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10日《環境》

(播發2020年04月10日17:10)《環境》總第1086期

(標題)為有源頭清水來——深圳“馴水記”

(標題)638個人工魚巢成為長江魚的新家

(標題)雲南烏蒙山保護區首次拍到全球瀕危物種四川山鷓鴣

(標題)近兩百隻野生馬鹿現身內蒙古高格斯臺自然保護區

(標題)我國第八大沙漠發展“甜蜜產業”

(標題)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打造自貿港生態名片

(標題)浙江建德:保護性開發溼地 促進鄉村振興

(標題)(開放式結尾)廣州從化:一片荔枝花海帶旺的美麗鄉村

********以下文稿********

(標題)為有源頭清水來——深圳“馴水記”

字幕:2016年 12月 茅洲河

2019年 3月 茅洲河 燕羅溼地

2008年 10月 大沙河

2019年 6月 大沙河 首屆龍舟賽

深圳 通過4年努力 率先實現全市域消除黑臭水體 成為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

同期:深圳市民 鄧先生

原來這裡是一片荒地,大沙河就是一條臭水溝,現在改善得越來越好。深圳真是越來越好,而且我們國家也會越來越好。

市政府區政府對這塊比較重視,所以改善了人文環境,包括綠化環境,改善得比較好,我們經常就會過來,騎騎車,散散步。

同期:深圳市民 朱先生

因為我就住在這邊,早期我在這邊散步的時候,還能聞到水的臭味,現在水是非常清澈的,我還看到很多的魚。

同期:朱先生女兒

喜歡。

同期:深圳市民 朱先生

大沙河的水,經過整治之後,像綠色的寶石,像綠色的項鍊。

字幕:整治159個黑臭水體 其中101個達到國家地表水Ⅴ類 1467個小微黑臭水體全部完成整治

新華社記者李思佳深圳報道。(完)

(標題)638個人工魚巢成為長江魚的新家

解說:今年開始,重慶市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根據魚類繁殖習性,採用替代材料人工模擬魚類產卵環境,在保護區重慶段建設人工魚巢,以增加天然魚類資源、改善水域生態環境。

截至今年3月,9個魚類產卵場已建設人工魚巢638個單元,可產魚卵共計6.37億粒 ,可增殖近4000萬尾魚苗。

這次人工魚巢建設是保護區實行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後的首次開展。通過人工魚巢建設,有助於保護區內多種魚類繁殖,有利於恢復漁業資源。

新華社記者於曉蘇、劉博昊(實習)重慶報道。(完)

(標題)雲南烏蒙山保護區首次拍到全球瀕危物種四川山鷓鴣

解說:雲南烏蒙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日前在開展動物資源調查過程中,通過紅外相機首次拍攝到多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其中包括全球瀕危物種四川山鷓鴣。

據介紹,四川山鷓鴣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屬中國特有物種,分佈區域狹窄,種群數量稀少,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入“瀕危”物種。

四川山鷓鴣多在原始林內活動,此次拍攝到表明雲南烏蒙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原始林生態系統保存較為完整,比較適宜四川山鷓鴣生存和繁衍。視頻中,幾隻四川山鷓鴣正在尋找枯枝落葉中的植物果實、種子等食物。

紅外相機還捕捉到了亞洲黑熊、白鷳、白腹錦雞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以及毛冠鹿、赤腹松鼠、豪豬等其他珍稀野生動物活動的畫面。

新華社記者林碧鋒昆明報道。(完)

(標題)近兩百隻野生馬鹿現身內蒙古高格斯臺自然保護區

解說:近日,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境內的高格斯臺罕烏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記者拍攝到了近200只野生馬鹿集群覓食、棲息的畫面。

記者跟隨管護人員來到了高格斯臺罕烏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烏蘭溝,對野生馬鹿種群數量進行調查時,拍攝到了近200只野生馬鹿群出現在山溝之間。

馬鹿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屬於夜食動物,喜歡群居。棲於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區。野生馬鹿對氣候適應力強,即便是在零下四十多攝氏度的寒冬,也能正常覓食生存。

