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開通全國第一條有軌電車,卻非議不絕,麻煩不斷,抵制如潮

1906年,天津開通了中國第一條有軌電車,標誌著我國公交事業的開端。可是,天津有軌電車從籌建到通車,始終非議不絕,麻煩不斷,遭到當時很多天津民眾的反對和抵制,理由可謂五花八門。

流傳最廣的詭異理由:乘坐電車會觸電而亡

關於天津民眾反對修建電車,流傳最廣的說法是:當時人們還不能理解電和電車,認為電車不用馬拉,也沒有人推,卻能飛速行駛,其中必有蹊蹺,甚至人云亦云“乘坐電車會觸電而亡”。這一理由與1872年吳淞鐵路修建時,“民意擔心鐵路破壞風水”的說辭如出一轍。

可是,這種說法似乎很難成立。從天津開埠通商到天津電車開通,已有40年之久。領風氣之先的天津人眼界已大為開闊,火車、輪船等現代工業文明造就的新鮮玩意兒都已見怪不怪。因此,對於電車,天津人應該不至於難以理解到這樣的程度。

最初的反對:電車影響貧民生計

1900年庚子之亂平息後,八國聯軍佔領天津,成立了臨時管理天津的“天津都統衙門”。都統衙門拆除了天津城牆,並計劃在城牆基址上(即現今東馬路、西馬路、南馬路、北馬路)開設有軌電車。兩年以後,聯軍還政於清政府。1904年,請示清廷後,袁世凱批准比利時世昌洋行在津成立“天津電燈電車公司”,籌建天津電車。

天津開通全國第一條有軌電車,卻非議不絕,麻煩不斷,抵制如潮

原比利時“天津電燈電車公司”舊址,位於現今進步道與五經路交口。圖片來源於網絡

早在天津電車還在商討與籌備的這一階段,天津本地士紳就以開通電車勢必妨礙貧民生計為由,予以反對。這種聲音看似是很有道理的。天津為南北交匯、五方雜處、商貿繁榮的水旱碼頭,大量貧民依靠運輸人流、物資維持生計。因此,天津士紳擔心電車的開通將搶走人力車伕的生意。

不過,在坐鎮天津的北洋大臣袁世凱看來,這種說法純屬一派“浮言”(也就是浮泛之言,等同於空話)。1905年,他令津海關道、天津府縣聯合發佈一道告示,向天津士紳反覆解釋“轍跡愈密,商務愈興,需用人力亦愈廣”的道理。簡單地說,就是交通的發達會帶動商業的興旺,從而更大程度上滿足勞動力就業。告示還強調,電車通行於城廂,但距馬路稍遠之處仍需人力運輸。

天津士紳們關於電車影響貧民生計的顧慮,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消除。1910年,劉永等人發現電車經常為乘客捎帶貨物,特別是從老龍頭車站開往西南城角的電車常替乘客運載大量煙煤。他們聯名向天津縣議事會反映此事,並要求禁止電車拖帶貨物,以保護津邑數萬苦力的生計。天津縣議事會稟明天津督憲後,很快獲得了批准。

實際的把柄:電車屢傷行人

天津有軌電車開通之後,交通事故頻發,引起天津紳民的強烈不滿,也被反對電車的人抓住了實際的把柄。紳、學、商各界人士拒絕乘車,電車經營一度十分慘淡。

天津開通全國第一條有軌電車,卻非議不絕,麻煩不斷,抵制如潮

天津白牌電車

事實上,在天津電車試行期間,天津巡警局就張貼了告示,提醒行人躲避車輛,確保安全。不過,這樣的提醒並沒能防止悲劇的發生。

1906年,天津電車在試行期間就撞傷一人。接下來的半個月內,天津電車又接連撞死了兩名幼童。連續發生的電車傷人事故激怒了天津的紳商,他們聯名要求官方重罰電車司機,以命抵命。同年四月初四,北洋巡警學堂的學員列隊出操,經過意租界電車軌道,被一輛馳來的電車衝散,一名學員被撞傷。學員們告到學堂總辦徐鼎康那裡,徐總辦當即出面與意大利領事交涉。

天津開通全國第一條有軌電車,卻非議不絕,麻煩不斷,抵制如潮

天津租界的電車,水印為上海圖書館館藏標識,來源於1914年《電氣》雜誌

針對接二連三的電車傷人事故,官方連發幾道告示,反覆強調電車軌道不得行走,電車行駛不得靠近。此外,袁世凱下令採取了一系列善後措施:(一)令津海關道諮照電車公司派人持旗立於街口以戒行人(交通協管);(二)多僱車路巡警五十名(增派警力);(三)仿照外國車巡規制(建制交規);(四)分佈各處車路(車輛分流)。

在現代交通體系中,交通事故恐怕是很難徹底防治的。1907年,天津電車司機劉德勝不慎撞死了一名呂姓教員。不可思議的是,劉德勝被判刑二年半。在今天看來,不得不說這個判罰過重了。

不幸的事情仍在發生,1910年一名叫朱恩培的市民被電車軋死。

隨後,電車交通事故引起的第一場群眾性暴力事件在天津爆發了。1910年,一名在南門外站崗的巡警被電車軋斷一條腿。部分天津民眾的情緒被徹底點燃,一怒之下將電車搗毀。事後,經過交涉,電車公司自行修理被毀車輛,並賠償受傷巡警現洋八百元。此時,比商“天津電燈電車公司”正計劃將電車軌道由單軌增修為雙軌,天津士紳趙文貴、蕭鳳鳴等人以津埠人煙稠密,電車動輒傷人為由,上書官府,極力反對。

根本的心理:“好人不坐電車”

歸根結底,天津民眾對電車的抵制主要源於仇洋排外的民族主義心理。

1900年,義和團殺洋滅洋。八國聯軍攻陷北京,佔領天津,拆除了天津的城牆、炮臺,摧毀了天津的城市防禦系統。在這種時代氣氛之下,由比利時財團創辦的天津電車,在天津民眾眼中無異於帝國主義侵犯中國主權的具體象徵。對他們而言,抵制電車就是排洋、排外的實際行為。

天津電車開通後,馬路上經常可以看到學生們張貼“好人不坐電車”的標語,引導民眾抵制電車,正是民族主義的愛國激情最典型的顯露。其實,電車影響貧民生計、電車屢傷行人等反對電車的理由,很大程度上也都只是當時天津民眾排外情緒的不同的說辭而已。

天津開通全國第一條有軌電車,卻非議不絕,麻煩不斷,抵制如潮

天津意大利租界的電車停車場,水印為上海圖書館館藏標識,來源於1914年《電氣》雜誌

1919年五四運動之後,全國範圍內的反帝情緒達到了歷史性高潮。這一年,由天津電車蓄滿的民族情緒,終於釀成了一場中外衝突的風潮。11月28日下午1點半,第61號白牌電車上,一名消防巡警與電車公司的羅馬尼亞籍稽查發生口角,後者連放三槍將華人巡警擊斃。群情激憤的天津民眾當場搗毀電車59輛,成為當時震動全國的大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