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娟、張伯禮、陸林、曾光最新迴應:武漢解封不會造成二次擴散

“今天是跨年,不是,應當是跨世紀,那種重生的感覺。”

生活在武漢的朋友于4月8日00:01在朋友圈這樣寫道。


4月8日零時起,武漢市將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自1月23日,武漢關閉離漢通道以來,整整76天,武漢終於又見面了,往日熟悉的生活也在慢慢地回來。


李蘭娟、張伯禮、陸林、曾光最新回應:武漢解封不會造成二次擴散


4月8日零點,武漢西收費廣場燈火通明,離漢通道正式解封。中國衛生畫報記者 陳浩/攝


李蘭娟、張伯禮、陸林、曾光最新回應:武漢解封不會造成二次擴散


4月8日07:10,武漢的一天從“過早”開始,吉慶街的老字號開始營業,人們開始走上街頭,購買自己想念已久的早點。 中國衛生畫報記者 陳浩/攝


武漢解封是不是意味著疫情進入尾聲?

人口流動會不會導致疫情二次流行?

需不需要擔心無症狀感染者?

李蘭娟院士、張伯禮院士、陸林院士、曾光教授

對大家關心的武漢解封后的問題

一一進行了解讀


李蘭娟院士:雖然解封,

但現在的武漢還不能放鬆


“武漢能在這麼短暫的兩個月把疫情控制下來,是非常不容易的,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武漢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國家衛生健康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在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採訪時表示,武漢解封是一大勝利,武漢的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解封后武漢可以和其他省市一樣逐步復工復產復學,是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我由衷地感到高興,也由衷地祝賀武漢!”

回想起2月2號和醫療隊剛到達武漢時,李蘭娟院士說,那時疫情形勢很緊張,群眾也很恐慌。“在武漢奮鬥了兩個月,我已經把自己融合在武漢人民當中,兩個月來,見證了武漢抗疫的每一步發展和每一步成績,現在武漢的抗疫鬥爭取得階段性勝利,武漢能這麼快就解封,不僅為中國的抗疫鬥爭做出了很大貢獻,也是為全球抗擊疫情積累了一套經驗。”

不過李蘭娟院士也提醒,現在的武漢還不能放鬆,還有一些無症狀的感染者和個別遺漏的病人等,需要繼續嚴密的觀測,因此未來社區的防控還不能放鬆,各個醫院的發熱門診要更要加強管理和規範,檢測工作也要常抓不懈。而且目前多個國家還在疫情高峰期,我們國家還面臨著疫情輸入的風險,外防輸入的工作也絕對不能放鬆,對於入境人員要嚴密的隔離,及時發現感染者,不能麻痺大意。

所以武漢雖然解封了,疫情卻還沒有結束,國內要防止死灰復燃,國外要嚴防輸入。李蘭娟院士強調:“只要世界上的大流行不結束,我們的防控工作就不能鬆懈。”

有人擔心,武漢解封后,一些無症狀感染者會不會把病毒再傳到各個地區?李蘭娟院士認為,這個應該不用過於擔憂。“在武漢已經檢測過是陰性的人,到了其他省市還會進行檢測,像我們的醫療隊回來,還會有一個14天的隔離期,所以大家都認真檢測,該隔離的隔離,每個人對自己的健康負責任,人人能做到這一點,也應該是安全的。”

李蘭娟院士說,未來對新冠病毒的研究還不能中斷,對於病原學、發病機制還要加大研究力度,尤其是疫苗的研發,要加大力度和速度。她建議,今後要加強公共衛生體系、感染病和傳染病治療隊伍的建設,進一步加強整個醫療機構在感染病、傳染病方面的應急反應水平和能力,做到“平戰結合”,平時醫療機構可以收治很多其他的病人,傳染病來臨的戰時則能夠及時收治傳染病人,因此,如何加大改革力度,加大應急反應能力和水平,還需要後續的努力和探討。


張伯禮院士:科學防控,

無症狀感染者流行風險不大


“山河春滿盡滌殤,家國歡聚已無恙。兩月敢忘江城苦,十萬白甲鏊戰茫。黃鶴一眺三鎮秀,龜蛇兩岸千里黃。降魔迎來通衢日,班師辭去今歸鄉。”這是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院士在武漢解封之際做的一首詩,詩名取為《歸辭》。

張伯禮院士在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採訪時說:“4月8日武漢解封,全面恢復交通,我們中央指導組也在武漢進行了七十三天的戰鬥,能夠見證這歷史性的時刻,心情很激動!但更多的是喜悅,為英雄的武漢人民感到喜悅,也為援鄂工作人員完成歷史使命即將歸家感到喜悅!”

