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作文素材——思辨


環境與心境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決定在心,心靜自然靜,浮躁的社會,喧鬧的氛圍,守住內心的清靜,才能有所作為。改變環境,不如改變心境。(陶淵明《飲酒》)


民族團結的思辨

改革開放,取人之長,補已之短,這是富強的必由之路,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是歷史的證明。和平是共同的願望,和好是解決民族爭端的最有效渠道,內蒙有那麼多的昭君墓便是力證。(《內蒙訪古》)


高考語文作文素材——思辨


死亡與永生的思辨

永恆的敵人是時間,永恆的載體也是時間。誰都無法跨過死亡,但他的精神可以超越時空,成為永生。(馮驥才《永恆的敵人》)


自然與社會的思辨

大幹世界,人也是一柄小小扇子,很不起眼。但只要不甘心被別人捏在手中,保持自己的獨立精神,終究可以微薄之用,快意於他人,體現出自身的價值。(蘇葉《只有扇子崖》)大自然中的平和安寧其實不僅僅是人生的側顯,而且是人生的導師.人們從中受到啟發,受到激勵,吸收活力。愛大自然即是愛人生。(法朗士《塞納河岸的早晨》)


自然與人

沒有樹,人會隱痛與缺憾;得到樹,人會快樂與幸福;失去樹,人會迷惑與企盼。樹是人類的朋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才會真幸福。(蘇童《三棵樹》)"養弱"後有"害侵",教育孩子是這樣,國有企業是這樣,英豪產出也是這樣。人類破壞了生態平衡,一味殺蟲滅害,結果將滅了自己。現階段的"害蟲"正是人類自己。(詹克明《世上本無害蟲》)


高考語文作文素材——思辨


英雄與成敗

英雄不在成敗在浩氣,"身先死兮神以武,子魂魄兮為鬼雄"(屈原《國殤》)


荊軻視死如歸刺秦王,雖然未成,但"千載有餘情",浩氣永存。(《戰國策·荊軻刺秦王》)


文化的多元化多樣性

文明人有時很野蠻,而野蠻人有時倒很文明,經濟落後的雲南,其雜色的文明給予現代人以純樸的精神滋養。人類的文明不是哪一國哪一族的專利,它是眾多國家、民族在漫長曆史中的創造。文化是博大的,對待文化要有博大心胸。(雷達《重讀雲南》)


英國哲學家羅素說:"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過去已經多次證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里程碑。"正是由於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才使得文化不斷地煥發出新的生命,世代延續。正如費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於沛《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樣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