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碼“新基建”:你想知道關於數據中心的那些事兒都在這

眾所周知,數字經濟的發展離不開5G、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技術的支撐,也將持續驅動數據流量提升,進而對數據中心形成強勁的需求動力。統計數字顯示,當前我國數據中心每年新增投資規模在1000億元左右,預計隨著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政策的出臺,相關投資規模將加速度增長,包括數據中心基礎設施、IDC託管和增值服務商、相關應用及服務提供商都將迎來新一輪增長週期。

“新基建”東風已起,產業各方是時候乘風破浪,直掛雲帆。“新基建”到來後,新的市場機會具體何在?數據中心如何開啟輕資產模式?如何走向雲化、智能化和模塊化?

為深入解讀數據中心的變革與挑戰,4月23日,通信世界全媒體特組織以“‘新基建’加碼數據中心,機遇何在?”為主題的“數據中心繫列沙龍(一)”。本次線上沙龍特邀信通院、運營商以及基礎設施廠商等一起,深入討論數據中心新機遇,共同駛向新藍海,通信世界全媒體總編輯劉啟誠擔任本次沙龍主持人。本次沙龍在央視新聞+、西瓜視頻同步直播,吸引了眾多網友在線觀看並展開熱烈討論。

视频回放 | 加码“新基建”:你想知道关于数据中心的那些事儿都在这

“新基建”將開啟數據中心新一輪增長

數據中心被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稱為信息時代“基礎建設”的“基礎建設”。在技術的創新和市場需求的推動下,全球數據中心市場一直保持穩速增長,年均增速為11%左右,我國近3年的數據中心市場規模增速較快,高達30%左右,2019年中國數據中心市場規模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

“因為處於新舊基建的交叉口,作為傳統基建裡做IT的,IT行業裡做傳統基建的,數據中心都有涉及。”何寶宏指出,早些年數據中心確實屬於地地道道的基建,因為數據中心在早期基本是用來存儲數據的設備,而隨著5G、雲計算、工業互聯網等行業的不斷創新發展,數據中心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習慣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新基建”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應變快、供給快、及時有效,進行了一個支撐保障。作為底層支撐的數據中心不僅保障疫情期間各大在線教育、在線辦公等應用平臺的正常運營,還有效地支撐了疫情期間在線醫療服務平臺的遠程服務,緩解了實體醫院的壓力。

作為“新基建”戰略基礎的基礎,數據中心是切切實實的技術密集、創新密集型產業。在中國聯通雲數據公司CSO、技術委副主任、運行維護部總經理康楠看來,“新基建”中的大數據中心不是泛指基礎設施的數據中心,也包括雲計算。他指出,現在的數據中心不再是一個託管設備設施的場所,數據中心納入“新基建”的範疇之後,它將包括傳統IDC、雲和邊,雲是集中化的雲,邊是協同的邊緣雲,也包括網絡接入以及數據中心之間互聯。

“從中長期看,數據中心等數字經濟領域的基礎設施應該在技術和資金允許的情況下適度超前佈局,帶動應用市場的繁榮。在當前大國科技競爭的大背景下,加大對“新基建”領域的投入,有助於穩增長、穩就業,釋放國內經濟增長潛力。”中國電信研究院實驗室運營中心技術總監解雲鵬表示,可以預見,“新基建”來襲會對數據中心的產業產生重大的影響,勢必會開啟新一輪的增長。

數據中心建設應均衡發展

隨著智能社會的演進和推動,傳統行業加速數字化轉型,數據海嘯將加速度來到。在未來,數據中心又將呈現怎樣的發展態勢呢?在“新基建”落地過程中,又會面臨哪些挑戰?

在市場層面,何寶宏表示,以前的數據中心存在一線城市的數據中心不足、其他很多地方數據中心資源富餘的問題。“新基建”政策出臺以後,必然會加速數據中心的發展和建設,但是也容易出現一哄而上的、集中到一線城市的現象。

的確,數據中心行業諮詢機構DCMap近期對北京周邊區域80多個數據中心進行調研後發現,截至3月底,北京周邊地區數據中心投運機櫃達17.35萬個,在建機櫃達32.55萬個,規劃機櫃27.62萬個,共計77.53萬個,在建及規劃數據中心體量驚人。針對近期各地開建數據中心的“熱情”,何寶宏提出有關部門應該加強約束、有所評估,避免“粗製濫造”、不符合市場需求的數據中心大批出現。

建設一個數據中心,不僅要處理好“風火水電”,更要與時俱進,緊跟5G、AI、物聯網、邊緣計算等新技術的需求,在包括產業形態、設備形態、業務形態等多方面做出改變。何寶宏介紹,近幾年國家和地方分別陸續出臺綠色數據中心政策,分別從PUE等硬性指標和節能環保方面提出要求,在多項技術的對比中,浸沒式液冷節能優勢突出,在滿足一線城市PUE建設限制的同時,單體計算密度提升10倍以上,IT設備佔地面積減少75%以上,HPC和GPU等已規模應用。

