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女童被12岁男童打死,心痛

可能是暑假的原因,近期关于孩子的负面新闻有些多。12岁失联女童章子欣事件尚未尘埃落定,又曝出宁夏银川6岁女童被12岁男童打死的新闻,让人心痛不已。

6岁女童被12岁男童打死,心痛

银川事件回顾:7月17日18时许,银川市永宁县警方通报,7月13日下午,永宁县望远镇政权村一6岁女童失联,警方于14日在该村已废弃土方内发现女童尸体。经警方现场勘查和法医鉴定为他杀,目前嫌疑人已被控制。

经审查,被害人李某某(女,6岁)与亲戚苏某一(男,12岁)、苏某二(男,7岁)在玩耍过程中从木架跌落致头部着地当场昏迷。

从警情通报中,我们可以看出12岁男童杀人的动机仅仅是这一简单的动机在成人看来确实是匪夷所思,难以置信。到底是什么样的恐惧力量促使12岁男童做出如此疯狂、残忍的事情呢?

6岁女童被12岁男童打死,心痛

不畏惧死亡的后果,只畏惧被家长责罚就去杀人,孩子用极端的行为,只是来掩盖或者回避一件事情:被家长责罚,充分说明了

本事件中,12岁杀人男童应该没少被父母或者其他长辈责罚,甚至是体罚,,而为了消除恐惧,,简单的动机在成人看来愚蠢、可笑、匪夷所思,而在这个12岁男童的逻辑世界中可能是他想出的惟一的、最“合理”的、最“有效”的逃避家长责罚的方式了。

简单粗暴的责罚可能会令孩子害怕,但他不能从错误中获取教训。简单粗暴的责罚,比如打骂、罚站等体罚,,但是并不能在过错行为和行为后果上建立联结,从行为后果中吸取教训,举一反三,杜绝类似错误行为的再现。

6岁女童被12岁男童打死,心痛

相信很多孩子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故意涂改考试分数、在试卷上模仿家长签字、有意毁损试卷或者找各种借口隐瞒考试分数......,,他也不愿意做一个不诚实的孩子,可是现实又有点被逼无奈,因为孩子知道拿着一份不让家长满意的成绩单,换来的很可能是埋怨、唠叨、嘲讽、责骂,甚至是罚站、挨打等体罚,为了回避这些负性的行为、感受、体验,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父母简单粗暴、严厉的责罚、惩罚行为扮演了孩子说谎的“帮凶”。

自古以来,中国父母一贯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对于孩子的教育,往往会采用简单粗暴的手段,认为不打不成器,无论什么样的错误,打一顿孩子就知道自己错了。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本案的12岁男童因为害怕父母的责罚而将6岁的小女孩打死;而去年湖南沅江泗湖山12岁小学生吴某康为了抽烟,砍了母亲二十几刀,至其死亡;还有湖南衡南县一名13岁学生罗某因家庭纠纷用锤子先后将其母亲谭某某(现年45岁,系先天性智障)、父亲罗某某(现年51岁)锤伤,伤者谭某某、罗某某因伤势过重死亡。据悉当晚罗某因在家里要钱和母亲发生争执。

6岁女童被12岁男童打死,心痛

因此,家庭教育不能“偷懒”,还要多花些心思。记得郭冬临、小叮当演过一个经典小品《我和爸爸换角色》,小品以儿子和爸爸互换角色的形式,来达到共情和理解,从而实现家庭教育的目的,不失为一种可借鉴的教育形式。

本案给我们的启示,除了家庭教育外,还有在学校教育方面,除了学科知识教育外,学校还应重视孩子的生命意识教育和法律意识教育。尊重生命、遵守法律,可能也是教育工作者思考的一个方向。

转自:洞透心理

作者简介:王春光 北京市戒毒管理局民警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戒毒康复研究中心 研究员

中科院心理所医学心理学博士(“药物成瘾的神经机制与临床干预”方向)

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硕士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中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协会戒毒理论研究人才库首批入库人员

人才库首批入库人员

第七届北京市政法系统“优秀人才”

首都司法行政系统“法治好青年”

中国心理学会法律心理学专委会委员

北京市戒毒与矫治学会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