得先燒錢。然而,支撐他們盈利的是背後強大的技術、資金,在拿到停車資源方面,他們也具備一定優勢。對於那些規模較小、資金有限的企業就可能無法挺過虧損“寒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