但同時,張伯禮院士也特別提醒,解封不等於解防

“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超過120萬例,波及200個國家和地區,我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已超950多例,防控工作面臨著很大的境外輸入性壓力。另外,無症狀感染者雖然傳播力不強但也具有一定傳播性,因此境外輸入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都還是疫情防控的隱患。”張伯禮院士指出,“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依然是當前全國疫情防控工作重心所在。

“疫情爆發至今也就兩個多月,我們對於新型冠狀病毒的認識也很有限,很多規律尚不清楚。”張伯禮院士提出,新冠肺炎和非典不同,可能不會在夏天戛然而止,秋冬或依然有流行危險。他解釋,從中醫方面認識,新冠肺炎屬於瘟疫範疇,主要病性為溼毒,可稱之為溼毒疫。溼毒疫是以溼毒為典型特點的疫病,起病隱匿,起始症狀溫和,傳變迅速,多生變證,纏綿難愈。這也是新冠肺炎與“非典”的差別,更狡猾,更多變,更讓人猜不透。

“行百里者半九十,隨著武漢解封,逐步復工復產,還是建議廣大市民堅持有效的防護措施,不可粗心大意。”張伯禮院士強調,個人要做好防護、戴口罩、少聚會、不聚集、勤洗手,每次從外面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手心手背、手指指尖都要洗到,平時避免用手摳鼻子、摸眼睛,跟黏膜接觸的行為儘量避免。同時注意清淡飲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讓身心處於一個陰平陽秘的最佳狀態。

當然,在不放鬆警惕的同時,也不需要過度解讀和恐慌,尤其是對於無症狀感染者。張伯禮院士對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介紹,無症狀感染者一般不會引起大暴發,寧波疾控中心最近研究顯示,平均每個確診病人可傳播3個病人,平均每個無症狀感染者可傳播不到1個病人,無症狀感染者傳染力相當於確診病例的三分之一。由無症狀感染者傳播的病例佔總發病人數的構成比只有4.4%。這與病毒的毒力有關,病毒崩解所產生的RNA基因片段也可使核酸檢測陽性,但已經沒有傳染性了。

“以我國現在採取的措施,可以及時發現、控制無症狀感染者,由無症狀感染者造成流行的可能性較小。”張伯禮院士說,無症狀往往不是真的無症狀,只是症狀輕微,沒有引起重視,故在疫情尚存在情況下,每個人都要重視自己身體狀況,有些不適注意觀察,必要時一定去醫院檢查。

目前武漢地區正在開展的新冠人群流行病學調查核酸檢測,可以及時發現無症狀感染者,抗體檢測也可以反映人群免疫情況,同時全國各地也會加強從疫區迴歸人員的核酸檢測和健康監督,因此大家不必過度擔心。

張伯禮院士介紹,雖然武漢已經解封了,但他目前還要繼續留在武漢進行抗疫工作,他們對於新冠肺炎的治療和科研也還會繼續開展。國內方面,主要是完善新冠肺炎恢復期中西醫康復方案指南制定,協調三所大型醫院開展康復門診和病房工作,推進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後的康復工作,幫助他們早日完全康復,迴歸社會;全力推進國家科技應急攻關項目—中西醫結合防治新冠肺炎的臨床研究進展,進行資料整理分析,在科技支撐下將科研成果轉化成更有效地臨床治療方案和方藥;加速推進新冠肺炎治療新藥宣肺敗毒顆粒的研發。

國際方面,也希望為全球抗疫貢獻中醫藥方案,隨著國際疫情的日益嚴峻,張伯禮院士已參加了十餘場視頻在線會議,包括WHO、世中聯、世針聯、美國、澳洲、菲律賓等。最近應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的邀請,向中國留日僑胞和留學生開展中醫藥抗疫經驗和新冠肺炎預防知識的分享,以及和日本科學家開展中藥科研合作,同時也在組織中法之間的臨床合作,計劃聯合法蘭西醫學科學院在法國的十家醫院開展中藥的臨床試驗。


陸林院士:武漢解封,

偏見會增加疫情防控風險


“現在解封非常有必要。”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所長陸林院士對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表示,首先因為疫情已經得到良好的控制,其次如果繼續封閉,或會給個人、給家庭、給社會都帶來更多的問題。

