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如何挑人,厲害角色創造爆款,感性的生活與工作


創業者如何挑人,厲害角色創造爆款,感性的生活與工作


創業公司應該找一些厲害的人,這些“厲害角色”在不斷地創造爆品。

我觀察至今,注意到厲害角色有一個共通之處。那就是,所有人都在做自己喜歡的事,在追求自己覺得“好”、覺得“有趣”的事。他們不“放棄”,不“忍耐”。也許可以說,他們是在憑本心生活。我想,也正是因此,他們才能保有孩提時代的靈性吧。

我認為,要“做好工作”,這一點必不可少。

做得出好遊戲的人都喜歡遊戲,做得出好軟件的人都喜歡軟件。玩遍各種遊戲,左一個右一個下載心裡在意的軟件試用。不喜歡的話,是無法做到這個地步的。也正是因此,他們才會明白這些東西的“好壞”,明白好東西好在哪裡,壞東西壞在何處,感性也隨之不斷地得到磨鍊。

這些人磨鍊技藝的慾望比別人強一倍。他們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所以半瓶子晃盪的技術無法令他們滿足。所以,無須旁人多言他們也會努力。

還有一點更為重要。

那就是“理解用戶的感受”。人們玩熱門遊戲時會覺得“有趣”,而這份感受與其他用戶的“有趣”感受是相互重合的。因為大家都是人。所以,如果我們一邊遙想用戶的感受,一邊追求自身對“有趣”的感性,那麼,產品自然會趨向於使用戶感到愉悅。

在採納企劃時,我重視的是提案者是否將個人的“真情實感”注入到企劃內。即使亮出再多的市場調研資料和銷售數據,即使再三說明“這裡有很大的市場”,我不認為光憑這些就真的能創造出“好東西”。

當然,光依賴感性恐怕也只會做出自命不凡的東西。所以,通過客觀數據進行邏輯思考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僅憑這個就能做出爆品的話,誰都不用苦惱了。“這個有趣!”“這個必須要有!”——製作方諸如此類的真情實感是不可或缺的。

始終在磨鍊自身感性的“厲害角色”們,必然都會在企劃中注入這樣的真情實感。我想,正因為如此,他們才能不斷地創造出爆品。

然而,我總覺得世間扼殺自身感性的年輕人正在增加,對此我深感憂慮。前些天,我還從某創業公司CEO那兒聽說了一件事。

這位CEO給應聘者做面試,結果所有人都說了一樣的話,社長覺得奇怪。某天當他看到自家公司的主頁時,才恍然大悟。原來大家都在複述主頁上的“公司方針”,卻裝作在講述“自己的夢想”。當時,CEO表情陰沉,說了一句:“現在進入了一個可怕的時代,不是嗎?”

我對這句話深有同感。

想找到工作,想討上司歡心……為了這“眼前的成功”而扼殺自己的感性,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由於這“成功”沒有與自己的本心相重合,結果就變得十分淺薄。這樣是絕無可能“做好工作”的。

依自己的感性生活。這是“做好工作”的絕對必要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