在數據中心部署層面,解雲鵬指出,當前數據中心層次化部署趨勢明顯,未來數據的分佈趨勢可能是分子集的,一級就是冷數據,因為本身是需要離線類的,讀取得比較少,而數據會在一些區域中心或者城市的一些節點集中部署;二級是溫數據,比冷數據讀取的層次要優一些,這個根據實際的讀取需要會進行下移部署;三級是熱數據,即在線業務、頻繁讀取的數據,熱數據應該隨著應用部署在更貼近用戶的層面。

在數據中心建設的選址佈局,康楠也做了詳細的解讀:“目前數據中心選址主要依靠市場化手段調節。一方面,一線城市很難拿到數據中心的運力、運能指標。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形成擠壓效應。在市場調節和政策影響的作用下,必然會逐層逐層進行擠壓,一直擠壓到環境適宜、能源豐富的地區。運營商已經開始規劃解決這一問題,無論數據中心建到哪裡,我們都會把數字流量進行均衡性調整。”同時,康楠也期待國家能適時出臺數據中心產業相關扶持政策,通過加強用地、用能、資金等配套政策的實施,促進數據中心產業保持快速發展勢頭。”

“新基建”勢必將推進5G、AI、大數據、雲計算等業務飛速發展,這些新業務對網絡,尤其是數據中心網絡在轉發效率、高效運維、開放架構等諸多方面提出了更為苛刻的需求,對此,解雲鵬表示,未來數據中心網絡需要在無損、智慧、開源這三大方面全面提升能力,無損數據中心可以提升網絡確定性和高效轉發能力,智慧化能力將有望解決海量數據中心運維困境,開放架構設備催生數據中心新的產業生態。

立足創新,輕資產模式加速規模提升

在數據中心產業飛速發展的同時,由效率驅動的大型和超大型數據中心的管理者們開始想方設法開源節流,創新也成為了數據中心從業者的新課題。

何寶宏表示,根據互聯網的基本設計理念,創新高度集中在網絡的兩個邊緣,一邊是用戶側的手機、5G和IoT等,另一邊是服務側的如服務商的服務器、雲計算和數據中心等。而且,數據中心流量的複雜性在不斷增加,業務形態也不斷增加,因此數據中心的創新日益繁多。

“繼5G之後,數據中心必將成為技術創新的制高點,成為技術密集型產業!雲計算讓數據中心的地位直線上升,必然導致數據中心相關的技術創新繁榮起來,所以我堅信未來數據中心的技術創新會沿著計算機這條路走,再過若干年以後,等到數據中心的技術創新會從數據中心外溢出來反哺網絡,如果十年前直接是拿來主義,現在數據中心的技術創新會反哺反向轉往網絡中心。”何寶宏如是說。

一方面,網絡是“新基建”的核心脈絡,而數據中心網絡層的靈活調用、安全可靠更為關鍵。其中,雲化、智能化、模塊化是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未來的發展方向。盛科網絡(蘇州)有限公司網絡芯片CTO成偉表示,大規模數據中心具備海量的服務器和交換機節點,報文的管理、運維、優化成為大規模數據中心未來的發展方向。

在成偉看來,面向混合雲的下一代交換芯片架構需要有幾個核心要素:一是需要有低成本的光模塊的、連接低成本服務器的帶寬(比如25G的帶寬);二是需要100G、200G、400G的上聯接口,可以複用公有云核心交換機的光模塊和器件;三是需要有切片技術,例如FlexE,和5G承載進行對接,四是需要SR的業務算力調度技術,五是要解決混合雲機房內部的可視化以及混合雲機房之間聯動的可視化問題。

另一方面,數據中心本身是重資產行業,如果沒有強大的技術團隊和穩定的資金流,入局數據中心並非易事。因此,“輕資產管理模式”逐漸被提及,從運營商的角度來看,“輕資產管理模式”無疑是為了實現降本增效和快速擴充。康楠認為,在當前的背景下,大數據中心應當創新性的以輕資產的模式進行管理。眾所周知,未來幾年運營商需要對5G進行大量投資,因此運營商在數據中心配套方面需要想方設法通過輕資產的管理模式縮短建設週期,減少自身壓力。

在沙龍最後,劉啟誠總結道,在“新基建”風口下,數據中心將迎來巨大的市場機遇,同時,數據中心的智能化、模塊化、雲化的基本路線已經明確。目前IDC廠商需要結合不同的應用場景按需部署,持續創新,推動數據中心市場打開差異化競爭格局。

END

校對/審核:申晴

監製:劉啟誠

视频回放 | 加码“新基建”:你想知道关于数据中心的那些事儿都在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