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摄影的层次感,只需一招“以小见大”。

风光摄影,是以展现自然风光之美为主要创作题材的原创作品(如自然景色、城市建筑摄影等) ,是多元摄影中的一个门类。从摄影术诞生那天起,风光摄影就独占鳌头。

风光摄影无论你运用任何角度,终极目的是摄影者运用镜头语言进行的一次审美活动。在自然界面前,精心布控光线的技术摄影也好,融入自己心境的主题摄影也好,均是用镜头语言描绘对自己脚下土地和山河的热爱。

风光摄影的层次感,只需一招“以小见大”。


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面对一片雄伟壮丽的风光,兴奋地拿起相机把它拍了下来,但把拍出来的照片拿给其它人看,反响却十分平淡。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很可能就是因你的照片没有“空间尺度感”,让观众体会不到你所拍摄的景物有多大的规模。

风光摄影的层次感,只需一招“以小见大”。

有空间尺度感的作品,能让人一瞬间就体会到景物的规模。如下图,看到这图的第一眼你就能体会到这座山的雄伟:

风光摄影的层次感,只需一招“以小见大”。

那么,我们在拍摄的时候,如何为我们的照片添加“空间尺度感”呢?


1. 给你的照片找个“标尺”

通俗的说,就是在画面中加入一个我们熟悉大小的物体进行对比,我们便可以直观地对景物的尺寸大小有一个了解。

如下图,比起空荡荡的海岸线和礁石,加入一个灯塔,瞬间就能让人对整个画面的规模产生直观的了解——灯塔都显得这么小,整个场景肯定很宏大。

风光摄影的层次感,只需一招“以小见大”。

即使是不考虑空间尺度的问题,在稍显空旷的作品中加入一些区别于环境的元素,也相当于为整个画面添加了“点睛之笔”。


2. 小物体,大能耐

你不一定需要找太大的环境元素充当标尺(如灯塔,房子),一些小东西其实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只要你把它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我们来看个例子。这是一片空荡荡的海岸线,没有什么空间尺度感:

风光摄影的层次感,只需一招“以小见大”。

但如果在前景处放置一个人们熟悉大小的物件(如下图中的路标),空间尺度感瞬间就出来了:

风光摄影的层次感,只需一招“以小见大”。

远处的树木,近处的花花草草,也可以发挥出类似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们还很常见,到处都是,更便于你寻找、利用。


3. 加个人

还在花心思寻找恰当的充当标尺的环境元素?其实最合适的空间标尺就在你身边!没错,就是你——确切地说,是人。

人是关注度很高,同时人们也很熟悉大小的个体(哪怕是最高的和最矮的人,顶多也就差个一米),十分适合充当空间标尺。更重要的是,它们随叫随到,可控,可以出现在你画面中任何位置——只要地形没限制。

风光摄影的层次感,只需一招“以小见大”。

需要注意的是,充当空间标尺的人不能离镜头太近,否则会占据过大的画面比例,关注度过高的话会“喧宾夺主”,让你真正的主体——风光被夺去了风头,整张照片就会变成“到此一游”了。


但是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加入画面的这个“标尺”,一定要与背景区分开来,最好有足够的对比度,能让人第一眼就把“标尺”和背景区分开来。

如下图,虽然有人入镜,但与环境的对比度不够,整个融入了背景中,并没能发挥出该有的映衬效果。

风光摄影的层次感,只需一招“以小见大”。

如下图,只有人与背景的对比度足够高,才能准确地地发挥“以小见大”的作用,让摄影作品更有层次,更有空间感。

风光摄影的层次感,只需一招“以小见大”。

风光摄影是广受人们喜爱的题材,它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最全面,从作者发现美开始到拍摄,直到与读者见面欣赏的全过程,都会给人以感官和心灵的愉悦,能够在一定主题思想表现中,以相应的内涵使人在审美中领略到一定的信息成分,由此也将使人平添些过目不忘的情趣。

下次拍“大风光”的时候,记得往里加个显著的标尺,“以小见大”,效果会更棒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