高格斯臺罕烏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處於大興安嶺山脊部位阿爾山支脈,總面積超過10萬公頃。多年來,保護區加大保護和管護力度,嚴厲打擊亂捕濫獵、非法交易野生動物的各類違法行為。通過實施京津冀地區的天然防沙工程、生態水源涵養區建設工程,使生態環境逐步好轉,給各類野生動物生存和繁衍提供了一個舒適安全的棲息環境。

近幾年,除了拍攝到馬鹿以外,保護區紅外相機還記錄到猞猁、黑琴雞、狍子、野豬等國家重點野生保護動物。

新華社記者張晟內蒙古呼和浩特報道。(完)

(標題)我國第八大沙漠發展“甜蜜產業”

解說:作為我國第八大沙漠的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種植的2000畝有機仿野生甘草喜獲豐收,在固氮治沙的同時每畝可實現產值9000多元,進一步發揮沙生中藥材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新華社記者李雲平、陳瀟彤(報道員)、王涵(報道員)、馬海昕(報道員)內蒙古報道。(完)

(標題)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打造自貿港生態名片

解說:海南擁有我國分佈最集中、保存最完好、連片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和眾多特有的動植物種類,是我國熱帶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地區。保護好生態環境,是海南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基礎保障和特色優勢。

2019年,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正式啟動。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位於海南島中部山區,規劃總面積4400餘平方公里,約佔海南島陸域面積的1/7。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建設,不僅能夠保護熱帶雨林動植物資源,推進熱帶雨林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也為海南自貿港建設打造一張靚麗的生態名片。

新華社記者楊冠宇海南報道。(完)

(標題)浙江建德:保護性開發溼地 促進鄉村振興

解說:浙江省建德市的下涯黃饒半島是新安江最富魅力、資源最豐富的流域段,具有獨特的自然景觀和生態環境,也是新安江綜合保護工程重點打造的區域。近年來,溼地得到保護性開發,遊客越來越多,村民們的腰包鼓起來了,這裡也逐漸成為建德市鄉村振興的示範樣本。

近年來,新安江綜保工程按照杭州擁江發展“控、治、修、建、調、優”六字方針,高度重視生態治理和修復,在規劃、設計、施工過程中,堅持生態環境是第一生產力、城市核心競爭力的理念,以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為前提,以最小干預、最小破壞為原則發展。

下涯溼地因地制宜,對因淤積而縮小的溼地進行擴大施工,在保護溼地景觀的基礎上,恢復和增強了溼地的生態功能。綠道和棧橋建設採用最小作業面,減少對原生態的破壞,同時節約了施工成本。綠化種植採用本地適生樹種,並應用海綿城市、生態節水灌溉、農業面源汙染治理等新理念、新技術,實現了開發建設與生態保護有機統一。

同期:建德市高鐵新區管委會黨委委員副主任 方向

發展旅遊不能犧牲生態環境,不能搞過度的商業開發,實際上這個對我們下一步開發整個黃饒之江半島業態的時候更加給了我們一個更加鮮明的指向,盡最大的努力保護溼地的生態和水環境,我們要把保護好下涯溼地跟黃饒半島景觀作為我們建德發展和治理的鮮明導向,同時統籌好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佈局,努力把我們之江半島打造成鄉村振興的示範區。

新華社記者鄭夢雨,報道員潘奕含、王建錄浙江建德報道。(完)

(標題)(開放式結尾)廣州從化:一片荔枝花海帶旺的美麗鄉村

字幕:地處粵港澳大灣區腹地的從化,近些年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當地荔枝種植與文旅產業相結合走出一條新的增收致富路。依託標準化種植,吃荔枝+逛景點,成立“從化美荔定製”聯盟,網紅直播、雲賞花海等系列活動,將還在花期的荔枝就打開了銷售之門,成為當地鄉村振興、農民增收致富的新法寶。

新華社記者王瑞平廣州報道。(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