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縣竇家寨,你聽說過嗎?其實它就是大名鼎鼎的象棋鎮道家村

藤縣象棋鎮道家村距梧州市約90公里,距離藤縣縣城約40公里,是北流河邊上的一顆明珠。道家村不僅風景秀麗,而且歷史文化底蘊非常深厚,是融人文景觀及自然風光於一體的遊覽聖地。

歷史文化底蘊深厚

道家村原稱“竇家寨”,清光緒年間,竇家寨人楊道留學日本,後又參加孫中山同盟會後,接受了新思想,民國初年在他任融安縣縣長時,認為竇家的“竇”已失去意義,應改稱“道”家,自此,“道家”便沿用至今。


藤縣竇家寨,你聽說過嗎?其實它就是大名鼎鼎的象棋鎮道家村

▲現今的道家村(彭進龍攝)


隋唐時,竇姓人家在石表山築竇家寨,到唐天寶年間,皇帝封竇聖為司官,設置竇家司,同時設立水路的驛站,接待來往官員。道家村處於北流河與思羅河的交匯處,人文薈萃,商賈雲集。明清時期,在此經商的粵東客商多達二三十家,店鋪林立,司衙、學堂、酒樓、會館、作坊應有盡有,一派繁榮。


唐代楊州大明寺的高僧鑑真大師第五次東渡日本無果,返回楊州時經過竇家村。明代大學士解縉被貶廣西,經過竇家村時賦詩一首:“竇家寨前朝雨晴,思羅江內水初生。楊梅果熟春將暮,豆蔻花開鳩亂鳴。”此外,蘇東坡、秦觀、徐霞客等名人墨客都在這裡留下了足跡。


藤縣竇家寨,你聽說過嗎?其實它就是大名鼎鼎的象棋鎮道家村

▲道家村的古民居


如今村裡留存有司署衙門、驛站、觀音閣、文武廟、敕封大王廟、粵東會館、古戲臺、護城河、古碼頭、福隆莊等多處古建築遺址。其中福隆莊是村裡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建築,面積500多平方米,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雕樑畫棟,古樸典雅。屋內保存有浮雕壁畫數十幅,還有清代武魁牌匾。福隆莊為三進院落,第三進為“四知堂”。這“四知堂”的名稱還有點來歷。當時居住其中的楊姓村民的先祖楊震官至荊州刺史、東萊太守。他赴任途中經過昌邑,由他舉薦擔任昌邑縣令的王密前來拜見。王密懷揣十斤金子要送給楊震。楊震說:“老朋友瞭解你,你卻不瞭解老朋友,這是為什麼呀?”王密說:“不會有人知道這件事的。”楊震說:“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能說沒人知道呢?”此即為“四知”。王密當即慚愧而返。如今,“四知堂”成為梧州市十分具有影響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清廉的為官之道更成為道家村人最引以為豪的品質,“四知”也成為道家村人教育後代處世的為人之道。

 

自然風光秀麗


道家村處於思羅河與北流河交匯處,山環水繞,翠竹成林。村旁的石表山是一個如詩如畫的美麗景區。據說,石表山的得名與石頭有關,它的兩座最高峰形如華表,所以也稱為“華表雙峰”。整座石表山彷彿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所以才會有鬼斧刀削般的巖壁,才會有險峻驚心的七梁八溝九洞穴。


石表山屬典型的丹霞地貌,集“雅、幽、奇、險、神”於一體。沿著山體開鑿而成的石階非常險峻,一路往上爬,山體的顏色變得越發赤紅,在夕陽的映射下,那種炫目的硃紅色令遊人根本分不出哪是天邊的晚霞,哪是石表山的丹巖。爬至高處俯瞰時,會看見一個個丹紅色的小山包錯落有致地散落在田間。思羅河呈S形蜿蜒於綠色的田園、青翠的竹林、黛瓦白牆的道家村之間,真是如詩如畫、如夢如幻。在石表山上看霧海或看日出,場面則更是壯觀。

道家村的思羅河河水明澈,這段河流無處不成美景,無處不令人讚歎。其中道家沙灘堪稱中國內河第一灘,是理想的觀光、娛樂、休閒、療養場所。


道家村於2015年被列入第一批廣西傳統村落名錄。來源:藤縣歷史文化讀本(整理/黃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