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縣:來時未曾迎,走時必相送

3月12日晚24點,隨著最後一戶隔離期滿,和縣清佛龔村全面解封。“這兩天,大家的情緒都有些說不出的低落。”和縣公安局刑偵大隊副大隊長高友兵說。

因為疫情相對嚴重,清佛村一度成為和縣的重點管控村。2月14日,在鄭蒲港新區支援的和縣公安局刑偵大隊41人轉戰清佛。高友兵和另外3名隊員來到疫情最為複雜的龔村自然村。“他們是一支精銳部隊,防疫越困難的地方,越需要他們。”和縣副縣長、公安局局長何平說道。


和縣:來時未曾迎,走時必相送

(高友兵(左一)和同事在對居家隔離戶貼封條)

“貓鼠遊戲”

“剛來的時候,我們很擔心。”高友兵坦言。對於突然進駐村莊的隔離“大軍”,不少村民存在“對立”情緒。儘管這村子已經有4戶6人進行了集中隔離。可面對看不見的病毒,村民防疫的意識仍然不夠高。“除了集中隔離人員,還有107戶共400多人。如果不把他們的意識提高到一定程度,靠我們4個人根本挽救不了。”

高友兵形容,一開始的防疫行動,很像一場“貓鼠遊戲”。龔村很大,且十分開闊,有時候前腳他們到一家做過工作,後腳這家人又背地裡溜出來。

疫情防控容不得半點含糊。高友兵知道,對待這種情況,必須“狠”起來。

為快速熟悉村戶分佈及每家防疫認知情況,高友兵繪製出一張“村戶圖”,明確標註每戶人員、隔離狀態及配合程度。和同事給全村分發了2000多隻口罩,隨後逐一上門耐心勸導。不配合的村戶在圖上標註,在走訪巡邏時作為重點管控對象,或進行必要的訓誡處理。為管控村民出門次數,高友兵還給村裡建了個微信服務群,村民平時有生活用品需要的,在群裡呼一聲,他們立刻送上門。

在外做生意的宣某是村裡的居家隔離戶。每次看著身穿制服上門的高友兵他們,宣某總是各種不配合。“我這沒菜了,政府買的不新鮮,我要去田裡搞點菜!”一開始,宣某總愛用這樣的理由出門。“菜地在哪?我們幫你採。”連續兩天半,高友兵都和同事到地裡,把菜採好了送上門。看到他們滿手泥提著菜的樣子,宣某終於卸下心防,積極配合隔離。

80多歲的龔大爺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老伴孩子都在集中隔離點,他一人居家觀察。閒的無聊時,他總想出來。看到他們阻攔,便大聲喝道:“你們把我個老頭子困在這想幹嗎?”“大爺,您就把我們當您的子女,想要什麼,我們通通幫您辦到,千萬不要出門,外面不安全!”一番走心勸導,龔大爺終於不再出門。之後的日子裡,大爺想要吃紅薯了,他們就幫忙買紅薯;大爺藥不夠了,他們就幫著去縣裡買藥。後來,龔大爺反而自告奮勇成了他們的“哨兵”:“我家在村子東南邊,所有人出村都要走我這過,有任何情況,我給你們報告!”

“大個子暖男”

除了宣傳管控,高友兵和同事們還當起了村裡的勤務工。買菜、抬米、送快遞,成了他們的常態工作。剛管控時,物資沒法挨家挨戶配送到位,他們就自掏腰包幫群眾解決困難。武大爺家的孫子沒修正帶了,他們去超市買到,順便送了筆和本子;高某的孩子缺學習資料,他們就每天幫忙打印網課材料;老老太太家裡沒米吃,他們扛去了20斤大米;有的村民行動不便,他們就當起“苦力”,幫忙更換液化氣罐……


和縣:來時未曾迎,走時必相送


(高友兵(右一)和同事們在板凳上吃飯)