這次疫情對武漢同胞無疑是一次巨大的創傷,“城市解封,讓武漢人民恢復到正常生活、正常工作,對他們的心理能起到很大的安撫作用,也可以減少焦慮、抑鬱、失眠等很多心理問題的發生。”陸林教授表示,“創傷後應激障礙發生率大概是10%~20%左右,全世界都是這樣,因此解封后武漢同胞也要注重心理上的調適。”

首先,需要正確、理性地對待城市解封,別放鬆警惕,繼續做好防護。其次,武漢人外出後也沒必要有“病恥感”,可以多跟別人交流,讓其他人都瞭解到武漢的防控措施。

“在目前嚴密的防控措施下,離鄂離漢的人都已經過足夠長時間的隔離,做過一些健康檢查,跟其他地區的人一樣健康,不會有任何特別的風險,其他地區的人們一定要認識到這一點。如果對武漢同胞有偏見,反而會給防控工作帶來漏洞和風險。”陸林教授說。

而且,這種偏見、歧視會增加武漢人民的心理壓力,增加他們的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給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帶來負面影響。所以,其他地區的人沒必要恐慌,就像對待身邊的人一樣科學理性地對待武漢同胞,這也是對武漢人民最大的善意。


曾光教授:全球疫情未完,

武漢只是轉緩



作為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當時參與建議了武漢的封城舉措。在這個英雄城市經歷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戰“疫”後,曾光教授如今又見證武漢解封,在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採訪時他很有感觸地說,“武漢的封城、解封,不管對武漢這個城市,還是對於其他地區來說,都可以說是一次天翻地覆的變化。”

曾光教授表示,從高級別專家組提出封城建議時,武漢確診病例大概不到300例,到後續確認病例數逐漸增長,火速建成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方艙醫院,疫情形勢變化快,控制得也非常快,對“四類人員”的集中收治和隔離,4萬多醫務人員的馳援,“兩個多月的時間,滄桑鉅變。”

“需要提醒的是,雖然武漢解封了,但目前全國防控還沒有放鬆,只能說武漢解封意味著武漢的疫情防控趕上了其他地區的步伐,但是還不到放鬆的時候。從武漢外出的人員還是要遵守前往地的防控措施。”曾光教授介紹。

很多人擔心,武漢解封后隨著大量人員流動,會不會出現一些攜帶病毒擴散的情況,曾光教授表示,“我覺得這種概率是非常低的,不必過於擔心。當然,也不能說絕對排除這種可能性,因為我們對新冠肺炎這種疾病的認知還不夠充分,不能排除一些特殊情況的出現。”

“武漢過去是病毒高度集中的地方,但已經轉化成確診病例,基本得到控制了。無症狀感染者成為我們現在的防控重點之一,但它不影響武漢的解封進程。因為目前無症狀感染者的群體規模、病情程度、傳染性沒有嚴重到那個程度,一旦發現都可以控制。”曾光教授表示。

這次疫情能快速得到控制,也跟總結歷史教訓有很大關係。1967年,中國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爆發流行,當時造成300多萬人感染,16萬人死亡,那是血的教訓。“就是因為記住了這些教訓,專家組提出封城建議後,能很快被中央採納,現在回頭看這是非常英明的。這場防疫戰可以稱得上是一次非常漂亮的大勝仗。我國從開始時全球最嚴重最被動的情況下,一下子翻轉了。”同時曾光教授進一步表示,武漢解封不意味著疫情結束,只要全世界不結束,中國就結束不了。

新冠病毒是無差別傳播的,不管貧富、不論種族,這也要求我們繼續觀察研究,加強防控意識的同時提高醫療救治水平,才能徹底打敗病毒。


李蘭娟、張伯禮、陸林、曾光最新回應:武漢解封不會造成二次擴散

李蘭娟、張伯禮、陸林、曾光最新回應:武漢解封不會造成二次擴散

李蘭娟、張伯禮、陸林、曾光最新回應:武漢解封不會造成二次擴散

李蘭娟、張伯禮、陸林、曾光最新回應:武漢解封不會造成二次擴散

李蘭娟、張伯禮、陸林、曾光最新回應:武漢解封不會造成二次擴散


武漢重啟,中國加油!


本文來源:本文綜合整理自健康時報網、央視新聞。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