就這樣,他們和村民們漸漸熟絡起來。“‘大個子’來咯!趕快躲起來!”後來,每當高友兵和同事們過來巡邏,就會有村民在二樓陽臺笑著喊。村裡人給他們每個人都起了外號:“大個子”“小胖子”“眼鏡哥”……“我見過‘大個子’下過口罩,長得還不醜咧。”村民們隔空打趣,高友兵也和他們樓上樓下話家常,這樣的“歡樂”總能紓解很多緊張。


和縣:來時未曾迎,走時必相送

(高友兵(前一)和同事們在村道巡邏)

83歲的老人龔從英,是高友兵每天第一個要去探望的人。龔從英已是肝癌晚期,身邊只有女兒一人照料。原定春節回鄉的兒子由於疫情管控遠在廈門,高友兵總是抽空陪老人聊天疏導。2月20日凌晨,老人的女兒哭著跑到帳篷,告訴他們老人快不行了。高友兵連夜將龔從英的女婿從隔壁村接過來,並緊急報告縣防指,請求特事特辦,希望能讓老人和兒子見上一面。2月21號,在全縣多部門聯繫協調下,王貴金一路“綠燈”回到和縣。高友兵則駕車將其從車站送到老人面前。見到兒子後,原本已經三天吃喝不下的龔從英身體竟有了好轉。

管控後的龔村,幾乎每個陽光棚都封了起來,高友兵和同事們只留下了一個,讓95歲的獨居老人毛老太在裡面曬曬太陽。因為無人看望,高友兵總會拎些餅乾、水果、奶粉送到毛老太家。村民們“背地裡”誇他:“是個善良帥氣的人民警察。”


和縣:來時未曾迎,走時必相送

(高友兵給毛老太送東西)

依依惜別

70歲的武大爺年輕時上過私塾,平日裡話不多,臨別前卻跟高友兵說起了心裡話:“講真的,你們剛來時我們非常不適應。現在想想,說到底還是你們讓我們變得安寧,真的要感謝你們。”

包村幹部許婷解釋道,龔村武漢返鄉人員多,外出務工人員也多,大家都是趁著過年回鄉拜親,想讓他們各自宅在家裡真的很難。但這支隊伍過來後,卻驚人地在短時間控制了局勢:“很快,村裡再沒有人不戴口罩,發生聚集。更難能可貴的是,沒有聽到任何人抱怨。而且,所有人都很喜歡他們。”

許婷也看到了他們的付出。起初擔心人出來走動,他們連吃飯都蹲在村道上吃。2月的一場大雪,他們站在雪裡拉了2小時的警戒線,身上的雪積得很厚很厚……

3月7日,和縣正式解封。村民們陸續踏上了返工返學之路。“我在卡口,看著一戶戶跟我打招呼離開。應該開心,但就是有點說不出的難受。”每次村民離開,都會找到他,感謝他的照顧,即使是他曾經“兇”過的人。現在,村裡只剩下三分之一的人。之前樓上樓下調侃聊天的聲音漸漸稀落,巡邏的村道上,也變得冷清。

很快,高友兵和同事也將離開。下一站,他們要到另一個村莊繼續值守。

3月8日,龔村的一名大學生給他們訂了個蛋糕,卡片上寫著“願你們平安無疾,前程似錦,致敬了不起的你們!”


和縣:來時未曾迎,走時必相送

(村民給訂的蛋糕)

高友兵說,村裡400多人,他幾乎喊得上每人的名字。每戶做什麼生意,家裡幾口人,孩子多大,他也記得清楚。

3月13日清晨,他們即將離開。上百個村民在村口夾道相送,揮手作別,甚至在村口放起了鞭炮。來時未曾迎,走時必相送。

“春暖可期,未來可期,待摘下口罩的那一天,必是再敘之時。”高友兵在朋友圈寫道。


和縣:來時未曾迎,走時必相送

(村民在門口夾道相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